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仁者不以盛衰而变节,义人不以存亡而变心。——《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相信大家都明白“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道理。当一个国家迎来和平时代时,往往需要经历长期的争端和战争。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在此之前,华夏大地一直都是诸侯争霸的局面。最终秦始皇消灭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统一。另外,还有很多例子,比如“三家归晋”,结束了三国的混乱局面,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必先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巢起义,民众逃离

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战争频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鲜有过上太平日子。人们常常走在逃亡的路上。比如唐朝后期,国力已经日渐衰落,唐朝处境岌岌可危,随时都会灭亡。这个时候,受苦最深的还是老百姓。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亡。这些灾难的起因都与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有关,这个人就是黄巢。

在唐末的混乱背景下,黄巢依然想要功成名就、野心勃勃,却连续几次科考都未能成功,无一例外都是失败,这让黄巢心态直接爆炸。后来他获得了武术冠军,却因为他的外表而被皇帝厌恶。因此,黄巢逐渐明白,这是一个看脸不看才华的时代。时代,所以改变这个时代的念头在他心中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黄巢都很郁闷,因为自己不受赏识,野心无处施展,所以越想越生气,于是一怒之下造反,很快就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起义军,打败了朝廷,而当时的朝廷已经腐败到了极点。面对突然起义的大军,根本没有招架之力。所以,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僖宗只能妥协,想要和黄巢坐下来好好享受。经过商量,没有必要使用刀枪。唐僖宗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想要说服起义军的首领。

黄巢被法庭诬陷“吃人”

唐僖宗向他们许诺,如果他们停下来,他们将成为朝廷的高官,拿高俸禄。面对这样的诱惑,包括黄巢在内的几位起义军首领都动心了,但是朝廷只给了其中一位首领王献之一个叫“左神策军丫丫”的职位,而黄巢却直接无视了,于是黄巢又明白了,看来法庭还是看脸的。如果他当了官,也会受到排挤,永远不会有光明的前途,所以他继续率领起义军对抗朝廷,攻占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黄巢的起义军,朝廷也很困扰,所以最终同意给予黄巢官职,而现在已经所向无敌的黄巢也不再瞧不起朝廷的官职了。毕竟他实力强大,能力十足,如果他自己有资格当老大,又何必让别人授官,把他寄人篱下,而朝廷已经彻底让他失望了,所以他也不在意这个迟来的事情了。完全没有官方立场。

不过黄巢也是个聪明人。他假装接受朝廷的邀请,成为朝廷的官员,实际上却趁机再次背叛朝廷,获得了更多更大的城池。最终,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此后,他先后攻克洛阳、长安等要地。因为黄巢在起义时英勇无畏,对唐朝城池进行了掠夺,而且看上去十分凶猛,就像一个能吃人的怪物,所以朝廷就以此为点开始了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唐朝起义军失去民心,朝廷到处散布谣言,说黄巢是一个能吃人的怪物,他所到之处都会屠城,吃人时不时地。听到这个消息,他非常害怕。黄巢不忍心法庭这样陷害他,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黄巢让他的军事顾问想办法不让民众看到他如此害怕。军师想了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军师出谋划策,用女人赢得民心

黄巢要进攻中原的消息传出后,百姓开始逃命。一个路过的道士在逃跑的路上看到一个女人抱着大儿子,却让小儿子跟她走。道士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于是道士忍不住上前询问女子为何抱着大儿子而让小儿子走路?女人告诉道士,大儿子是我嫂子的孤儿,小儿子是她自己的孩子。我曾经答应过嫂子一定会帮她照顾儿子,不会有任何差错,所以我宁愿抱抱大儿子也不让他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女子的回答,道士非常感动。他觉得这个女人真是善良又仗义,就告诉了女人一个躲避黄巢的方法。我不会让你难堪。女子听后,非常信任道士,便按照道士的话做了。当黄巢的军队到达时,黄巢并没有打扰他们的家人。

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人都听说了,于是老百姓按照道士的说法,在自家门口种上了艾草,黄巢也就不再打扰他们了。黄巢并不是有意麻烦他们,只是想用这个方法来打破朝廷对他的诽谤和谎言,而那个道士其实是黄巢的军事顾问,他也想出了这个方法,而那个女人宁愿让自己的孩子走,也不愿保护嫂子的孤儿。这个故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崇尚忠义的风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怀仁义,不惧天地。——王健

因为黄巢起义的时候正值中国的端午节,所以现在每逢端午节,人们都会有在门口或者窗边种艾草的习俗,只是为了避免邪物的侵扰,但是后来黄巢做了一些为民之事,并没有赢得民心,导致黄巢起义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另外,由于黄巢起义的作战方式是机动作战方式,没有足够的后方支援和经济支持,所以黄巢起义虽然规模较大,但持续时间不长,以失败告终。然而黄巢起义却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经济和政治,使唐朝名存实亡。

参考文献

《三国志·魏志·何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