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珍惜一生的精华,也有想烧掉的垃圾,但好与坏都来自于自己。

最简单的小事也可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记。尤其是作品,一开始并不明显,但后来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别人很难学。

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为中国银行题写“中国银行”四个大字,正好证明书如人。为什么作家会提到“中国银行”这个词?为什么人们说郭沫若先生的书法如人呢?郭沫若先生的书法有何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时代新气象

中国银行虽然名为中国银行,但其实早在民国初年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中国银行是由大清银行改制而来,也是经孙中山总统批准成立的。

中国银行也是中华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正因为这个关系,“中国银行”二字是当时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由新中国接管。中国银行是从民国来到新中国的,但这一次不需要更名。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铭文

但这是一个新时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从中央银行转变为国际银行。它不仅在国内有业务,还在国外开设了多家分支机构。

为了更好地拓展海外业务,以此为契机,展现新时代的全新风采,中国银行决定由新中国文化名人重新书写这些大字,让新时代的新感觉中国可以取代衰败。

先生郭沫若作为新中国的文化名人,他的一手好字,自然进入了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南汉辰的视野。过程也非常顺利。南汉辰一提出,郭沫若先生就答应了。他闭门几天,才写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雄伟人物。

先生郭沫若的笔迹很危险。他的笔没有固定在某个地方。横线和纵线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冲向遥远的危险地方。当你探索到一个危险的地方时,它就开始倾斜,变得不稳定,就像一座房子缺少一侧地基,即将倒塌。

可就在这时,郭沫若突然又挥出一招,这一招就像是一根坚固的钢绳,将险情的一招克制住,然后将钢绳紧紧地绑在了对面的一座钢桩上。这个姿势立刻稳定下来。郭沫若的方法叫做:一危一救。

在这场危险的第一次救援中,他们表现出跌宕起伏,表现出不凡,表现出一种对抗与支持的力量,表现出一种危险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悬崖边的勇士

先生鲁迅以笔为刀,郭沫若先生的文人风格也毫不逊色。他也像一个男人一样,用自己的笔在刀尖上为革命起舞,不仅要跳舞,还要舞得稳。一旦来回,既要保证安全,又要达到革命性的效果。

20世纪40年代初的重庆,文学网络密布,特务横行。郭沫若、杨汉声、石凌河等人的160余种剧目被列入《取缔剧本一览表》,不准出版、上演;他们外出时,经常被间谍跟踪。

有一天,郭沫若从外面回到家,手里拿着两包书。也不知道是特务们太嚣张了,还是他在严密的控制下练出了敏锐的观察力。他发现有两本书。特工们紧随其后。他突然转过身来,对他们说道:“不管怎样,你们两个要陪我走到最后,这两包书对你们来说太辛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探子对视一眼,见郭沫若一身正气,神态从容,只能一脸茫然地接过书,送他到了自家门口。郭沫若一进门就开玩笑地对立群说:“谢谢今天接他的两位‘义务服务员’!”苦中有乐,不失魏晋风范。

虽然身处险境,但郭沫若先生并没有坐以待毙。他想到用隐喻写戏剧来激发人们反抗国民政府的决心。屈原,皖南事变后受迫害的我党不就是后世的屈原吗?倒不如用屈原生活的黑暗时代来象征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

剧中《屈原》中的屈原并不像《离骚》中那个将自己比作受委屈的后宫女人的可怜小女孩,而是大喊着世间的不公。用《雷电颂》表达心中的怨恨。

这句话屈原说不出来,郭沫若却可以。他利用屈原的愤怒,发泄愤怒,指责国民政府的不公正和黑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说《屈原》稿子已经写完了,很多报纸编辑都来索要,希望能得到发表权。但郭沫若并不想求稳,想爬就爬最不可能的。他将手稿交给国民政府报纸《中央日报》,国民政府却不敢撕破脸。看到郭沫若的春秋文风,他只能捶胸顿足,撤销了主编的职务。

但是已经晚了,社会影响力已经有了,在“官报”上发表的东西的表演是不能禁止的,不然就是打脸。无论国民政府如何怨恨,都无法抹去其失去舆论阵地的事实。目的达到了,郭沫若先生以自己的方式在特殊的战场上取得了成绩。

就像一个人,虽然危险,但永远记得回去拯救,就像拯救在中医和田野之间几乎消失的甲骨文,拯救我们在黑暗中的国家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之间

先生郭沫若的字迹曾被批评为“不如左撇子写字”,但实际上他的字迹是在魏碑上诞生的。魏碑体源于孝文帝的改革,为了方便那些不懂汉字的鲜卑人学习。汉字在他们手中并没有变得笨拙,反而催生了多种审美。

它承载着少数民族驰骋草原的原始野性,也承载着江南小曲中汉族的温柔柔情。楷书的严谨雄伟,隶书的小巧精致。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字体,魏碑字体的美还美在一种前所未有的良好融合,不是生硬的交集,而是将各种特性很好地结合在一种字体中。

先生郭沫若出生在一个难以预测的时代,他用的是民族大融合时代的人物。他的人物虽然脱胎于魏碑风格,但却不受魏碑风格的限制。美本质上是多样化的。没有人能够定义美,或者无法定义的才是真正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喜欢五官,有人说瘦金身最好。有人更喜欢王羲之,也有人称张芝为真正的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人们需要遵守规则,但不需要让自己受不必要的规则束缚。拿一把尺子为自己设定一系列的规则,用游标卡尺生活。生活中有什么乐趣呢?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按照字体练习固然好,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字再漂亮,也会变成呆板的“死字”。好看的标准定义不同,但对美的追求不能丢。在人们的世界里,美丽已经成为一条经验法则。女孩有大眼睛、双眼皮和瓜子脸,男孩有八块腹肌和高鼻梁。

美丽源于平衡,但人工的笔触终究还是失去了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