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勇斗黑恶解民倒悬的好官王照兼顾清代乡宁官场反腐之一瞥(下)

——双鹤乡三官庙《奉院宪革除积弊公议勒碑记》、关王庙乡鼎石村《东南路前三牌革除积弊碑》、县城旧衙巷《重修斑房记》、《嘉庆四年设修班房碑》等碑联合考释

(接 上 篇)

现在我们接上前文的话题,看看知州是不是能实授和留任王照为乡宁知县。

鼎石《革除积弊碑》记载道:

“奈知州不能留任知县,署王县主卸任后,有□书刑房杨文德、工房郭树学、三班总头张美居等通同串谋,将覆由旧,合县里民惊慌无措”。这段话说吉州知州没有留任王照为乡宁知县,并将他赶走了。王县长走后,刑房杨文德、工房郭树学、三班总头张美居等人串通起来,一起谋划,把革除掉的弊政又全部恢复了。全县老百姓非常惊慌,一时不知道怎么应对。

非常遗憾!没有留任!王照的官场生涯就这样结束了。这样的好官不能留任,岂非咄咄怪事?但联想一下当时的官场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吉州知州是怎么回事?他难道不懂革除积弊正是忠实履行了一个官员的职责么?他不知道王照这样做是对的么?他不清楚王照是个好官么?他难道是个白痴么?显然不是。他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他要么收受了贿赂,出卖了为官的职业道德和人格,要么他本来就是巡壮堡管一案的受益者,是分蛋糕的人。那么,他无疑也是此案的嫌疑人,而且是地位和身份最高的嫌疑人。

王照败了。

但是,他虽败犹荣!他点燃了乡宁人民与贪官污吏斗争的火种,他的悲惨结局也激励了乡宁人民反腐斗争的士气,所谓哀兵必胜,他发起的这场反腐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这一点讲,他并没有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

王照赢了。

有时,历史上的一些事件会惊人的相似。我们把时间倒回二十年——乾隆四十四年,乡宁大地上虎患严重,大白天老虎就在大路上吃人,有的村庄被虎食的人超过一半,很多居民选择了逃亡,人们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大家都以为虎是神物,从来没有人敢与虎斗。此时,来了个县令葛清,大讲天道好生、人为贵的道理使人们感悟,并组织人力打虎,虎患遂绝。

二十年后,乡宁人又遇到了虎,是“苛政猛于虎”的虎,是披着人皮的虎,是比自然界的虎更厉害的虎。但“万民胥怨,莫敢声言”。此时,王照来了,他狠狠地给了这个虎当头一棒,以实际行动告诉乡宁人民,这个虎照样可以打,只有打掉这个虎,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乡宁人民的又一次打虎行动开始了。

“万不得已上省赴辕,以才得不死、续逼难生等词具控巡抚部院伯尊辕前,蒙批:控该县书役同通舞弊、种种索诈如果属实,大干法纪,仰按察司会同布政司即提一干人证来省,遴委大员严行查讯,实究虚坐,毋得徇延。及齐集到案,蒙委冀宁道赵审讯(鼎石《革除积弊碑》)”。这段话意思:乡宁老百姓实在无奈的情况下上省巡抚衙门告状,诉状中说我们才从苛政中解脱免去一死,再恢复弊政又以此相逼就没有生路了。伯麟巡抚批示:“你们所控诉的该县书役舞弊及敲诈勒索的行为如果是真的,那就严重地犯法了。让按察司和布政司将所有涉案人员提解到省城,委派大官严加审讯,查实案情,不得徇情拖延”。人犯人证到集后,委派冀宁道道台赵孙英审讯。

“经案未结,原禀人等泣涕复恳蒙批:巡壮等役准于裁革,候复讯具详。复讯数次,转详藩司陈、巡抚伯批发定案,饬文定例,巡壮、堡管悉行裁革,从前陋规尽除,日后永不许复兴(鼎石《革除积弊碑》)”。这段说案件正在审理,还未具结,乡宁原告数人又来哭诉,得到批复:“巡壮等役准于裁革,你们等复讯以后的详细批文”。复讯数次后,将结案文件转呈给山西布政使陈观和山西巡抚伯麟,由巡抚衙门和布政司衙门联合发布定案文件。文件中说:“巡壮、堡管全部予以裁革,从前的陋规全部革除,日后永不许复兴”。

“臬司金:县府需用兰炭、煤炭、草束等项,自备公价,公平采买,书役人等枷责革除,永不许复入(鼎石《革除积弊碑》)。”这段说山西按察使金应琦也发文布告:“以后县政府用的焦炭、原煤和柴草等,要按公平价格采买,杜绝恐吓摊派。所有涉案的书役人等枷杖刑罚并开除,永远不许再入公门。”

“合邑人等感恩戴德,刻石立碑,永为定例,一(以)垂不朽,以为后世确据(鼎石《革除积弊碑》)。”碑文最后说,全县人民感戴省政府革除积弊为民除害的大恩大德,刻石立碑,留予后世,将此案的判决做为永久的定例,让后世做为依据,永远为戒。

至此,为害乡宁人民多年的巡壮堡管及抢垫、唤炭等弊彻底革除了,乡宁人民争取和维护人权、伸张正义的斗争终于胜利了,由王照亲手发轫的这场铲除官场贪腐与黑恶势力的决战终于以完胜结束了。

然而,我们的反腐斗士、扫黑英雄王照呢?他到哪里去了?他的结局如何呢?

王照之后的《乡宁县志》有光绪版和民国版两种,两种的记载都只有两个字:“王照”,姓名之外只字皆无。

这不公平!乡宁的历史,应该浓墨重彩地为王照记上一笔。

我要找到他,于是就踏上了寻找他的漫漫长途。

王照是顺天府宛平县人,我定的目标首先是宛平。2008年夏因事去京城,计划去一下那里,因行程过于紧张不得已取消。后来了解到宛平县已于解放初撤消,现属于北京市丰台区,就打消了去宛平的念头。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国家图书馆旧址,现在成了国图古籍馆。2016年正月,我在北京复查病,顺便去那里查了馆里收藏的《宛平县志》和《顺天府志》缩印本,一页纸上排印原书四页八面,字非常小,看起来很费劲,翻了一上午,没有找到关于王照的任何信息。

后来又去了首都图书馆古籍馆,地址在潘家园那边,工作人员给我调出来的志书与国图的版本相同,就没有再看,无功而返。

2019年去北京,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图书馆原馆长王捷先生和新馆长王淑强先生,了解到他们那里地方文献也很丰富,但是正在迁移阶段无法查询。我的直觉告诉自己,即使查了,也未必会有结果了。十几年间此事没有一点收获,心下颇觉焦虑。

从王照来乡宁上任的举措看,他绝对是一个奋发有为的人,如果仕途顺利,绝对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留名青史,史书和他家乡的志书上不会一点信息都没有。

按常理分析,当年知州赶走王照,一定强加给他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足以让他丢官,甚至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了。这样王照就削职为民,默默终老。

另一种可能是王照深深地体会到官场的腐败已积重难返,在这种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环境里,他对仕途失去了信心,从此隐入市井。

总之,王照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是,乡宁人民不能忘记他,乡宁的志书上应该追记上他的功绩,并排入名宦之列。

最后,要说一说吉州知州的事。多年来,我一直想搞清楚他是谁,他赶走了一个救民于水火的好官,把乡宁人民重新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他是乡宁人民的罪人,我们要把他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吉县朋友葛先生那里说起此事,葛先生给我找出来两个版本的吉州志,但一个是康熙年的,一个是乾隆年的,都早于嘉庆,肯定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前几天,吉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强旭中先生给我发来一张拍自民国版《吉州志》的图片,其中有嘉庆年间几任吉州知州的记载,仅有几个人名,依次为:李、蔡国臣、王仲祥、孙树新、涂务泰五人。没有个人简介,没有到任及离任时间,而且第一任只有“李”姓,无名。强老师又说,第二任知州蔡国臣嘉庆三年主持了一次修城的工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据此,完全可以排除第一任知州李某。嘉庆三年蔡国臣在任,到嘉庆五年仅二年时间,这中间或许换一届,也或许根本就没换。如果换了届,那嘉庆五年的知州就是王仲祥,如果没换,就还是蔡国臣。这样,我们完全可以排除孙树新和涂务泰,从而把目标锁定在蔡和王两个人之间了。这是个可喜的突破,在此特别要感谢强老师的帮助。相信以后会找到证据确定是他们中的哪一个,会找到的。

好官王照千古!他永远活在乡宁人民的心里!王照的家乡宛平是“七.七事变”的所在地,国家已建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后在那儿参观,可以顺便凭吊缅怀一下这位曾经的乡宁父母官。

贪官吉州知州(上述二人中之一)、贪官县令陈树华、恶棍三班总头张美居、刑房杨文德、工房郭树学等遗臭万年!

古今一理,希望这件二百多年前的真实案例可以给今天的人以启示,可以为当前的反腐提供些许有益的借鉴。

(鉴于本文所涉及的碑文大部都引用于文中,故不再附原碑文,只附文中没有解说的词语注释)

插图:

附:词语注释

1.院宪 犹今称省领导。院,见下文“巡抚部院”一条。宪,旧称上官曰宪。

2.俾(bì) 使的意思。

3.系毫为重 毫,轻微。这句话说农民负担本来不重,受弊政影响变得很重了。

4.唤炭 县署以权向窑户强行摊派煤炭。

5.鏊吓 恐吓。

6.候补州正堂 候补知州。

7.王大老爷 王照,顺天府(今北京市)宛平县人,嘉庆四年署乡宁知县,任内革除多年形成的各种弊政,且兴学修庙,修补城墙,多有建树。但遭受排挤,嘉庆五年离任。

8.己未 即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

9.封篆 篆,篆书,此处代称官印,旧时官府在岁末年初不办公叫封篆。

10.知州 即吉州行政长官,其时吉州为散州,辖二县,即乡宁、吉县。

11.巡抚部院 指巡抚衙门。巡抚,官名,别称抚军、抚台,明清官制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明代巡抚拥有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各项权力,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代巡抚掌本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

12.伯 伯麟,字玉亭,瑚锡哈哩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由举人授兵部笔帖式,擢右春坊右赞善,累迁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七年,授盛京兵部侍郎,寻授山西巡抚。嘉庆九年,擢云贵总督,二十五年,召授兵部尚书兼都统,道光元年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兵部,四年卒。

13.按察司 全称提刑按察使司,元明清官署名。主管一省司法刑狱、监察按劾、治理驿传等事务。以按察使为主官, 秩正三品;按察使下设按察副使,副使以下设佥事。

14.布政司 全称承宣布政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布政使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

15.冀宁道赵,有资料表明其名赵孙英,但履历不详。冀宁道是明代山西等处按察司置,兼察太原府。清为分守冀宁道,辖太原、汾州、潞安、泽州四府及辽、沁、平定三州,治所在太原府(今太原市区)。

16.藩司陈 藩司,布政使的别称,陈指陈观 。陈观,江西新城钟贤(今江西省黎川县中田乡)人,清代文学家,乾隆四十九年中进士,历官工部都水司主事,升员处郎中,福建福州府知府,福建盐法道、渐江按察使,江宁、山西、陕西布政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总督及场侍郎。

17.臬司金 臬司,按察使的别称。金,即金应琦,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九年举人,嘉庆四年署理山西按察使,六年升任山西布政使,七年升任山西巡抚,八年、九年任浙江、湖南按察使,十年复任山西布政使,后官至刑部右侍郎,嘉庆十五年三月卒。

请欣赏短视频

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