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中的故事。上集讲了德清做的三个异梦,接着来到万历七年,也就是1579己卯年,德清三十四岁了。这年秋天,在太监范江和李友的率领之下,由一支三千多人组成的工匠队伍,浩浩荡荡开到了五台山,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重修那座大白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谱》写道:“予三十四岁。是年秋,京都建大慈寿寺完。初,圣母为荐先帝保圣躬,欲于五台修塔院寺,舍利宝塔。谕执政,以为台山去京窎远,遂卜附京吉地,建大慈寿寺。工完,复奏。圣母以为未了台山之愿,谕皇上,仍遣内官,带夫匠三千人,来山修造。是时,朝廷初作佛事,内官初遣于外,恐不能卒业,有伤法门。时,予力为之调护,始终无恙。”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初早在万历四年的时候,李太后就有重修塔院寺的想法。因为她计划追悼亡夫隆庆皇帝,以及保佑儿子万历小皇帝。但是李太后的提议却被内阁大臣张居正等人,委婉地否决了。他们认为五台山离北京城太远了,做佛事不方便,还不如就在北京附近选择一处好地方,于是开始营建大慈寿寺。到了万历七年秋天,这座大慈寿寺终于竣工了,并且选派了高僧担任住持,此事圆满完成。

但是信佛非常虔诚的李太后却认为:既然当初是发愿到五台山的,那里又是四大名山之一,感应非同寻常。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于是她现在又重新提出,要重修五台山塔院寺和佛祖舍利塔。此时的张居正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大力支持。因为他欠了太后一个“人情”,这个人情就是:在古代封建社会来说,每当朝廷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就必须辞职回家去守孝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张居正正在搞革新,自然不愿离开权力的中心,因为此事,他受到朝中其他反对党的攻击。而以李太后为代表的皇室,却给了他很大支持。于是张居正投桃报李,又亲笔撰写了一篇碑文,修塔院寺的费用,是从皇家的“内帑银”中拨付的。

这支三千人的建筑队伍来到五台山后,带队的二名太监,他们对于佛门中的一些规则,不是很熟悉。如果随意乱指挥,就可能把好事办成坏事。所以只好让高僧德清出面,从中积极加以协调。反复与太监、官员、工匠以及其他僧人,各方进行相关沟通和交流,这才使得此项为期几年的建筑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后来塔院寺重修完毕,焕然一新。原来的住持是大方和尚,他的法名是圆广,仍然担任塔院寺的住持。

接着来到万历八年,也就是1580庚辰年,德清三十五岁了。这年五台山上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也是由德清帮助化解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自从明朝嘉靖以来,各种内忧外患就没有停止过,而隆庆皇帝在位的时间很短就去世了,他儿子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继位的时候,只有十岁的小小年纪。所以朝廷中的一切大事,都由李太后和太监冯保,以及首辅大臣张居正等人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说,他们也确实干了不少实事,尤其是张居正实行了一条鞭法,锐意革新,大刀阔斧。其中有一项,就是要重新丈量天下的土地田亩,以此来提高国库的收入。这年的十一月,朝廷下了一道“度民田”的诏书,所有地方的土地,都要重新登记造册,五台山也不例外。消息传来后,人们一片恐慌。

《年谱》写道:“予三十五岁,是年特旨天下清丈田粮,寸土不遗。台山从来未入版额,该县奸人蒙蔽,欲飞额粮五百石于台山,屡行文查报地土,合山丛林静室,无一人可安者,自此台山为狐窟矣。诸山耆旧白予,予曰:安之,诸师无忧,缓图之。予于是力宛转设法,具白当道,竟免清丈,未加升合。台山道场,遂以全之”

当时五台县衙的一些官吏们,利用朝廷的最新旨意,准备每年给五台山增加五百石的田赋,于是连下几道官文,要求各个寺庙查报。虽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是正确的,但五台山也有它的特殊性。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其实并不好,因为海拔高,山区气候比较寒冷,普通五谷是难以生长的。在永乐朝的时候,朝廷还曾经下旨,给五台山供应过粮食。

现在如果要增加田赋,就必须雇佣大量的农民,进行荒田的开荒,才能尽力完成任务。如果是那样的话,不仅增加了当地人口负担,也会进一步破坏森林结构。所以给五台山增加田赋,并不能给朝廷带来多少好处。究其本质是一些贪官污吏,利用了朝廷旨意,并非什么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困难摆在众人面前,大家又一次想到德清。因为德清现在的名气很大,交际也广,以前就曾经出面把大方和尚从牢中救出来。所以五台山的老僧们,纷纷前来找德清商量办法。德清看着众人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他就安慰大家说道:你们都不要发愁了,事情总会解决的,我再去找找胡大人!德清首先想到的,还是他的老朋友胡顺庵。于是德清又一个人亲自下山了,跑了一趟雁门,并且找到了雁平兵备胡顺庵。在胡大人的介绍下,德清又认识了当时的雁平道台叫做张惟诚。他向张惟诚详细讲述了五台山的实际情况,最后由张惟诚出面,写了一道公文,上报给了山西巡抚。

张惟诚在公文中说:第一,五台山的各大寺院,原本就是先皇下旨修建的,是一个祈福的地方。从来都没有划入过五台县的民田范围之内,也没有什么征粮的先例。第二,五台山的土地,都是瘠薄的山冈,气候寒冷,种植庄稼产量很低。

第三,山里有户籍的本地僧人,只有一百多人,其余大部分是云游暂住的外地僧人。其余大部分都是云游暂住的外地僧人,如果非要征粮,就要重新登记户口,这样势必会引起外来僧人的逃窜。而本地的僧人,也是肯定缴不起田赋的,也会逃窜。因为征粮而引发的弊端,会使附近的百姓受累。这次朝廷下旨目的,主要是清查民间的那些富户和豪门,发现他们有什么隐藏不报之处,并非为了对付佛门圣地。而有些地方官员,却借机生事,曲解圣旨,大错特错。

张惟诚写的这道文书,句句切中要害,山西巡抚很快就批复下来:五台山仍然免征田赋,地方官员不得干扰佛门。从此以后,山上的僧人们又平静下来,可以安心修道了。大家对于德清的再次出手相助,都万分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篇《年谱》的后面,弟子福征是这样评价的:知有为功德,只作无为功德看,自然成就。意思是:憨山大师虽然知道做这些事情,都是有为的功德。但他的心里面从不去牵挂,也不自认为有什么功劳,事来则应,事去不留,一切都是随缘而作,自然发生。这就是“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讲述憨山大师行世间法,全力维护清净佛门道场。所以说,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并不是只有盘腿打坐,或者高谈阔论而不问世事。应该是以一种“出世之心”去广行世间法,积功累德,福慧俱修。但又不执着其相,也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一切随缘自在,自在随缘。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憨山老人确实留给我们后人,太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最后学习一下憨山大师的《费闲歌》如下: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

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

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

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