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第24集团军反坦克团,进驻河北唐山,此事为何?

1992年9月,中央军委开始了新一轮的精简整编。此次精简整编,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调整力度比较大,先后调入反坦克第403团、坦克第一师。暂且不说坦克第一师,笔者说一下反坦克第403团。该团调入第24集团军后,进驻河北唐山,这又是为什么?在此之前,笔者需要对反坦克第403团的团史做一下简单介绍。

▲原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旧照(一)

笔者实事求是的讲,关于反坦克第403团团史的资料并不多。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看,反坦克第403团的历史可追溯至抗日战争后期。该团前身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于1952年编入炮兵第34师序列。1976年5月,炮兵第34师裁撤,炮兵第403团番号改称独立炮兵403团,归北京军区直属。

1985年12月,炮兵403团、第409团和工兵第5团的一连,合编为反坦克第3旅,直属北京军区。1992年12月,反坦克第3旅奉命缩编为反坦克第403团,调整情况如下所示:

团司令部(由原旅司令部缩编);

作训股(由原旅作训、侦察、通信科缩编);

团警卫调整排(由原旅特务连缩编);

指挥连(由原指挥连改编);

汽车排(由原旅汽车连、司机训练连缩编)。

同月,反坦克第403团转隶第24集团军,北戴河蔡各庄营房、天津汉沽振兴村营房划给兄弟部队。尔后,反坦克第403团进驻唐山,营房在古冶赵各庄。

▲第24集团军反坦克第403团旧照

在笔者看来,反坦克第403团进驻唐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唐山的地形地势很有特点,属于典型的兵家必争之地;

唐山背靠魏巍燕山、南依浩瀚渤海,境内以燕山山地丘陵区、滦河平原区为主要地貌类型,恰如华北进出东北的咽喉,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从军事地理来看,唐山自带兵家必争之地的属性,如下图所示:

▲唐山地势简图

唐山之山川形胜,决定了该地特殊的地缘特征,故有“再控朔漠,内护华北”的说法。特别是位于河北唐山滦河东岸的喜峰口,这是一处有着历史意义的兵家要地。

1933年3月,第29军在喜峰口与日军鏖战,大刀队威震敌胆。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四野部分主力就是从喜峰口秘密入关,为平津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两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足以证明唐山的战略位置。

实际上,第24军自1955年10月从朝鲜回国后,军部长期驻防在唐山(后于1969年移防承德)。反坦克第403团转隶第24集团军之后,也是被视为打敌坦克、装甲、固定目标的重要力量,驻防唐山也是考虑到了平时便于管理、战时利于指挥。

二、唐山的铁路运输是一大优势,称其为“火车拉出来的城市”并不为过;

河北是我国铁路网密度较大的省份之一,境内存在不少交通枢纽,唐山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唐山也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始建于1881年5月的唐胥铁路,此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被视为我国铁路发展的源头。唐胥铁路历经几代人的扩建,后发展为进出关外的咽喉交通线——京山铁路。

▲唐山旧照

铁路对于野战部队的重要性,如同人吃饭需要筷子一样必不可少。反坦克第403团部署于唐山,可以获得一个无形的优势,即便于收拢部队。要知道,一支部队的驻防不是集中在某一处,而是围绕着司令部驻防,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再往大处讲,一旦军部有需要,反坦克第403团可迅速收拢听命,随时机动至任务区域,正所谓“兵贵神速,更贵快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反坦克第403团转隶第24集团军之后,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2003年10月,全军体制编制调整,第24集团军撤编,反坦克第403团亦随之撤编。大家可能不理解,反坦克第403团为什么撤编?究其原因,在于我军在新世纪之后,反制坦克的手段已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小型化的特点,尤其是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常规精确制导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决定了大兵力反坦克部队难以在新的战略战术模式下发挥战斗力。

▲原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旧照(二)

在此背景下,淘汰旅团建制的反坦克部队,也可以理解为我军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反坦克第403团的撤编、合并、整编,既是我军部队编制和现代武器装备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军反坦克武器升级换代和战术作用的一大缩影。不管怎么说,反坦克第403团在我军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做过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