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邦想聊一聊关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之广,影响之深,展现了数字创新无穷的魅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保护和引导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坚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实体经济建设上”。全面贯彻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加快数字经济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重要部署,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云计算等企业级技术应用的发展普及,产业互联网实际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实践。广度上不仅覆盖服务业、工业和农业,还从商业扩展到公益和政府,整个社会走向全面互联;深度上从营销服务、生产研发到运营管理,互联渗透到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数据信息由此实现从消费端到供给端的高效流通,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协同带动,推助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广度上:9个先导领域。

服务业而言,协同升级的核心在服务内容对人的匹配,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 务供给。包括智慧零售、智慧文旅、智慧出行、智慧金融等商业服务,以及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公共服务;对工业而言,协同升级的核心在机器与人的配合,实现更加柔性、质量和效率更高的生产运营,主 要体现为智能制造;对农业而言,协同升级的核心在人对自然环境的把握,实现更加可预测和调整、产量和质 量更高的种植和养殖,主要体现为精准农业;

  • 深度上:5+1个关键环节。

从企业和机构的角度看,产业互联网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首先是实时互动, 借助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等平台工具,企业和机构能够跟用户或消费者建立持续、实时的连接,这是产业 互联网区别于以往信息化的最基本的特征;其次是侧重外部的在线化服务和精准营销,基于实时互动实现更高效的服务和营销;最后是侧重内部的数字化供应链、智能生产以及个性化设计,将需求侧洞察及时传递到供给侧内部,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更智能的“按需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公司不是与传统企业去竞争,而是作为它们的“数字化助手”,是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在于服务主体的转变,由此使得应用目的、场景和形式等发生变化。但同时产业互联网又依托于消费互联网,平台把消费者的经验和需求高效传递到产业侧,实现两张网的协同发展。

而最重要的,小邦认为是搭建产业互联网体系!有以下几点要求:

1、市场融合:供应与需求精准匹配、产业与产业跨界协同

2、产品升级:数字化、软件化、服务化

3、人机协同运营:数据与算法融入企业经营决策

4、打造弹性组织:网络化、扁平化、自适应

5、系统互联:基础设施共享 + 综合技术运用 + 平台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邦伲德利用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创造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共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助力各行各业向智能+时代升级。

数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更致力于同实体经济的融合,主要是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来实现,目前已取得了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