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纪初期,唐朝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了起来,随后开始向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了当时亚洲大陆上一个非常强盛的帝国。而与此同时,在与大唐隔海相望的一个岛屿上,大和国,这个现代日本的前身,依旧处在落后的部民制经济基础上。

在这一时期,大和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频繁,社会也动荡不安,这就推动了统治阶级对当时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期望能通过改革让大和国脱离原来落后的奴隶制,朝着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6世纪末7世纪初,大和国就已经开始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改革运动。此时的大和国正处在推古女皇的统治之下,圣德太子与女皇一同进行了官制和统治阶级的内部政治规范,为后来的大化改新奠定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改革的必要性,于是在大化年间,一场学习中国唐朝律令制度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因为所有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为了建立起一个仿唐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改新派的孝德天皇首先模仿了唐朝的均田制建立起了属于日本的班田制。唐朝的均田制对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日本也开始模仿这一制度,并对这一制度加以一定的改变使其更加适应日本的社会。

班田制规定了国家需要授予良民田地的使用权,并规定不许世袭或转让买卖,奠定了律令制国家的基础,促进了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天皇还改革了当时的租税制度,在日本班田制基础上模仿唐朝的租庸调制实行了租庸调法,这些都为政治上律令制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基础上,孝德天皇开始改革统治机构。此时的唐朝正在实行一套名为三省六部制的较为严密的中央官制,这种制度通过分化相权实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同时也使得行政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日本在了解了这种中央官制之后,通过改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二宫八省制度。这里的二宫指的是担任朝廷祭祀职能的神祇宫和掌管国政的太政宫,八省则是总结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和九寺,形成了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等八个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官制中的两个首要官员中出现唐代所没有的神祇宫,是由当时日本特殊的思想背景所决定的。彼时的日本人对神明以及神秘相当推崇,甚至在现在,日本国民每年花在神明祭祀神社祭拜上的时间也非常多。日本神话系统中,天照大神作为伊那那岐和伊那那美的儿子,是掌管太阳的神明,而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名中就可以看出,日本民众对于太阳非常崇拜。这就使得当时的天皇家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宣扬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因此神祇宫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的律令制已经基本上确立了起来,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成功建立。但是由于这种制度在日本还属于一种新的制度,其根基较为薄弱,因此从8世纪开始,日本天皇颁布了一系列的律令来巩固大化改新奠定的律令制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刚刚迈进8世纪时,文武天皇颁布了《大宝律令》,这是日本仿照中国唐朝律令制度编纂而成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这部律令在大化改新中确立的二宫八省制度下,又新添了一台和五卫,完善了中央行政机构,并将这些成果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确立了日本律令制国家法的基础。

公元710年,日本天皇为了表明经历过大化改新的国家已经拥有了和最初完全不同的风貌,因此在这一年迁都到了平城京,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也就在迁都的第八年,元正天皇颁布了一个名为《养老律令》的律令法典,这是日本奈良时期学习唐律最为成功的典章之一。在这部法典中,日本模仿并改变了唐律中的刑罚名称、刑罚执行范围以及法律监督等方面,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封建法制较为完备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的律令制建立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彻底确立了律令制之后,日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部民制的奴隶国家向封建国家的转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这为奈良时代前期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对唐朝文化的吸收和发展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进程,使得奈良时期一直到平安时期日本文化高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