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全球低碳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主题边会近日在阿联酋迪拜成功举办。边会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中山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环境保护》杂志社、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边会现场展示了代表性省市应对气候变化优秀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夏银川以“大胆闯”的魄力、“先行试”的勇气,持续推动碳排放权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精准把握降碳节奏和力度,稳步推进“双碳”目标任务,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一、以制度刚性汇聚强大合力

2022年,银川市积极学习借鉴碳排放权改革试点省市先进经验,率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碳排放管理推进碳排放权改革的的意见》,明确6个方面20条改革措施,实施碳排放全过程管控,改革落地见效提供政策支撑,全面推进碳排放权改革。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碳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构建多元化碳普惠机制,建立健全碳普惠制度标准体系,提高全民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等工作”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为扎实推动《意见》落实落地见实效,同年,银川市围绕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融入全国碳排放市场等方面,先后出台《银川市2023年碳排放权改革实施方案》《银川市重点行业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规范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确定、碳排放配额分配、交易、核查、配额清缴、数据监测、监督管理,助力全市碳排放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成立银川市“双碳”研究中心,搭建与高校等科研院所合作桥梁,组织召开银川市“双碳”研究中心“揭榜挂帅”课题研究项目推进会,结合银川实际积极开展相关课题交流和项目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以市场导向激发主体活力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后,银川市积极组织重点排放单位开展注册登记、交易系统开户、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绑定激活等工作,全力推动全市发电行业10家具备条件的企业(含自备电)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交易;9月,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率先完成自治区首笔大宗碳排放配额交易,出让10万吨,成交415万元。在第一个履约周期内,银川市共完成碳排放配额交易15笔,累计成交量220.04万吨,成交额9304.5万元。同时,银川市建立碳排放权改革奖励激励机制,设立“银川卫士”生态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节能减碳项目建设与提升改造,对全区首笔大宗碳配额交易的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3#机组节能减碳改造项目兑现50万元基金奖励,累计奖励3家企业共计120万元,鼓励重点企业主动开展节能降碳,做好碳资产管理工作,为第二个履约周期入市交易和配额清缴工作做好准备。银川市积极推进第二个履约周期,配合自治区对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进行现场核定,及时告知企业碳配额发放情况,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弥补差额,足额履约,出售余额,获取收益。截至目前,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11家重点企业交易5笔,累计成交量127.83万吨,成交额7713万元。2022年,银川市成功入围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示范城市,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热则热原则,采用热电联产、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等热源清洁化改造面积5995万平方米,已完工项目5个,力争2024年底全面完成城区、县城、农村清洁取暖率三个100%,实现供暖期二氧化碳减排量118万吨,减排量市值约800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以试点建设提升改革效力

持续巩固银川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成果,启动银川市碳排放现状情况调查及分析研究工作,编制《银川市碳排放现状情况调查及分析报告》,制定《银川市低碳城市建设方案(2022—2025年)》,从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6个方面深入推动银川市低碳城市建设。编制《银川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在严格落实年用煤量10000吨以上(含)标煤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核查工作要求基础上,率先在自治区开展年用煤量5000吨以上10000吨以下标煤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核查,组织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培训会,制定银川市化工、煤炭、镁冶炼等行业排放报告模板,高质量推进核查核算工作,进一步摸清银川市碳排放家底,为碳排放权交易、实现碳减排夯实基础数据支撑。加强质量管理,组织全市14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5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培训班3期,督促企业按时完成月度存证、质控计划、年度碳排放报告提交。聘请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月度存证、质控计划严格审核。积极配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重点排放企业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碳排放报告核(复)查工作,用高质量数据保障高水平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以创新驱动增添改革动力

为有效引导市场主体将清洁取暖等自愿减排降碳项目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点“碳”成金,减轻政府负担、降低运行成本、提高项目效益,银川市全面启动碳普惠试点建设,对银川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逐步覆盖全市其它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减碳行为,运用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等正向引导机制帮助其价值实现,构建公众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机制,推动公众端碳减排和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推进碳普惠试点建设,银川市印发《银川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大力实施“7个1”工程,通过构建1套管理制度体系、设立1个管理机构、建立1个专家智库、建设1个碳普惠系统、建立1套技术支撑体系、开发1批碳普惠项目、建议1条多层次可持续的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到2025年完成4个银川市碳普惠方法学和2个银川市碳普惠核证减排项目备案,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商业场所可通过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实施自愿碳中和,建成结构完善、科学规范、特色突出的银川市碳普惠制度体系,形成在全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碳普惠模式。目前,银川市“7个1”工程正在稳步推进,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完善,《银川市碳普惠自愿减排管理办法》《银川市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已制定出台;依托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碳普惠管理系统;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已征集使用空气热源泵取暖、分布式光伏项目等方法学4个,通过专家评审且正在修改完善2个。碳普惠系统已启动建设,作为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重要组成,碳普惠系统建设内容已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银川市以激励机制推动减碳行动落实,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先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