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发布了房地产行业前三个月的情况,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规模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四成。

虽然不少媒体用了「降幅收窄」之类的提振性表述,但就跟「逆增长」一样,毕竟还是下降。算好消息的则是,新房价格似乎稳住了,3月100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27%,同比上涨0.82%,环比的意思就跟上个月比,同比的意思就是跟去年3月比。

成交规模跌了4成,价格却稳如狗,背后的原因值得琢磨,为什么开发商没有以价换量?大概是没法换,跟老业主怎么交代,售楼部怕不怕被砸,跟上面怎么交代?所以相比受到各方面管控的新房价格来说,二手房价格的走势更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些,毕竟二手房属于买定离手:

中指的数据显示:百城二手房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56%,已连续23个月环比下跌;同比跌幅扩大至4.80%。简单总结就是:没绷住。

这样的市场行情下,除了货币管子直接通到自己家里的,可以随时打开灌水的大型央国企,其它开发商都在瑟瑟发抖。

恒大就不说了,崩了挺久的了,不过两年虚增5640亿收入这个事儿很值得挖一挖,给许老板审计的普华永道怎么做的审计?给许老板最高信用评级的中诚信国际之类的评级机构怎么给出的评级,都值得挖一挖。

今天稍早些时候,碧桂园宣布停止交易,并表示没有办法在3月31号之前公布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揣测的话大家还是少说,说多了就不礼貌了,小心惹火上身。

比碧桂园更靠拢舆论中心的,是万科。一直以来,万科是以稳健、专业、可靠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但所谓没有万科的时代,只有时代里的万科,海浪翻涌,在里面穿梭着的,又有谁能够例外呢,号称是房地产之王的企业,现在看起来似乎也危机重重,也在艰难地穿越周期。

昨天,一家叫做烟台百润置业的公司,直接在官方公众号上写文章举报万科管理层,标题是,关于万科郁老板操控企业谋取私利的举报,直接让万科港股价格跌了11个点。

我看了一下原文,里面有些话用词相当严重,比如,「以郁老板为首的高偷税漏税」,「挪用资金」、「发放高利贷」,等等。我就不放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原文。

有意思的是,这家叫做烟台百润的公司,与万科在当地是十多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了万科西雅图等项目,相当于合作股东。合作股东互撕,撕完了还举报,大概率是因为:合作崩盘了。

万科方面的回应是严重失实,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至于这件事情的真相和最终结局会是如何,就不要猜了,不礼貌。

而且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判断指标,没法猜,那些你看着很专业的东西其实可能如骗术而已,毕竟恒大虚增小6000亿,国内评级机构还能给出最高的信用评级。水已经这么浑浊了,天王老子来了也睁不开眼。

3月28号,万科业绩会现场,万科郁老板带着全体高管团队自愿降薪,薪资降低至税前1万,原因是业绩确实惨淡。2023年集团营收同比下降7.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降幅为46.4%(226.9亿降至121.6亿)。

当然了,这并不是万科的高管层首次降薪,之前利润大幅减少的时候,也降过薪,有一说一,至少在这一点上,万科的管理层还是挺有责任心的。

但万科更大的危机,其实在于业绩下降的同时,债务危机凸显。之前市场就流传着万科债务危机的传闻,不过万科立马开了个会,拉来了最大的股东爸爸深铁集团站台。

当时深铁一句「万科的背后是深圳地铁,深圳地铁的背后是深圳国资」令人热血沸腾,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支持表态。但是冷静下来算笔账,就会发现这事儿值得细琢磨。

万科的总债务规模1.24万亿,按照保守的四五个点的利息估算,去年的120多个亿的净利润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手握的上千亿资金应付起来其实也挺棘手,要不然也不会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把赚钱的上海万科七宝广场一半的股权以20多个亿卖给领展,相当于七折。缺钱的痕迹非常明显。

至于深铁,大家可以去查查深铁的总资产,说要拿出100亿挺万科,但100亿在这么大的债务规模面前,能起到的作用其实也并不大。

回想起前两天火爆全网的小米SU7发布会,再看看曾经火爆过的房地产,有朋友说,这才是正常的,花钱消费是享受,花钱搞一堆债务用打工做牛做马几十年来还是脑子进水。

2023年,万科决定不分红,这是自92年以来的首次不分红决定。朋友们,感受到了吗?一个时代真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