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卜筮文化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占卜和为占卜而设的有关哲学思想以及一切经典著术。

《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说明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古代民间认为,经过神圣的求卜过程,那些自然物也就获得了神圣的象征意义,它们呈现出来的形状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神灵和上苍的赋予,是神灵的启示或告诫。

据《史记》、《周易》、《尚书》等古籍记载,早在伏羲黄帝的时代,中国便有了占卜,占卜是周易的源头,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演用至今天。

占卜在商周时期更加盛行,朝廷还专门设置了卜官,称“太卜”,主管卜龟筮卦,预言吉凶。占卜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应用。

《史记·龟策传》记载的卜的用途达二十余种,其中有卜财、卜居、卜岁、卜天、卜徙等。但实际上,占卜无所不用,人们有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心愿,都可通过卜筮求得神灵的启示。

商周时期,占卜由卜官掌管,多用来预卜军国大事,常见的有卜世、卜年、卜郊、卜食、卜岁等。卜世就是用蓍草或龟甲预测传国世数;卜年就是预卜王侯享国的年数;卜郊就是预卜郊祭的吉日;卜食就是选择国都所在地;卜岁就是预测来年丰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