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一假期,参观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一来是鲁迅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很深,无论在文字还是思想上都不可避免地烙上了他的印痕;二来是有一点私心,想看看我的座右铭的原版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座右铭正如上图所示: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其实这是鲁迅先生挂在自己书房的集句。所谓集句就是从不同的诗歌中寻找两句相对称的放在一起,引起一种重组后既连贯又别出心裁的气象和意蕴。

由此可见,「崦嵫」、「鹈鴂」两句不在一首诗中,也并非鲁迅所写,分别出自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yānzī)而勿迫。」和《离骚》:「恐鹈鴂(tíjué)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大意是指,希望时间流逝得慢一些,以便让有限的人生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读高中时,我听二哥刘继兴说起这句话,深有所触,从那时起就把这句话当作了自己的座右铭。后来又托托我大哥刘照兴请书法家刘志强老先生所书,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

02

读书人都知道,鲁迅先生曾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自勉,这个故事让很多小朋友做出了相同的事情。后来再看到上述对联,没想到这种珍惜光阴的精神伴随了他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很久,花费八百大洋置办了一座院子,把一家老小都接来生活——那时北京还叫北平。

在这座院子里,发生了许多故事。如今置身期间,想到先生当年曾在此进进出出,焚膏继晷地写作,为中国人民操碎了心,不禁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年后,我踏入鲁迅故居,今天特来寻找陪伴我多年的座右铭的真迹。这副对联就在上图我身后的房间内(先生自称其为「绿林书屋」,还有一说叫「老虎尾巴」书屋),可惜不让进去。对联挂在先生书桌背后的墙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鲁迅先生一生都忙于启蒙民智,试图用手中的笔给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敲响警钟。

在那个时代,更多的人在精神和思想上仍然深陷中华文化的闭目塞听中,处于一种宁静、古朴的农业文明的生活状态中;与此相对照的是,世界历史正滚滚向前,西方列强以摧枯拉朽地气势将其他文明拽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思想的中古特征与社会朝向现代性的转变,造成了内外世界的激烈冲突,精神的安顿方式与外在的处世哲学不再统一。

社会处于变革的进程中,社会撕裂,一些旧的东西被打破了,而新的东西尚未建设成型。内部的矛盾和外部列强的环伺,让当时的知识分子忧心如焚,如何抓紧时间大声疾呼,让更多人觉醒,就变得尤为迫切。

对鲁迅而言,时间当然是最为珍贵的,须臾不可浪费。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情,有的人生性懒散、迂阔,有的人激流勇进,刚猛。鲁迅正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真的猛士。

他留给中国人的精神遗产十分丰富,这个座右铭只是沧海一粟,被我在青少年时期就拿来自勉了。

因此,这次拜访先生的故居,也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想对他老人家说一声「谢谢」,虽然,这句感谢来的晚了一些。

04

如今时代已然发生巨变,中国不再是鲁迅当年所处的中国。但是对于每一时代的青年学子而言,鲁迅的批判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心态却是弥足珍贵而可为我辈楷模的。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价值正在于人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建立自己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旨趣,这就是文化的来源,也是文明的根基。

尸位素餐而无所追求,蝇营狗苟或碌碌无为,这不是人应当追求的境界。

写至此,我不禁想套用流传已久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回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虽然如今再提为人类解放而奋斗,多少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为了自己和更多人谋福利,是很可以当作人生的目标的。

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独一无二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