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之争,最终消耗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国防力量!”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93月,国军由于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加之占领地区扩大,所需守备兵力相应增多,其兵力不足的弱点进一步暴露,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取重点进攻的方针。国军集中94个旅约70万人的兵力,分别进攻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在其他战场上改取守势,企图首先占领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尤其是一举消灭设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然后再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的山东,是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地区,蒋介石派汤恩伯率领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重点进攻,动用兵力占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27%,占其重点进攻兵力的66%,包括“五大主力”中的整编第74师、整编第11师、第5军。

为了避免被分割包围,国军这次对山东的重点进攻,采取“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成纵深梯次部署,作弧形一线式向解放区推进,使华东野战军不易捕捉战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佯装败退不断后撤,同时伺机寻找歼敌时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指挥下,在山东省中部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精锐整编第74师,打乱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计划。

孟良崮战役取得大捷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乘兴赋诗一首《孟良崮大捷》:“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胜者王侯败者寇,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来看败军之将,难免有失偏颇。根据当时孟良崮战役总指挥以及各主要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回忆,孟良崮一战打得非常艰难,这个整编七十四师绝对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不堪一击的普通部队。

为了歼灭这支三万人的部队,我华东野战军几乎倾巢而出,动用了近三十万人的兵力和所有的火炮。解放军战神粟裕亲自指挥,华野名将许世友、聂凤智、宋时轮、叶飞、陶勇、王必成等众将联手才把陷入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整编七十四师死死按在孟良崮上。

为了吃掉张灵甫,我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强攻孟良崮,我军损失一万两千余人。并且此战风险极大,如果整编七十四师再坚守一到两天,我华东野战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我军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攻上孟良崮,原以为一战全歼整编七十四师,可在战后统计发现,整编七十四师三个辎重团留在了垛庄,另有一个主力旅七千余人潜藏在了孟良崮后山的山坳里,根本没有参加战斗。

实际上在孟良崮上与我军作战的整编七十四师部队只有不到三分之二的兵力,况且他们已经丢弃了重炮,后期甚至连重机枪也无法使用。整编七十四师的战斗力强悍到恐怖的级别,曾有后人将整编七十四师评为蒋介石“宠”出来的王牌,实则并不了解那场惨烈的战斗。而一手缔造如此一支传奇部队的人就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抗日名将——张灵甫!

翻开厚厚的历史,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是一个传奇的将军和一支传奇的部队。张灵甫,原名张钟麟,陕西西安人,自幼聪敏好学,成绩优异,曾经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在于右任的推荐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彪、刘志丹、胡琏、李弥等是同期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钟麟

据说张灵甫身高一米八五,高大魁梧、体魄强健,曾拜于右任为师,学得一笔好书法。并且此人面容伟岸、相貌不凡,是那种万里挑一的美男子,加之文武兼备、性格耿直,是国民党军中少见的全才。

张灵甫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作战勇猛、表现突出,在30岁时升任国军第一师独立旅第一团团长,在当时被看作是最有前途的年轻军官之一。但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一天,张灵甫因为吃醋,冲动之下竟然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吴海兰,后自首。胡宗南命他自解南京,张灵甫便带着行李孤身一人到南京军事法庭报到,后被判刑10年。

次年,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爱惜人才,释放张灵甫,命他参加抗战,戴罪立功,从此张灵甫开始在战场上与日寇展开浴血搏杀,数次险些丧命,而他带领的队伍从未后退一步,使日军为之胆寒。

张灵甫出狱后参加的部队是七十四军即整编七十四师前身,这支部队几乎参加了国军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所有大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两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等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武汉会战中,薛岳设计将日军主力106师团包围在万家岭,当时已任旅长的张灵甫率突击队攀上张古山绝壁突袭日军据点,截断日军退路,与日寇激战五昼夜。张灵甫身中七弹,始终未下火线,将日军死死的堵在万家岭,保障了国军主力歼灭了106师团大部。而在这次战斗中,张灵甫右腿膝盖被日军子弹击穿,从此落下终身残疾,后被称为“瘸腿将军”!

张灵甫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作战极为勇猛,屡立战功,蒋介石曾亲授象征国军最高荣誉的“飞虎旗”,也为七十四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的荣誉称号,张灵甫的胸前也被各种英雄勋章挂满。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将七十四军调往南京担任卫戍部队,很快张灵甫被提拔为七十四军军长兼南京卫戍区司令,七十四军也就成了南京的御林军,张灵甫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共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之后,蒋介石改全面进攻为重点突破,并将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调往山东战场,意图彻底歼灭我华东野战军主力。因抗战后全国厌战情绪十分高涨,于是国共双方进行了谈判,并进行裁军,而“整编师”其实就是从前的“军”,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整编七十四师就是七十四军,在蒋介石的关爱下,国防部将美国援助的最先进武器和装备优先装备给了几个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就是第一位。

此时的整编七十四师已经是全副美式装备,军中主力兵员是在抗战中经历过上百次战斗的老兵,即便新补充的兵员也是千挑万选后的尖子。再加之张灵甫亲手调教,这支部队是名副其实的主力王牌,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悍。很快,张灵甫也用实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淮阴、涟水战场上与我华东野战军部队几次交手都取得胜利,国军部队逐步将战场向北推进山东境内。

蒋介石企图在山东境内找到我华东野战军主力并歼灭之,国军调集四十五万大军分三路,由南向北朝我山东解放区齐头推进。华东野战军主力逐步被压缩在山东中北部的狭小范围内,尽管主力部队的位置和动向尚未暴露,但如果不能尽快在敌军推进阵线上撕开口子,我军就有陷入包围的危险。华东野战军司令陈毅和副司令粟裕一刻未停地盯着国民党三路大军的动向,一面试图通过运动战调动敌人,趁机打援。

蒋介石为了防止华东野战军向西部晋冀鲁豫解放区撤退,同时也为了隔绝刘邓大军对山东解放区的支援,命令部队在上游掘开黄河故道,使黄河水回归故道。黄河上没有桥梁,华东野战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造大批渡河船只,如此一来就被牢牢地控制在黄河以南区域。而实际上中央军委给山东解放区的任务是在山东境内伺机歼敌,而非撤退。

蒋介石命令国民革命军陆军司令顾祝同亲自飞赴徐州督导山东战区作战,在山东境内组建以汤恩伯、欧震和王敬久为主导的三个主力兵团,同时向山东背部开进,伺机寻找华野主力决战。我华野部队主要以鲁南沂蒙山区为根据地,此处山地、丘陵众多,地形复杂,不利于国军机械化部队快速展开。并且新四军时期我军就在此处积极进行地下抗战活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顾祝同

顾祝同以及他的参谋们非常清楚,在沂蒙山区不利于国军行动,因此他命令汤恩伯等三个机动兵逐步推进,先将华野主力赶出丘陵地带然后再伺机歼敌。此次参加山东地区作战的国军部队和将领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红军时期就和我军打过交道的,对我军的作战方式较为熟悉,并且在先前的莱芜战役中,又败在我军机动穿插和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战术下。所以,顾祝同要求此次推进务求沉稳,齐头并进,相互照应,宁可失去战机也不能孤军冒进。在这个作战原则的指导下,国军各部结成铁板一块,几乎不留缝隙,这种阵型让陈毅和粟裕着实伤透了脑筋。

汤恩伯的一兵团首先以整编七十四师为先锋,携李天霞、黄百韬等七个师自西向东打通临沂至兖州的交通线与从河北赶来的王敬久第二兵团连城一线,然后命令主力向北移动进攻蒙阴。而王敬久的二兵团则用邱清泉第五军为前锋,打通津浦铁路后向莱芜进发,逼近华野主力。率领三兵团的是欧震,他调集六个师,由11师的胡琏率领向东北方向沂蒙山区推进。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中旬,汤恩伯率军攻击费县,西路的王敬久也经由宁阳向泰安发起进攻,不久攻占泰安。进入四月之后,国军三个兵团在鲁西南地区已基本形成一条直线,基本以自临沂至兖州公路一线,自西向东部署了桂系第七军进占河阳、48师驻守汤头、向东李天霞部驻扎在青驼寺,紧邻李天霞西侧的垛庄驻守的正是整编七十四师的张灵甫,张灵甫的左翼是黄百韬的部队,西边的蒙阴由65师驻守,接着是胡琏占领的新泰,最西面是邱清泉的第五军。如此一条直线,国军各部之间的缝隙很小,可以说是紧密相连。

我华野主力当时驻扎在坦埠地区,就在敌军西北方向,面对敌人的一步步逼近,总指挥粟裕昼夜不眠地在苦思破敌良策。这个时候说粟裕不着急、不发愁是不可能的,已经撤离延安的中央军委也一直在关注着山东战场的动态,曾经数次致电陈毅、粟裕,告诉他们戒骄戒躁,保持冷静,积极运动,战机总会出现的。

为了调动敌人,4月22日,粟裕派出部队在西线快速向泰安进攻,很快攻下泰安并全歼驻守在这里的整编七十二师。为了更大幅度地调动敌人,粟裕命令部队在拿下泰安之后继续向南攻击,我军相继攻克宁阳并向兖州推进,直接威胁王敬久的侧后方。

王敬久

我军此次行动的目的就是造成我军进攻其主力兵团的假象,迫使敌军一部从平行阵线上突出出来,然后伺机打掉支援部队。但是敌军并没有上钩,即便在整编七十二师被歼灭,王敬久受到威胁之际,敌各部依然选择固守各自阵地,并未派出支援部队。这种情况说明,国军指挥部很有可能已经看出我军作战意图,仍然坚持自己齐头并进的策略。

抗战结束后,国军部队尤其是原中央军都进行了武器换装,主力部队全部换装美式武器,普通部队也得到了提升,缴获日军的武器也让普通部队的战力大幅提升。因此,国军大部分将领认为只要不陷入被共军以优势兵力包围的情况下,共军绝不是国军的对手,因此他们希望将我军逼出沂蒙山区,在平原上和我军来一场硬碰硬的阵地战。

当然,其他各部国军没有派出援军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整编七十二师和王敬久的分量还不够重,不值得冒险一救。粟裕见未能调度敌人,随即命令进攻部队迅速北撤,并派部队出东线袭扰敌军,如此一来,华野的主力部队在东西两线随时进进出出,国军指挥官一时间竟无法判断我华野主力真正的位置所在。双方逐步陷入了僵持状态。

进入五月之后,粟裕计划在东线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先打掉汤恩伯手下的桂系第七军。这个第七军驻守在河阳,位置靠北并且与三个兵团大部不在一条公路线上。所以粟裕命令第2、7、8三个主力纵队向河阳一带推进,同时调1、4、9纵向东移动,用以牵制西面敌军向东救援,第3纵和10纵向西北方向运动阻击邱清泉部东犯。

五月上旬粟裕的计划刚刚开始执行,部队还没有到达指定集结地,汤恩伯处出了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整个山东战场的格局。有一名华野部队的逃兵跑到了汤恩伯的部队,经审讯,汤恩伯得知了粟裕指挥部所在的具体位置——坦埠。并且1、2、3、4、7、8、9、10纵,八个主力纵队已经离开,此时坦埠的兵力相对空虚。汤恩伯如获至宝,立即将将此消息上报至徐州顾祝同和国防部。南京国防部很快发出指示,命令驻防垛庄的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快速向坦埠急行军,争取一战打掉粟裕指挥部。同时,命令整编七十四师左右两翼的李天霞和黄百韬两部与张灵甫部协同行动,相互照应,三支部队不可单独行动。汤恩伯直接向张灵甫下令,5月14日前务必攻占坦埠,消灭共军主力。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张灵甫,不难猜出这后面肯定有蒋介石的授意,只要整编七十四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坦埠,以他们的战斗力华野指挥中心肯定会很快就被摧毁,华野主力就会被击溃。一旦战果达成,张灵甫将成为山东战场上的最大功臣,顾祝同、汤恩伯自然明白其中深意,因此都尽全力配合张灵甫。

粟多珍

5月11日,张灵甫、李天霞和黄百韬三支部队同时向坦埠开进。整编七十四师一动起来,粟裕就得到了情报,他隐约感觉到等待已久的机会要来了。恰巧此时情报部门又截获了汤恩伯发给张灵甫的电报,电文透露了他们的作战意图,经核实确认无误后,粟裕开始更改作战计划,准备给这三支送上门来的部队上一盘大菜。

经过仔细侦查,粟裕发现位于中路的整编七十四师速度较快,已经超越两翼,基本上处于前锋位置,并且他们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这是由于出发前张灵甫已经探知前进路线上多为丘陵和山地,所以他将辎重部队和一部分重型火炮留在了垛庄,只携带部分便于行军的重火器。并且,整编七十四师的执行力和行军速度本身要比另外两支部队快,黄百韬和李天霞的路也不好走,因此客观上整编七十四师位于三支部队的突出部位。

后来有人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喜欢说张灵甫建功心切,脱离两翼,其实不符合史实,况且张灵甫是百战名将,对于自己的处境不可能不清楚,绝对不会轻易脱离。粟裕在观察了七十四师的情况之后,立即命令之前已经领命出发的部队停止前进,原地待命。不久之后粟裕便将最新的作战命令传达到各部。

粟裕被称为我军战神,打仗从来不拘泥于任何套路,每次都会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制定最合理的作战计划。当他发现整编七十四师处于突出部位时就决定抓住机会一鼓作气歼灭这个蒋介石的王牌御林军。粟裕这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得到了陈毅和中央军委的同意,但部分前线指战员有些不理解,不过他们非常信任粟裕,最终还是严格执行了粟裕的作战计划。

粟裕要歼灭整编七十四师的想法非常大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客观上看,整编七十四师锐不可当,并且两翼有两个主力师策应。一旦整编七十四师受阻或被围,两翼就会立即赶来相救,并且他们后方和东西两侧的大部队现在肯定也已经动起来了,一旦我军主力行踪暴露,就会立即进行合围。如果我军不能尽快地将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歼灭,那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毕竟沂蒙山区的面积并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如粟裕所料,无论是蒋介石、顾祝同还是汤恩伯、张灵甫,都没有想到粟裕竟然有这么大的胃口,想一口吃掉整编七十四师。他们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推演了一遍,最差的结果也只是共军顽强抵抗,国军在损失巨大的情况下消灭华野主力。当张灵甫正全速赶往坦埠的时候,5月11日张灵甫部抵达汶河南岸,派遣一部攻击对岸华野杨家寨前沿的孤山阵地。

粟裕当日晚下达具体作战部署,1、4、6、8、9纵立即回调,负责正面主攻任务,2、3、7、10纵负责侧翼安全,阻击敌军增援。5月12日开始张灵甫开始向汶河北岸发起进攻,两翼李天霞和黄百韬也开始进攻其正面的解放军阵地,并于当日攻占阵地。

张灵甫首先攻占马牧池、黄鹿寨等重要阵地,随后向马山、大箭方向发起进攻,战斗非常激烈,我华野守军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撤出阵地,5月13日下午整编七十四师已打开通往坦埠方向的大门。但这几处阵地都是向南方防御阵地,无法应对华野从背部开来的援军,于是张灵甫13日夜间率主力退回汶河南岸,只留部分警戒部队看守阵地。张灵甫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他非常清楚,尽管已经占领了主要阵地,但在这样的地方如果遇到共军突袭,自己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张灵甫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张灵甫全力攻击汶河北岸阵地的同时,我华野各部已经按照总指挥粟裕的安排快速穿插到指定集结地。5月13日晚,张灵甫回到汶河南岸之后,华野9纵许世友以及4纵陶勇开始从张灵甫正北方对其发起进攻,整编七十四师少量的警戒部队根本无法阻挡许世友等部的进攻,很快汶河北岸阵地再度回到我军手中。

1纵叶飞在西线猛攻黄百韬部,并将其击溃,双方激战一夜,于14日晨完全切断了张灵甫与其右翼黄百韬之间的联系。东线王建安率领八纵攻下依汶镇,将李天霞逼退,占领磊石山、桃花山等重要阵地,切断了张灵甫与其右翼李天霞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日上午张灵甫发现自己的左右两翼被全部剪断,而正面进攻的是9纵许世友,共军中打仗最不要命的一个,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上午10点,张灵甫命令部队断开与北部敌人的接触,迅速向南撤退,尽快撤回垛庄。在撤退途中,张灵甫又派出一支部队向西进攻,试图打破封锁重建与黄百韬的联系。叶飞发现了张灵甫的意图,立即派出大批部队向其西进部队发起猛烈进攻,张灵甫向西突围的计划宣告失败。

15日凌晨,6纵王必成突袭整编七十四师后勤辎重基地垛庄,庄内守军猝不及防,很快被6纵歼灭,垛庄彻底被我军占领。8纵王建安击溃李天霞后,立即分兵西进,很快攻占位于孟良崮东南方向上的万泉山。如此一来,我军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彻底切断了整编七十四师的所有突围路线,张灵甫被包围,随后他率领部队退守孟良崮。

这个时候的张灵甫已经彻底看清了粟裕的作战计划,但为时已晚,他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拼死坚守,等待外围救援。我军五个主力纵队将整编七十四师团团包围在小小的孟良崮之上,同时2、3、7、10纵四个纵队分别在各自方向上与各路援军展开激战,坚决将国民党援军挡在孟良崮包围圈之外,为我主力部队歼灭整编七十四师争取宝贵的时间。

得知张灵甫被围孟良崮,蒋介石也坐不住了,一方面命令各部尽快突破阻击救援张灵甫,另一方面让国防部安排外围部队立即向孟良崮地区收缩。因为他们苦苦搜寻的华野主力十个纵队二十余万人终于出现了,并且还集中在如此之小的范围之内。只要整编七十四师能在孟良崮抵挡足够长的时间,国军主力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将华野主力消灭。这个道理蒋介石明白,张灵甫明白,粟裕更明白,但好不容易才用铁钳子把整编七十四师这颗虎牙夹住,不能让它跑了,无论如何要使一把猛劲把它拔了。

粟裕向作战部队发出严令,阻援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挡住外围敌人的进攻;进攻部队,尤其是许世友的9纵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最短的时间将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歼灭。5月15日下午一点,华野五个纵队同时从四个方向向孟良崮阵地发起总攻,粟裕将华野所属四个炮团全部抽调至孟良崮前线辅助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良崮战役遗址

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30公里的芦山山区。芦山山区东西宽40到50公里,南北纵深30到40公里,万泉山、雕窝、孟良崮等山峰起伏相连,主峰孟良崮高500余米,是一个海拔并不高的小山头,但地势陡峭易守难攻,同时也让整编七十四师无法将辎重火炮运上阵地,张灵甫无奈下令放弃重型火炮,只携带较轻火器上山。令张灵甫没有想到的是华野的火炮竟然如此猛烈,尽管整编七十四师在各个阵地上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究无法抵挡大批量炮弹的轰炸。

此时整编七十四师还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缺水,当时正值初夏,鲁南山区本就是缺水干旱地区,恰巧那几天滴雨未下,非常干旱。整编七十四师在撤离汶水南岸之后就一直没有找到水源进行补充,孟良崮更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唯一的水源就是山下一个小小的野猫沟。但这唯一的水源也被我军占领,双方还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最终国军被击退。由于缺水、被围,整编七十四师内部出现恐慌情绪,并且其配备的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也无法使用。

华野五个最精锐的主力纵队共计十万人,在重型火炮的辅助下,与国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近两万部队在孟良崮展开激烈战斗。5月16日下午17时,整编七十四师弹尽粮绝,我军主力部队突破其严防死守的三道防线,在付出一万两千余人的伤亡之后,终于占领孟良崮,全歼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死于此役,但到底是被击毙还是自尽始终有不同的说法。鉴于张灵甫曾经为抗日战争做出过巨大贡献,按照华野指挥部的命令,由我军将其遗体收敛、安葬。

由于张灵甫生前所穿的中将军装已被子弹击穿、损毁,当时战场上也找不到与其军衔相匹配的国军中将军装,无奈之下,我军战士为其找了一套我军高级军官所穿的军装替换,随后在他战死的孟良崮战场进行安葬,以示尊重!

战后许世友回忆这场战斗,打得实在不容易,连粟裕都亲临孟良崮前线指挥。9纵所有指挥员全部冲到第一线参加战斗,许世友身边除了通讯员之外就留了一名警卫,他自己也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上一次正面的大规模较量,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性一仗,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士气。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消灭我华野主力的幻想,歼灭整编七十四师极大鼓舞了我军士气,证明了即使是号称国军第一精锐的主力师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尽管我军最终获得了胜利,七十四师阵亡的将士也是我华夏儿女,他们中不少人也是参加过抗战打过鬼子的抗日英雄,但没想到最终倒在了国人的枪下,可惜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