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记闲读2.遥想黄帝幼弱时

史记闲读2.遥想黄帝幼弱时

《史记》首篇《五帝本纪》一开始就说: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这段话来源于《大戴礼记》。

以黄帝为五帝之首,依从的是《大戴礼记》中《五帝德》篇的说法。

少典之子,少典的儿子。少典是一个人名吗?不对。应该是部族名。少典之子,就是少典部族首领的儿子。所以叫公孙,王公之孙。公子、王子、公孙、王孙,这些叫法都是差不大多的意思,王公、首领的子孙。身份如此,拿来就作了姓。黄帝长大居姬水河畔,又改姓姬。名叫轩辕,是因为他曾居住在轩辕丘这个地方。

据记载,黄帝是有熊氏部族首领,大概是以熊为图腾的部族,在现今河南省新郑,黄河中游之中间。黄帝还叫轩辕氏、帝鸿氏等。他曾居住在轩辕丘,所以叫轩辕氏,或号轩辕。帝鸿氏,鸿,大雁或天鹅,鸟类图腾吗?传说炎黄二帝都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分出来自成部族,这里体现出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的痕迹。原始部族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这就要经常迁徙,迁到新地方,可能就起一个新名号,所以就有什么有熊氏、帝鸿氏、轩辕氏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而神灵,一出生就很神奇灵异。司马迁没有展开到底怎么个神奇灵异,可能他认为那是“不雅驯”的,不可信。

神话传说有记载:黄帝母亲叫附宝,她到祁地的野外游玩,遇到巨大的雷电环绕着北斗枢星。她有所感应,就怀了孕,怀孕二十四个月才生下黄帝。能操控雷电,这应该是雷神。上古神话,雷神就是昊天上帝,即天帝、上帝,是最大的神。而且孕期二十四月,异于常人。神灵!黄帝出生时,有景云之瑞,就是出现了灿烂无比的云霞这样的祥瑞。因此黄帝还叫缙云氏。他刚生下来,“日角龙颜”。这什么意思?大概是说,头大,像太阳那么大;长着宽大突起的脑门额头;眼眉骨隆起,高高的,像龙的脸面骨。总之很神灵。其实,古史常有女人感应自然而怀孕的记载,知母不知父,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

著名的伟人常被后人神化,当然包括神化其出身,此类现象历代有之,至今犹存。司马迁大概是不相信这些神话传说的,所以不加采记,只是模糊地用“神灵”二字搪塞过去了。

弱是多大年龄?未七旬曰弱。出生不满七十天就叫弱。这就会说话了,真是神灵,太聪明了。

幼,幼儿,七岁以前。这倒与现今相似,七岁前上幼儿园,属于学前。也有说是十岁以前。

徇齐,二字都有快速的意思,这个词意思是思维敏捷,反应急速。

长,应该是指少年时,相当于小学中学。

成,成人,成年,二十岁加冠成年。

总之,有关皇帝的神灵传说很多,神话、仙话也很复杂;但司马迁都不采信,保持了历史家的理性清醒。也正是由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这种理性思潮的崛起,教育家(如孔子)、哲学家(如庄子)、历史家(如司马迁)等新兴知识阶层大多不信怪异神灵之说,并对之加以改造。这就造成中国神话的历史化、哲学化,终至碎片化,竟或堙灭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