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广正:好的书画作品是用心创作出来的

作者/孙树恒

5 月 28 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跟通俗文艺研究会米保林主席一行去采访书画家朱广正工作室。

在呼市金川的一片居民楼群里,在门庭喧嚣中有一个文雅的去处,就是著名书画家朱广正老师的工作室,虽然空间不大,四壁挂满自己的书画,在热风卷起一阵阵尘埃的深处,从工作室弥漫着墨香的气息。

我已经见过朱广正老师第二次了,他个子不高,一身休闲装,大有“千金难买老来瘦”的神采,说笑之中就知道是一个豁达、幽默、风趣的人。

他说,今天是 5 月 28 日,我要发,不仅仅是发财的发,是我们书画挥毫泼墨抒发情怀的发,是让我源源不断的才思迸发出来,带来了吉祥如意的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广正老师的工作室叫“四于”工作室,对于四于开始还疑惑,朱广正老师看出了端倪,解释说,所谓“四于”是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以说,这一句话可以作为孔子的人生哲学,也是一个朱广正老师为人处世的根本法则。通过艺术的熏陶,必然能够变化气质,从而将道、德、仁融合在一起,在优游涵养中达道成德。朱广正老师说,我们学习书画,一人的的修养、品性在笔势、用墨、轻重、缓急中尽显无疑,而我们自身的修养、品性也可以在书画的练习中得到磨炼、升华。

书画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这是朱广正老师一直悉心珍视的事业。他说,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有用平常心,用心去创作,整个身体都投入创作,乐此不疲,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是他始终遵循的一个座右铭。他

现在朱广正老师是中国书画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广正老师是一个兴致很高的人,说起往事来侃侃而谈,记忆力惊人。

他是土生土长的呼市人,1951 年出生,但是呼市此地话却不是那么重,从小受舅姥爷的影响,舅姥爷读过私塾,能写会画,是道观的道医,开始舅姥爷想让跟着学医,可是他却喜欢跟舅姥爷学写字绘画,达到迷恋的程度,到了 1959 年 8 岁上学的年龄,他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与《红楼梦》里边儿的所有人物,个个被他画的滚瓜烂熟。他开始临帖,主要是柳体,写的一手好字,更是得到老师们的认可与夸奖,到四年级就能帮老师刻蜡板了。

文化大革命时,在 1967 年初中毕业开始当画匠,骑着自行车在和林县和武川县一带给人家画墙围子,是远近闻名的“小画匠”。每天十多个小时,颜料和漆味熏的,眼睛有时流泪,喉咙一阵阵发苦,有时先干脆不干算了,太痛苦了,实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他是在一种很茫然的状态下,去迎接生命的挑战。

1969 年他响应号召到武川县下乡,劳动之余,唯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研墨、画画儿、写字。他还给守备部队画营区图,受到部队首长的称赞,差点当了兵。现在说起来,人一生应该当两年兵,对个人成长有好处。

在 1972 年招工农兵大学生时,因为教育局和学校扯皮,让朱广正老师与大学擦肩而过。

1973 年他调到地毯厂画图案,让他大显身手。他画的松鹤延年地毯成为地毯厂的骄傲,照片在报纸上面刊登,有人还配了一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 1974 年在参加内蒙古美协送全国美展作品改画学习班期间,受到刘大为、包世学、魏泉深、梁志高及郝存祥諸位名师指导,“我等于上了一个美术专科”。1975 年参加工人美展,参加了工会美术小组,是五个组长之一,相互交流机会就多了。

在 1977 年有幸到清华美院进修,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后来地毯厂副股级以上转干,在 1989 年到学校教美术。

朱广正老师说,人不停地运动,才能健康,不停地学习,精神才会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精研书画艺术,书画皆善,功底深厚,构图新颍,在传统中求新图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美术作品《织宏图》、《友谊通四海、深情及五洲》参加了内蒙古全区美展。部分作品在巜呼和浩特文艺》、巜乌兰察布日報》发表,篆刻作品《敇勒歌》参加90西安国际硬笔书法大赛,获优秀奖。部分篆刻作品刋于武川县志。国画作品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4周年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岗山在全国书画艺术展中荣获银奖。今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画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广正老师在自己的作品中,会坦诚的探讨生命观。他分解自然,剖析自然,解读自然,从而使每幅作品皆为超越生活的高度艺术。

品读朱广正老师的作品,构图的不平凡出自其不平凡的构思,从欣赏的角度看,给人一种综合感觉美,是因为其作品的内在美,而这些内在美是通过其作品的形式美来表现的。这大概是对这个时代对自己的馈赠。

朱广正老师所经历的一切,总会对创作产生持续影响。“作为书画家也要有责任感,要为自己作品负责,与书画赚不赚钱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广正老师,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对时局敏感,也食人间烟火,看透了书画艺术的生存态,始终保持平和愉悦的状态,抓住了生活的核心要义,懂得如何释怀烦恼,让自己变得更快乐一些。

他调侃地说,“现在有人请我吃饭我都去,我可能没有年轻时的热情,不是为了求得盛名,都已经这么老了,但是应该捧场,在一起互相吹捧,互相成就”。怀一种感恩之心,人生态度简单又自然。

在场的妻子说,“在大马路上骑自行车带着孩子,也东张西望的,不注意就摔倒了。朱广正老师说“作为书画家,一定要有觉察力,就是看美女也会带来享受,时刻寻找灵感。创作是一个持久且有规律的工作。”

“有点钱都买书了,有一次就卖了几麻袋,但是学无止境,值得。”“书画家就是把毛笔玩转,手指延长,思想与技法,心手合一,循环往复,就离成功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画家的心灵都是相通的,每一位书画家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者,他们用笔墨绘制出心中的山水,用书法创作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信手拈来的笔性的流淌,用线条勾勒出世间的万象,是其书画艺术走进灵魂深处的所在。在场的书画家每个人都用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米保林主席的“葳蕤繁祉”,贾耀的“书画载道,笔墨传情”,刘春发的“海纳百川”,常智的“坐看云起处,心容大江流”,李军的“美满祥和”,张万昌的画“夏趣”,这是心有灵犀,都是对朱广正老师一家的祝福,都是那么真诚和善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耀是朱广正的老师,他说,“朱广正就是一个德高望重,可敬可佩的书画家,是用心创作,德艺双馨的书画家。他是诗书画研究会最早的会员,那时每月都组织笔会活动,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

朱广正老师的学生陈碧竹深有感触,她说,“朱老师治学严谨,对我的每一幅作品都认真点评,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

摄影部长乌兰用镜头记录这一切,企业部长萨茹拉表示,要为书画家走出书斋提供发展的空间。

朱广正老师感慨万千,“好好活着,只要我们的精神不垮,还是可以有美好的画卷在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