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京直飞往返含税机票价格才不到2300元,实在是休年假的好时机!”北京某旅游公司职员预订了下周去日本的年假行程,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五年选择在五月中下旬去休年假。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结束以来,国内国际机票价格都有所下降,不少国内热门城市往返票价在500元以内,千元以内则可以打“国际飞的”。

今年以来,民航市场一直是“旺季很旺,淡季更淡”的趋势,这也给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价策略相较去年也在转向。

五一后现机票价格洼地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民航的旅客量创新高,但“五一”一过,机票就开始“跳水”。

携程数据显示,本周(5月9日—16日)国内经济舱机票均价为627元,环比“五一”假期下降近4成;出境经济舱机票均价2974元,环比“五一”假期下降22.7%。

国内热门航线中,北京至三亚、成都、重庆、贵阳、武汉等,上海至三亚、深圳至成都、贵阳至北京、西安至杭州、杭州至广州、北京至大连、海口至上海等航线价格降幅显著,环比“五一”假期下降5成及以上。

未来一两周,杭州飞海口、武汉、广州等地,成都飞昆明、武汉、海口等地,西安飞贵阳、青岛、长沙等地均有100至300元低价机票,多为原价的1-2折。

这与航班管家的统计趋势相似。“五一”假期后,国内机票(经济舱)均价516元,环比“五一”假期票价下降35%;国际机票均价在1830元左右,票价环比“五一”假期下降18%。

其中不少国内热门城市之间往返有大量特价机票,比如北京—武汉低至0.8折250元,北京—海口低至0.6折280元,上海—三亚低至0.4折149元,青岛—海口低至1.3折290元。

在去哪儿平台上,上海往返首尔直飞含税只要788元,北京往返大阪票价仅报1748元,相较于“五一”前后下降了50%左右,都逼近航线史上最低价,并且在端午节前后也没有明显跳涨。

对此,去哪儿大数据研究员肖鹏分析,“五一”之后到6月底之前是一个机票价格“洼地”,加之今年出境游开放、航线增多,部分热门航线价格降幅达到50%以上。

航司定价策略转向

事实上,这样的“淡季更淡“趋势,在今年春运后半段已有显现。今年春运期间,元宵节过后的机票价格就明显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

这与国内航空公司今年的定价策略转向有关。去年,国内航司一直在“默契“地实施高定价策略,而今年则更加追求量价平衡。

多家航司市场部人士就告诉记者,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与2023年同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去年旅客人数和客座率其实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但是去年的票价稳价工作做得好,航空公司对2023年境内机票的价格策略形成了有效共识:即以2019年同期为基准,努力确保机票价格总体不低于2019年水平。而今年的客座率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水平,但票价则是略有下降的,相当于是用票价来吸引客流。

在近日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海航控股市场部人士也透露,去年主要是外部利好条件,加上疫情三年各公司亏损大,市场预期比较高,具备了共同提价的基础,但今年因为供需矛盾更加显现,一些航司更加追求更高的客座率和飞机日利用率,对价格的把握会比去年更加灵活,因而造成了航线价格大幅度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疫情三年国内航司累计亏损超过2000亿元,但飞机数量却是逐年增加,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目前中国民航的飞机数量增加了几百架,而国际航线依然未能“满血”恢复,国内市场处于明显的运力过剩,航司要维持高票价或客座率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传统淡季。

对此,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未来市场的恢复绝对不是简单地对疫情前的复制,而是会面临全面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关注体验经济,坚持以需求为中心,关注运行效率与发展效益,应是当下国内航司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