“何须问,浮生情,只此浮生是梦中”这句歌词取自唐代鸟巢禅师与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酬答之中。白居易和巢禅师是好朋友,常常作诗参禅为娱乐。鸟巢禅师,本号道林。相传,道林禅师在一棵古树上筑了一个形似鸟巢的住所结庵栖身,观人生,察世象,故而被称为“鸟巢禅师”。

此作玉质色重料厚,色彩独特鲜艳,摆件下方精雕白居易与书童站立于树下,树上鸟巢禅师淡然端坐与树下的两人侃侃而谈,人物自然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枝叶自然交叉上下相连,意寓连绵不断,将翡翠雕刻成造型的鸟巢,用树枝枝干筑起的鸟巢表示子孙兴旺,鸟巢也赋予了家的含义。而这礼禅问佛的场景也为此作赋予了禅理佛韵。

有一次,白居易请教鸟巢禅师说: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回: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最根本的道理是什么”鸟巢禅师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很失望地说:“哼,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啊。”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不仅要明佛理,更要实行。

白居易这才认识到,他心中的佛法是一种哲理,而禅师所说的佛法只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佛法的关键就在于“行、落实”,真正学佛就是学习用觉悟的态度去过生活。

人活一世,随心随性而活,做好当下事,以简单的心看待世间繁杂,不负自己,不枉此生,幸福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