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藝術可被分为嚴肅/純粹藝術和流行/应用藝術两类 。
嚴肅/純粹藝術以作者为中心,作者用其认为合适的形式表达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流行/应用藝術以受众为中心,作者用受众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受众想接受的内容。
嚴肅藝術的价值不止于记录(画得像)、知识(传媒和符号)、娱乐(审美舒适),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提供价值。
即使是嚴肅藝術,藝術家的表达和观众的品味可以碰巧或刻意一致。反之亦然。
以村上隆为例,他是一个好的嚴肅藝術家,但不代表像他那样做的当代藝術家就是不好的。村上隆自己亲力亲为自卖自夸,因为他的嚴肅藝術作品旨在实践他的藝術理念“superflat”——压平艺术中“高”和“低”的差距。
村上隆,727-272
但并不是每个藝術家都像他那样深入浅出,即使有策展人和藝評家去代勞,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作品的构成和深意。
剖析当代藝術并不容易。而且,即使剖析和解题成功,观众在欣賞和思考中寻找自我和获得自由的快乐便失去了大半。我认为这是当代藝術对于一般人来说的最大价值。
硬去剖析是有困难的,因为純粹藝術以作者而不是受眾为中心。不过,作者和受眾之间的鸿沟并不是不可弥补的。
受众方面的不可能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純粹藝術爱好者,不仅包括受过专业训练的业内人士,还包括那些可以忽略內容而只被形式感动的人。对形式的接受度也可以不止于和美。
因此,“我看不懂可是我大为震撼”是可能的。
還是寫長了,放Georg Herold的雕塑出來happy一下
對當代藝術欣賞的需求,就像對食物一樣:滿足基本溫飽後,對味道的要求就不止於甜膩和肥美。
從溫飽到巨富的過程中,觀眾的品味未必一定和所在階層和所受藝術教育掛鉤。人的主觀能動性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於是,天生有更大膽更外向和包容的人,也就有天生更能接受豐富審美的人——指的是看不懂也可以覺得感動。
這裡說的教育,不僅指藝術專業或藝術欣賞,也指在一般的教育和社會風氣上,更鼓勵獨立思考、開放性思維和對多樣性的接受。
正是因為嚴肅/純粹藝術不是圍繞觀眾喜歡的形式和內容來創作,所以應該由受眾去更努力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和體驗。
舉個例子,當我去看一個作品眾多的展覽時,我的感性會讓我先找到一件或以上最有感覺的作品,我會問自己為什麼,會看得更仔細然後就越有感覺。接下來會發現其他作品是也很有趣還是很無趣,產生更多nbcs的自嗨。
昨天去看的展最终日:横尾龍彦,《黙示録 ゴグとマゴグ》1977年
但如果觀眾一定要在自己的舒適區和自己能理解的立場去看作品,認為藝術是跟他對立的存在,那欣賞就很難成立。
要真正欣賞當代藝術,觀眾需要放下偏見和成見,摒棄一些未必與作品相關的俗世背景——例如作品的價格、作品跟自己有沒有實際利益關係等,僅僅將自己置身於藝術作品的世界中。
就像有的人認為理解他者和異文化是一件有趣的、無需功利的事。
但是,當代藝術因為是當代,其文脈和體驗也可以更為共通,其表達與我們作為當代人本身更為接近。它給我們帶來的與其是大眾的、人有我有的共通價值,倒不如說是對小眾的發現、理解和認同。
下面是不評論可以不看的後記:
以前互联网的观众较少,但仿佛更能欣赏艺术,因为更多人会主动去查询和探究,而不是说“我不懂,你得给我解释清楚,否则就是装逼”。
我一直没有更改过我的知乎个人介绍:“社恐,友善度又不能带来西班牙火腿”。
我虽然不是艺术家,但我提供的免费内容与艺术家的创作方式相似,一直只写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人没写过或我认为写得不够的内容。我不知不觉间写了很多站在读者角度的科普,只是因为这样写偶尔能获得有趣的互动。
但请不要对免费内容期望过高(当然,我可以提供私货,因为这是我的回答,艺术家就是带私货的嘛)。
如果需要更优质、中立、适合的内容用于出版、教育或商务合作,请随时与我联系。
↓门的另一边#5:若你喜欢怪人,其实佢很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