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战士黄招强掩护伤员撤退时,忽然看到队伍中竟然出现了几个陌生面孔,他果断举枪大喊:“口令!”没想到正是这一行为,保住了所有人的性命。

黄招强是41军121师的班长,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后一次武装战争--越南自卫反击战。

年仅19岁的的他在本该上学读书的年纪,却背上钢枪上阵杀敌去了。原本大家都以为他没有经验,去到战场也是当炮灰,结果他一人就击杀了敌方17名士兵,还安全回来了。这一举动让部队领导开始重视他。

可是战场上子 弹无情,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黄招强。在战后清点人数的时候胡,我军有数名士兵需要立即接受医疗救治,因此,需要一名能够带领部队的人护送他们到大后方治疗。

那么,该选谁去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呢?这个问题可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而这些受伤的战士们的自身战斗力已经明显下降。如果他们在路上遭遇伏击,没有人能站出来抵抗,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刚刚崭露头角的黄招强就是合适的人选之一。领导立即将黄招强叫到跟前询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任务,黄招强听完后沉默了一会,表示:“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报效祖国,不论是上阵杀敌还是护送队员,都是这次战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果您认为我能完成这个任务,我会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就这样,黄招强带领着伤员沿着大后方撤退。除了那些重伤无法行动的战士外,其他人都在高度警惕,小心翼翼地防备着越南部队的伏击

当走到一片灌木丛的时候,黄招强的直觉告诉他,越军一定会在这里设置埋伏点。他转头告诉大家要隐藏起来的时候。

“有情况!”前排的一名士兵眼尖,发现灌木丛里有异动,便小声地提醒道。

话音刚落,密集的子 弹就从越军方向射来。黄招强立即招呼我方战士展开还击,激烈的枪战在瞬间爆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越军在经过这样一番激战之后,竟然毫无动静,这使得黄招强的内心更加不安,疑惑越军到底在策划什么阴谋。

接着,黄招强招呼众人寻找隐蔽点,藏匿自己的行踪。他则掏出枪,向前搜索敌人的踪影。仔细搜查一番后没有任务异动,部队继续前进。

行至宗梅吊桥时,黄招强心想,这里估计要有一番激战。然而当全员都安然无恙地走过这座桥的时候,黄招强更加心慌了。

很快就到大本营了,黄招强认为敌人不会就此罢休,他要求队伍放慢前进速度,自己则走到队伍的前方,发现前面对了两名生面孔的伤员。

他放慢了脚步,仔细打量着眼前的两个人。尽管他们身上缠着绷带,但行走的姿态却并不像是受伤的样子。

为了印证心中的想法,黄招强故意走到他们身边,跟他们交谈:“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两名穿着军装的男子,露出了一丝慌乱,他们支支吾吾地回答着,声音微弱而颤抖。当黄招强与他们对视的时候,他们却十分心虚地回避了他的目光。

“我们今天的口令是什么?”黄招强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两人,悄悄地将手放到腰间,握住了枪。

这两名假扮成我军士兵的越南人意识到他们的身份已经暴露,立马吹响了越南部队特有的冲锋号,撒开腿就往树林里跑。

黄招强当机立断掏出枪就是一梭子,两人当场倒地。

接着数发子 弹随即而来,划破了空气,也划破了宁静的森林。黄招强反应迅速,他迅速卧倒在地,一边对敌人射击,一边呼喊道:“大家小心!”

战斗瞬间打响,子 弹在树林中穿梭,伴随着敌人的惊叫和呼喊。黄招强一边射击,一边观察着敌人的动向。他的大脑飞速旋转,思考着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他决定先从最危险的那个人开始解决,那就是领头的那个人。

黄招强瞄准目标,一枪命中。领头的敌人应声倒地,其他敌人一下子慌了神,向四周逃跑,黄招强继续追击,直到最后一颗子 弹射出。

战斗结束,黄招强喘着粗气,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

他感到全身疲惫,但是内心却充满了欣慰。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挽救了自己的战友,避免了无谓的牺牲。他的英勇行为被部队领导看在眼里,受到了大力赞扬,在后续的战场上,黄招强凭借过人的能力,多次立功,并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

【落梨伴读】

从黄招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名普通士兵在战争中的勇敢与坚韧,也可以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磨难。

尽管黄招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故事是一种提醒,我们应永远铭记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