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纯电动Macan。本报资料室/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时捷纯电动Macan。本报资料室/图)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近期,部分经销商准备“逼宫”德国总部的传闻,将保时捷中国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5月27日,保时捷中国官方发布《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公开回应保时捷中国和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和未来发展。保时捷中国称:“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共同面临着若干复杂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述声明称,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始终保持着长期、互信的常态对话机制。在行业变革和转型期,汽车厂商始终要积极倾听经销商来自一线的声音,厂商与经销商只有更加紧密地合作并彼此支持,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多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保时捷中国方面也就问题的解决给出了方向,“通过充分探讨,我们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这些讨论涉及到诸多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诸多关键领域。”

“保时捷及全体经销商珍视我们作为业务伙伴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我们过去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对行业变革的浪潮,全体授权经销商将与品牌方一道,掠去浮云,洞察正见,坚守向前,从而在汽车行业新的历史阶段实现长足发展。”保时捷中国方面表示。

为何保时捷中国会在此时发布上述声明?时间回拨至5月24日,汽车博主孙少军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今年保时捷销量大跌,纯电车型卖不动,而后车价跳水,导致亏本卖车。但是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仍然选择压库,故双方矛盾激化。保时捷部分中国经销商以停止进车为武器,同时“逼宫”德国总部,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并更换高管。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有着“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认证的博主也在5月24日发布消息详细写了保时捷投资人联合抵制事件的一些进展,但该微博已被删除。

自2001年进驻中国内地市场以来,中国市场连续多年位居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从2023年开始,保时捷在华销量表现欠佳,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为79283辆,同比下滑15%。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累计交付了1.63万辆汽车,同比下降24%。

记者注意到,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保时捷继续加码在华布局。譬如在2024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保时捷带去了全新纯电动Macan和新款Taycan 4。其中新款Taycan 4是中国市场专属的车型,搭载了诸多高价值配置。

在华研发方面,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保时捷便持续扩展在华研发工作,研发矩阵不断壮大,目前包含保时捷研发中国分支、保时捷数字科技中国、保时捷工程中国、保时捷中国产品管理、保时捷中国创新办公室、保时捷创投中国、保时捷管理咨询中国等诸多实体部门。

而不断强化的研发矩阵旨在提供更多本土化数字生态服务,满足中国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当下保时捷车型中搭载的一系列本土化应用、互联服务、出行服务等都得益于该研发矩阵。

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将如何破局?我们相信,时间会给到答案。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