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枣宜战役,日军第11军如意算盘是:消灭国军第五战区主力,并将汉水右岸国军压缩在宜昌附近消灭。但消灭国军主力谈何容易!

1939年底至1940年初,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的冬季攻势反攻,使日军感到必须给予中国军队以重大打击,否则难以实现其政治诱降目的。为此,日军策划在1940年5月,以20余万的兵力,对中国军队主力集中的入川门户地区实施一次大规模歼灭性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2月,日军第十一军制定了《会战指导方策》,计划首先在连接随县襄阳一线以北地区,消灭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力,之后,将汉水右岸的中国军队压缩在宜昌附近消灭。日军认为此举将沉重打击第五战区,可给重庆及西南大后方以巨大威胁。

1940年3月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即已觉察日军的企图,要求第五战区预先部署。该战区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屏障,距重庆只有480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日军第十一军为隐蔽作战企图,故意声东击西,4月下旬在九江附近进行“扫荡”,并以海军向鄱阳湖、洞庭湖实施攻,以航空兵对湘、赣两省要点进行轰炸,做出要进攻第九战区的姿态。

1940年5月1日,日军在鄂北点燃战火,5日攻陷泌阳,7日占领唐河,回旋转向枣阳。中国军队机动兵团自确山方面西奔,驰援收复唐河,随后跟着日军的尾巴猛追。

日军第13师团于6日从钟祥出发,攻陷丰乐河,过田家集,8日到了张家集和第3师团会合:日军第39师团和第6师团池田支队于5月4日从随县向西,中国军队第八十四军173师在唐县附近与日军遭遇。173师师长钟毅,为了掩护友军主力撤退,率部与日军血战,突围时遭日军伏击,战至身边仅剩一个卫士排。身负重伤的钟毅命令卫士分散突围,随后举枪自杀殉国,时年3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8日,日军占领枣阳,却没有找到中国军队主力,反被先前撤离核心的中国军队包围了起来。

5月10日,第五战区迅速部署对日军的反攻:令第三十一集团军从南阳地区急速南下,将日军第3师团包围于樊城附近;第三十三集团军主力东渡汉水,在枣阳西南至宜城之间截击日军第13师团和第39师团。一场激战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线,从5月12日开始,中国军队第三十一集团军从东、南、北三面对日军第3师团展开连续攻击。日军粮弹不足,连日陷入苦战。战至5月15日,伤亡惨重的日军第3师团才在日军第十一军坦克团协同下突出重围,撤回枣阳。

在南线,第五战区右集团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于5月8日东渡汉水后,与绝对优势的日军在新街遭遇,恶战了一场。9日,张自忠率部北进到枣阳以西的峪山、黄龙垱一带,与后撤的日军展开激战,随后又奉命截击南逃的日军第13师团,歼其一部。5月14日,张自忠率部2000多人在方家集侧击撤退日军近6000人,将其截为两段,退路被切断的日军全力向张部反扑。

5月15日夜,日军第39师团根据无线电情报逼近南瓜店,16日拂晓完成对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的战术包围。16日上午,600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仅剩1500多人的张自忠部发起猛攻。激战至下午,张自忠身中5弹,仍镇定自若指挥战斗,下午2时,大群日兵冲到面前,张自忠头部中弹,腹部被日军刺中壮烈殉国,时年49岁。

第38师师长黄维纲得报,立即率便衣队将张自忠遗体抢运回河西。5月19日拂晓,反扑得逞的日军乘势大举反击,国军被迫向白河以西转移,日军跟踪追击。21日凌晨,日军第39师团在偷渡白河时遭中国军队猛烈射击,联队长神崎哲次郎等300多人毙命,迫使第十一军不得不下令停止追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水以东枣阳地区的作战,日军虽突进至预定地区,但未能消灭第五战区主力,相反,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下一度陷于被动,作战时间和损失消耗均超过预料。在阻抗住中国军队反击后虽又转为攻势,挽回主动,但锐气已经大减。

5月31日傍晚,日军第39师团对汉水西岸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炮击,渡河时,两师团均未遇到强烈抵抗,天亮前渡河成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五战区长官部战前都断定日军不会进攻宜昌。日军西渡汉水后,国府才意识到判断失误。

渡河日军已乘虚而入,连续攻陷襄阳、南漳、宜城,对荆门、当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6月12日下午,宜昌陷落,但国军主力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枣宜战役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在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国军以一部抗击日军,主力及时转移外线,使日军包围合击中国军队的企图再次落空,并且还乘日军返转之机适时反攻,予敌以重大杀伤。此战役历时一个半月,广大爱国官兵表现出的牺牲精神给广大中国人民以极大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