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历史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贵州省画屋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化总裁 李才武

2016年,时为新闻媒体记者的笔者对野马川红军长征纪念项目修建工程出现的有关情况作报道后,赫章曾理性回应野马川会议会址, 时任宣传部长安排记者做打造红色文化的策划方案。转眼时间过了6年多,时至如今,这一价值重大的项目,该不该有个说法?

网摘当年笔者所作报道如下:

(前沿时报讯 中国大河风暴报道组 李才武)媒体披露红军长征野马川会议会址相关情况后,一直不见赫章官方正面消息,有点让公众“心焦”。2016年5月17日早上,赫章县委宣传部长朱大庚在短信中致意记者:你做一个打造红色文化的策划方案,我们开展合作。2015年,赫章向全国推出时代楷模文朝荣,这位宣传部长走全国,到处作报告,给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关于红军长征野马川会议,中国 新闻网党史频道所载文章《军史上的永远记忆》(作者张 鹏 吴孟虎 夏洪帅)中说:“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 、任弼时、关向应、萧克、 等领导下,长征北上至贵州毕节。2月27日,红军部队撤离毕节向西挺进。这时,前堵后追的国民党中央军李觉、郭汝栋、郝梦龄3个纵队转到红军东南面,截断了去安顺的道路,而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纵队亦尾追红军至毕节一带。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二、六军团于3月2日在贵州省赫章县野马川召开会议,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兵力部署及敌强我弱的军事形势,制定了“继续扩红,壮大队伍,改变行动计划,向敌实力薄弱的滇东转移”的方针,并决定以赫章为中心,在威宁、赫章和云南省的镇雄、彝良、昭通一带与敌周旋,选择有利战机、地点打击和歼灭敌人,实现向滇东转移的目标。野马川会议灵活处理了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对于调整战略布局,指导乌蒙山区回旋战斗并不断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乌蒙山回旋战野马川会议会址

2015 年 07 月 28 日( 星期二)出版的当地报纸《赫章报》在报道中说: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 、肖克、 、任弼时、关向应、 等率领下,长征经黔西北北上,进入赫章县境内。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二、六军团的 于3月2日在野马川召开会议,会议分析了敌我态势,决定改变行动计划,向滇东转移。这次会议的决定,对红军后来在乌蒙山区回旋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艰苦转战

野马川会议以及乌蒙山区回旋战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欲将红二、六军团“聚歼于威、水地区”的企图,突破重围,继续北上。

野马川会议旧址位于野马川镇街上,属清末民初木结构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厅5间,面向街道。后部分为四合院楼房,底楼为库房、作坊。地面用青石板铺就。左侧连接庭院后楼,原有一座五层楼石砌碉堡,碉顶是了望亭,由前厅至后楼石碉处是四角走廊。该建筑原系当地大户刘翼苍、刘洪钧家宅院。

报道称:解放后,野马川会议旧址一度作为野马川区公所办公用房。1974年区公所搬迁时,拆除了后院部分四合院及碉堡 。后来,在岁月沧桑之中,野马川会议旧址逐渐消失了。

关于野马川会议的重要性,原毕节地区史志办在其发表于《毕节日报》上的文章中说:野马川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转战黔西北期间,在赫章县野马川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红二、六军团突破七星关、攻克平山堡后,按原定方案向赫章方向进军。1936年3月2日,根据当时的李觉、郭汝栋、郝梦龄等纵队都已转到东、南、西三个方面截断红军南下安顺地区的道路的情况,红二、六军团在赫章县野马川中街大地主刘翼苍家房子二楼召开了紧急会议——野马川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红二、六军团的领导 、萧克、 、任弼时、关向应、甘泗淇等人。会议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兵力部署及敌强我弱的军事形势、赫章所处地理位置及乌蒙山区气候特征和人民群众思想基础等情况,研究制定了以赫章为中心,在威宁、赫章、镇雄、彝良、昭通一带与敌周旋,选择有利战机和地点打击和歼灭敌人,向滇东转移的战略措施。会议鉴于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已在七星关河中不幸牺牲,决定任命张子意为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袁任远为政治部副主任。

野马川会议对于调整战略布局,指导乌蒙山区回旋战斗,粉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反动武装欲将红二、六军团“聚歼于赫威以北地区”的阴谋,达到冲出敌人的重围,突破敌人的围剿,转战滇东,继续北上抗日的目的起着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乌蒙山回旋战取得转折性胜利,从此红二、六军团跳出强敌重围。

红二、六军团除在刘翼苍家后楼客厅召开野马川会议外,红军宣传队还在刘家墙上写过:“建立抗日救国民主联合政府”,“拥护中华苏维埃政权”等大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记者调查时的情景

红军每到一地,都离不开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离不开“打富济贫”,随时随地为人民排忧解难,而对人民的利益却秋毫无犯,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信任和支持。红军在野马川没收刘洪钧、谢德成、朱永川、陈华宜、邓炳成、况满公等21户地主恶霸的粮食10000余斤和许多钱财,分给群众。赤贫户刘元柱、潘苗子等受到特殊照顾。

与此同时,红军搭台演戏,唱歌跳舞,与民联欢。唱词中说:“……打土豪、分田地,工农的东西不拿半毫分,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大家都欢迎”。大家听了,进行对照,觉得红军言行一致,即使自己吃苦,也对人民利益秋毫无犯,跟“国军”“兵过如水洗”的恶劣行径截然不同,因此,从心底里真诚地热爱和拥护红军,积极帮助红军当向导、送情报、磨面、挑水、做饭……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群众中老人主动送子参军,青少年踊跃当红军,有的青年惟恐被地主发现或父母不允许,就偷跑出去参加红军,拥军、参军气氛甚为热烈,短短两、三天,江南、平山和野马川三个地方,就有李荣春、刘志新、朱贤忠等35人参加红军,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朱贤忠3岁丧母,12岁失去父亲,依靠已经出嫁的姐姐生活。因其姐夫受土豪勒索,被迫借债保释,后因无钱偿还,便将朱贤忠替人放牛抵债,红军过境时,年仅14岁的朱贤忠在山上放牛,发现一位红军战士生病掉队,毅然弃牛离乡,护理着红军战士,踏上了光荣的革命征途。

查阅红军长征史料,百度百科中说:乌蒙山回旋战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乌蒙山位于川滇黔边境,气候恶劣,条件艰苦。1936年2月下旬,为粉碎敌人在毕节地区歼灭红军的阴谋,面对敌军10余个师的尾追与侧击,红军二、六军团深入乌蒙山区。3月2日,部队集结于野马川,召开会议,决定以赫章为中心,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乌蒙山区,与敌展开回旋战。3月8日,红四师、红十七师在 率领下在以则河一带伏击敌樊嵩甫先头部队,重创敌军600余人。3月12日,红军在镇雄以南哲庄坝一带设防伏击万耀煌部队。其后突破敌军的重重封锁,从敌郭汝栋、樊崧甫两纵队之间穿插出去,进入奎香地区。在突出重围后,红二、六军团立即挥戈南下。28日,进占盘县县城。30日,红二、六军团 在盘县“九间楼”召开会议,也即“盘县会议”。会后,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烟子蓬蓬的娃窝冲土法炼锌,到拼命建房,野马川最后的出路,只有打造云上红都 。据网络

乌蒙山回旋战是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著名运动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巧妙突围的著名战役。红军在乌蒙山同敌人进行千余里迂回,成功保存了有生力量,摆脱了强敌围攻,书写了红军长征史上精彩一笔。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乌蒙山回旋战 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乌蒙山位于川滇黔边境,气候恶劣,条件艰苦。1936年2月下旬,为粉碎敌人在毕节地区歼灭红军的阴谋,面对敌军10余个师的尾追与侧击,红军二、六军团深入乌蒙山区。3月2日,部队集结于野马川,召开会议,决定以赫章为中心,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乌蒙山区,与敌展开回旋战。3月8日,红四师、红十七师在 率领下在以则河一带伏击敌樊嵩甫先头部队,重创敌军600余人。3月12日,红军在镇雄以南哲庄坝一带设防伏击万耀煌部队。其后突破敌军的重重封锁,从敌郭汝栋、樊崧甫两纵队之间穿插出去,进入奎香地区。在突出重围后,红二、六军团立即挥戈南下。28日,进占盘县县城。30日,红二、六军团 在盘县“九间楼”召开会议,也即“盘县会议”。会后,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乌蒙山回旋战是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著名运动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巧妙突围的著名战役。红军在乌蒙山同敌人进行千余里迂回,成功保存了有生力量,摆脱了强敌围攻,书写了红军长征史上精彩一笔。

关于野马川会议和赫章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赫章县组织编写了《红军长征在赫章》一书,全面记述了红军长征经过赫章的史实。1996年1月5日,赫章县委收到原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军团长肖克为《红军长征在赫章》一书的题词:“红军过赫章”。

经调阅大量史料,中国大河风暴报道组记者发现红军展开著名的乌蒙山回旋战,历时23天,就有19天战斗在赫章。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赫章县,宣传反蒋抗日、打富济贫。而1936年在野马川召开的转折性会议,则是类比于遵义会议的重大会议。赫章因为乌蒙山回旋战的重大胜利,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二个遵义”。

1988年,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赫章是发源地。由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和赫章作为时代楷模文朝荣的故乡而来,赫章成为伟大的中国 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智慧发展的策源地。正因如此,结合县内韭菜花海、阿西里西、夜郎、中国樱桃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文化产业、生态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为主题的“中国智慧发展策源地旅游”,赫章应该当仁不让。可以预见的是,推出野马川会议会址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将使赫章县正在大力发展的文化旅游重新洗牌,未来多资源的赫章旅游经济定可远超遵义,不是神话。就从县委宣传部长一个短信开始。

此前,赫章县委组织部部长禄炳军,在与记者的电话沟通中,要求记者要深入思考红军野马川会议对赫章文化旅游的重大价值,写出有份量的调查文章,供县委、政府决策。2014年,禄炳军思考赫章发展,把眼光停留到智慧发展的海雀村,随后,赫章推出了文朝荣。

相关链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 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 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 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 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 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 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日至17日, 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 为代表的 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 。 这次会议是中国 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 为首, 、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 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19日, 中央和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甘边苏区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 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 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 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 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 中央和右路军南下。 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日至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 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红军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