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得志,中年坎坷,晚年凄凉。他历典八州,身行万里,且穷达多变,宠辱不惊;他宦海浮沉,命途多舛(chuǎn)。但仍怡然自得,随遇而安。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对此却淡然一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关于苏东坡,有人也许不太了解,但我想没有人是不喜欢苏东坡的。

可能你读过或听过他的诗他的词比较少,但你对东坡肉肯定是不陌生的。

林语堂先生说,为什么要写苏东坡,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他去美国时带了好几箱的书,而里面放的都是有关于苏东坡的史料,因为他觉得写《苏东坡传》,简直是一种享受。

有一位网友这么说:苏东坡是我们的好朋友。人生遇到了什么事情,就读读苏东坡,总能挖到点宝藏,获得一点释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01

每个中国人心中

每个中国人心中

都有一个苏东坡

都有一个苏东坡

即使过了一千年,他仍被一代又一代人奉为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林语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钱穆说:他是罕见的千古完人。

故宫600岁诞辰,一百年仅一次的展,独独只给了苏东坡。

在千年万古为阴云封闭的峨眉山的阴影中,在乐山以北大约四十英里左右,便是眉州的眉山城,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座小镇以当地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出了名。——这个人便是苏轼苏东坡。

人所周知的三苏,便是此苏家父子三人,其父苏洵,生有二子,长子便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次子苏辙,字子由,父子三人在唐宋八大家中便占了三席。

02

02

人生大起大落

人生大起大落

人生起起伏伏仍是人生之常态,刚满20岁的苏轼参加“千年科举第一榜”,就从众多才俊学子中脱颖而出。

文采出众、丰厚的学识,引得考官欧阳修连连感叹:“三十后可再无人会谈起我来了”。

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寒食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食帖*

但好景不长,初涉仕途就遇上了新党王安石变法。他为了百姓的生计,苏轼便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听后非常的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因得罪了新党,苏轼自请求出京任职,授为杭州通判。

而后的岁月里变得更加动荡不安。45岁时,因“乌台诗案”而被贬于黄州。

当时他在湖州任职,上任后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寒食帖》、《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前赤壁赋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赤壁赋部分*

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03

03

人生又一起落

人生又一起落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上任。在长途跋涉中因幼儿不幸夭折而暂留常州。同年神宗驾崩,宋哲宗即位。

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此时司马光被重启为相。司马光开始打压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

因新党打压后,苏轼又一路高升,而后苏轼又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59岁这一年,又不愿参与党争的他,再一次被贬,流落惠州。兜兜转转,年过六十的苏轼,又因政见不合,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儋州(海南岛)。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命运的无常,让苏轼也不免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归去来辞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去来辞部分*

04

04

身逝常州

身逝常州

宗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65岁的苏东坡在北归的途中病倒在常州,此后再也没有站起来。

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他去世后25年,北宋灭亡。

75年前,林语堂先生撰写的这本《苏东坡传》,一经出版,就备受好评。

此后,更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林语堂用生动的笔墨,记录苏轼传奇又跌宕和一生。

林语堂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工作太难,生活太差,当下太糟糕。

就翻开这本《苏东坡传》,看看苏轼的一生吧。

05

05

苏东坡书法

苏东坡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