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余好翻閱五六十年代之《美術》期刊及諸般畫冊籍典,載錄當時烜赫一時之畫家傑作無數。然滄桑變遷,數十載過後,昔日知名者多淪為塵封舊憶,鮮有齒頸之間流傳矣;唯堅韌不拔、至今仍享譽於世者,方為藝壇宗師巨擘也。換言之,彼時陪襯之作,使命既畢,遂歸沉寂。揆諸今日畫苑情狀,與往昔相比,亦未脫離此消彼長之規律;當下風頭正盛者,歷數十春秋,恐亦將湮沒無聞,而終究能夠彪炳史冊者,不過鳳毛麟角耳。彼輩究系何人?欲揣測此點,首當觀其名號。

夫姓名者,乃人生之初標識,往往預示其人之命運走向。譬如凡俗之名,如「建」、「國」、「光」、「民」、「明」、「新」、「華」、「振」、「震」、「敏」、「勇」、「忠」、「維」、「英」、「耀」、「躍」、「健」、「其」、「世」、「風」、「峰」等類組合者,雖竭盡全力,恐難躋身大匠之列,生年不過搏些許薄名微利,一旦溘然而逝,則人世間鮮有追念矣。其次,尚需審察其人格魅力。擁有通俗姓名之人,其舉止言談往往趨於世俗,缺乏文人雅士之氣質,學識平平,無卓見獨到,不過隨波逐流,對社會影響無足輕重,於畫史之上更難留下一抹痕跡。由此兩端觀之,此類畫家之作,在鑒賞家眼中,往往視若無睹,不足珍藏。

昔聞黃賓虹先生當年鬻畫之價,僅及同時期諸家之三一乃至五分之一,處境尷尬,顯見當世未能深諳其藝術內涵。然而今日回顧,當年潤格居高者,其姓名已鮮為人知,反倒是黃賓虹聲名永垂,作品之學術價值,始終乃其生命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