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崇健中医门诊部正式开业后,苏剑南先生陆续收到几个好友的发来的疑问,为什么要进入中医行业?从金融科技到中医行业,跨度实属不小。借着惠医科技成立一周年左右的时间点,苏剑南先生把成长故事细细道来。

自苏剑南先生2006年大学毕业后,从职场岗位转变到初次创业、二次创业,从金融科技领域到中医领域……他不断突破岗位认知、行业认知,看似很“折腾”的职业履历背后,其实每次转变都是他的主动求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初次转变:从北电测试工程师到软件开发工程师
2006年7月,我从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了曾经市值高达2000亿美金的的外企--北电网络公司(Nortel Networks)广州研发中心工作。
北电网络公司是一家超过100年的企业,其缔造者-贝尔是世界上发明第一部电话机的发明者。刚进入北电的时候,我作为测试工程师做3G核心网中Media Gateway的自动化测试工作。
工作一年后,我了解到在广州研发中心还有更先进的4G LTE的开发部门,就开始默默学习为转岗做准备。半年后,我通过了LTE部门开发经理的面试,正式成为了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参与LTE的eNodeB的开发工作。
为什么会选择从测试工程师转到开发工程师?这里有一段历史原因:
2005年,迅雷非常火热,当时的我大学四年级在读正准备找工作,迅雷创始人邹胜龙进华工校招演讲,听了迅雷热血沸腾的创业故事后,我便投了迅雷的产品经理岗位,结果被拒。
后来才了解到原因:当年的腾讯、迅雷等公司的产品经理的岗位要求必须有软件开发经验,而我当时修读的专业是信息工程,它是一门软硬件结合的专业,与纯计算机软件专业相比,软件开发上只有C和汇编语言的课程设计经验。
由于专业经验匹配原因我最终选择了北电网络的自动化测试工程师,打算先拿到大公司的门票,再在内部寻找转岗的机会……
二、二次转变:从北电软件开发工程师到阿里UC资深产品经理
第二次转变是我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当时我从北电网络跳槽到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的前身--UC优视公司(拥有UC浏览器),投递了产品策划专员岗位,UC优视创始人何小鹏在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给了我工作机会。
入职后我在UC便一路升级打怪,从产品策划专员做到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从UC离职时我已是资深产品经理。
而关于为什么我从北电跳槽到UC?为什么没有任何产品设计经验的我能被最终录用?又有一段故事:
北电网络作为全球化的通信设备公司,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双总部。
我毕业进入北电广州研发中心后,抓住了外派学习的机会,2007年和2008年去北电加拿大总部和美国总部出差学习和交流。
2007年,苹果第一代iPhone上市;2008年,第一个安卓手机HTC G1上市,我赶上了时代的风口,由于工作原因有机会体验了第一代iPhone和第一代安卓手机。
1)从了解到决定加入UC
我真正了解到UC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2008年,一个朋友在聚会中提到自己拿到了Oracle和UC的offer,和我讲了一些关于UC的品牌故事,当时我便开始关注UC。
2008年10月16日,雷军宣布出任UC董事长,我开始深入探究UC。两位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和梁捷都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是我的校友师兄。
2008年的时候国内才刚开始用中国移动TDSCDMA制式的3G试商用网络(CDMA2000和WCDMA制式的3G还没开始商用),且开始的时候下行速度还不到1Mbps。
当时我还在北电广州研发中心,由于岗位原因我申请到了一个试商用的名额,首批免费获得一个TDSCDMA 3G手机(当时还是非智能机)。
当时我的想法是:如果我正在参与开发的4G LTE的100Mpbs的网络,结合智能机上使用UC浏览器,速度可以上天(在当时不到1Mbps的3G试商用网络,民众使用的2.75G的GPRS/EDGE网络还只有不到500Kpbs)。想到这里,我向UC投出产品岗位的简历……
2)降薪以求打动何小鹏成功加入UC
跨公司又跨岗位的投递难度还是挺高的。但很庆幸我最终获得了面试的机会,终面由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来面试。
面试过程中,我滔滔不绝讲UC未来在4G智能手机的机会和看法,面试到最后,何小鹏问我薪酬期望,我只要求了6000元月薪(相对于当时在北电广州研发中心综合收入降近一半)。
当年的何小鹏是UC的第一个产品经理,后来任职UC的产品总裁,也曾在亚信做过技术、测试等。也许是不分类似的工作经历,或许是我主动降薪加入那股冲劲打动了他,前脚我刚离开办公室的门,后脚就收到何小鹏总的欢迎加入的短信,还在我期望的6000元工资的基础上加了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