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4月8日报道,研究人员确定了欧洲中世纪早期用于制造硬币的银的神秘来源。

在发表于英国《文物》季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一个专家团队分析了公元660年至公元820年在今天的英格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铸造的49枚银币的化学成分。

研究结果揭示了银币铸造活动在欧洲中世纪早期各经济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这一时期,西北欧的银币使用量急剧增加。但是,这些银中的大部分从何而来一直是未解之谜。

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英国剑桥大学的罗里·奈史密斯对《新闻周刊》记者说:“很显然,公元670年前后,货币供应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银币流行起来,流通中的现金量大大增加。但问题是,支撑这一变化的银从何而来。我们希望回答这个问题。”

曾有人猜测,这些银要么来自法国西部的梅勒,要么来自一个未知矿井。另一个假说声称,这些贵金属来自熔化的教堂银器。但这些解释都缺乏具体证据。

在上述最新研究中,论文作者们利用一种被称为激光烧蚀分析的新技术研究了49枚硬币。激光烧蚀分析指的是,利用激光在硬币上挖出一个极小的洞,以揭示其化学成分,并最终查明其来源。

他说:“我们希望利用这种方法弄清两件事,这两件事都能告诉我们这些银可能来自何处。一是构成元素:硬币含有什么元素,而含量少的元素,比如金或铋,最能说明问题;二是铅同位素:不同地区和矿区所含的铅同位素有所不同。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的效果很好,且对硬币的物理影响极小。”

分析显示,取决于诞生年代,用于制造这些硬币的银有两个不同来源。

研究团队发现,年代较早的硬币可追溯至公元660年至公元750年,其使用的是在地中海东部地区(位于拜占庭帝国疆域内)开采的银。这些银很可能来自熔化的价值不菲的拜占庭银器。

研究论文主要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的简·克肖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说句公道话,我们对这一研究结果感到惊讶。我们知道一些从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留存至今的拜占庭银器,其中最著名的出土自萨顿胡,但盎格鲁-撒克逊店铺里最初必定有多得多的拜占庭银器。拜占庭与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之间的联系比大多数人认为的更加紧密。”

他说:“这是量化宽松,精英们将贵重器物所含的银变现,用这些银制造硬币并广泛流通。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以前多得多的人使用了铸币,并从货币价值的角度思考问题。”

用于制造后一批硬币(可追溯至公元750年至公元820年)的银,似乎主要是在法国梅勒新开采的。

在这一时期,来自这一来源的银的“足迹”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公元793年强大的中世纪早期统治者查理曼实施铸币改革后。奈史密斯说,这表明,政治和行政因素推动了这些银的传播。查理曼是法兰克国王,后来成为皇帝,在8世纪末和9世纪初统治着西欧大部分地区。

奈史密斯对《新闻周刊》记者说:“根据这项研究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论。它表明,地中海东部地区的经济力量对复兴西北欧有多么重要。一个有价值的后续项目将是研究更早时期银在东西方之间的流动。”

他说:“这项研究还凸显了银币的影响。与之前出现的金币相比,银币是一种用途相对更广的硬币,且供应量要大得多。”

重心向梅勒银倾斜也表明,英格兰诸王国对其邻居法兰克人的依赖日益加深。法兰克人属于日耳曼民族,中世纪早期居住在欧洲的西部和中部。今天的法国国名即来自法兰克一词。(编译/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