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传了半年的FSD入华,似乎迎来了决定性的进展。据国内媒体报道,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处长陆森在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之际透露,南汇新城正推动10辆特斯拉车辆开展FSD(全自动驾驶)的落地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小通见到这个消息,以为特斯拉FSD落地的确稳了,但没想到才过12小时事件就迎来反转。网传的陆森本人朋友圈截图显示,他否认了有透露过相关信息,目前到底FSD试点落地消息是否为真变得扑朔迷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2024年以来特斯拉的确表达出了要让FSD进入中国的强烈欲望,而这一切多少和马斯克本人的焦虑有关。2024年以来,特斯拉的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由于单车售价的不断降低,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归母利润大幅下滑53.49%。针对如此情况,马斯克归咎于FSD的选装率较低,达不到6%的预定目标(当前在北美市场选装率仅为2%)。

除了通过降低订阅费用、要求销售增加体验环节等手段外,把FSD引入到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也成为了马斯克希望依靠FSD获取更多利润的主要办法。只可惜,如果传言为真,特斯拉FSD能够顺利在中国市场开展试点测试那么形势还会有一定转机,而随着消息被辟谣,FSD落地中国又变得遥遥无期。

而客观来说,就算特斯拉FSD终于能够在中国市场展开小范围“封测”也不意味着未来会一帆风顺,不光是要考虑到内部测试和用户落地之间有着巨大的时间差,特斯拉也要清楚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智驾竞争早就跨过了起步阶段,FSD面对的是一群“顶尖选手”,最终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发挥多大的吸引力,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入华一切向好,但差临门一脚

自年初马斯克在推特上回复网友,表示将积极把FSD带入中国上次后,电车通就对FSD入华的进展做了全程跟踪报道。4月底马斯克的突然访华引起了外界的广泛猜测,认为他很大概率是为了FSD的入华而来。

5月,路透社爆料指特斯拉正在向我国有关部门申请备案FSD,争取在2024年将该功能引入到国内。同样是5月,网络上开始流出一些内部截图,显示特斯拉中国员工所用的车辆中,系统界面已经出现了相关字样,进一步加强了传言的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就在特斯拉突然到访中国后的一天,有国内媒体报道指特斯拉在中国落地FSD,最大的合作伙伴是百度地图。消息指,百度地图将会协助特斯拉解决地图数据合规等一系列难题,而实际上对于现有的特斯拉车型来说,百度地图的确是他们最主要的导航地图软件。

在北京车展前夕,百度地图召开新品发布会,尤其强调了会在特斯拉车型上首发具备车道级导航能力的V20版本,同时有网友爆料特斯拉会将FSD授权给上汽集团以换取准入门票,不过该消息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源的证实。

除此之外,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也迎来了其他的一些好消息,比如说4月底成为了政府文件《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中收录的车企,并由此解禁了特斯拉此前在国内部分道路、地区中的行驶限制。虽然和FSD的落地没有直接关联,但也被视为特斯拉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今看来,目前特斯拉FSD入华的关键所在——数据出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果参照苹果iCloud落地中国的做法,特斯拉FSD入华之前应该会有一个重磅消息作为信号,比如说在国内兴建数据中心之类。

综合来说,这半年来特斯拉FSD入华的动作可谓“好消息不断”,马斯克的积极示好、相关政策的解绑,还包括国内科技企业技术上的支持,都为FSD的顺利入华创造了条件。很遗憾随着当事人辟谣FSD入华再次成为空中楼阁,部分特斯拉粉丝,甚至是已经购买FSD的车主又要空欢喜一场。

马斯克为何对FSD自信满满?

作为消费级L2+高阶智驾技术的鼻祖,特斯拉FSD论技术实力的确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自从2020年推出起,特斯拉FSD就是一个面向全场景的辅助驾驶系统,用国内车企常见的技术路线来解读,FSD相当于在高速封闭道路辅助驾驶(特斯拉的Autopilot已经能实现高快领航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城区的辅助驾驶能力。

只不过,特斯拉FSD也并非一发布就是完美状态,严格来说2021年发布的Beta V9版本,才让FSD达到了大多数情况可用的状态。具体来看,FSD Beta V9标志着特斯拉的智驾方案从多传感器融合(主要指结合激光雷达等元器件)转向纯视觉方案,不过当时适用V9版本FSD的车型仍带有毫米波雷达等少数雷达传感器,直到2023年的小改款, Model Y 参数 图片 )等车型彻底砍掉雷达只保留摄像头,最终也没有影响FSD的正常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特斯拉FSD始终引领着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演进方向。除了上面提到的纯视觉技术路线外,特斯拉FSD也是率先应用OCC占据网络、无高精地图等技术方案的智驾系统,对比之下国内头部车企在智驾技术路线的跟进上,普遍存在一年到一年半的学习期。

2023年特斯拉FSD迎来两个重磅更新,V11版本强化了自动泊车能力,并针对城市导航做了强化,使之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而V12版本的故事世人皆知,特斯拉率先引入了“端到端”(End to End,指输入数据直接输出结果的运算逻辑)技术,马斯克声称FSD利用大模型AI接替了30万行代码,实现了“输入数据——大模型处理数据——直接输出控制指令”的工作流程,除了能节省开发成本外,还能大幅提升整套智驾系统的运行逻辑。

特斯拉FSD V12发布后迅速引起行业震动,甚至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各大车企的技术精英们都开始思考,自己目前做的一切是不是已经被行业中最Top的玩家拉开了较大差距。随之以来的便是技术赛道的切换、迅速的跟进,2023年底到2024年的今天,“端到端”成为了智驾领域中最高频的词汇,赛道中两位领头羊,小鹏和华为也分别宣布,会在2024年下半年端上应用“端到端”技术的全新智驾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层面的细节暂且不再深究,如果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是最新的V12版本FSD,那么大概会有以下能力。

第一,良好的场景覆盖。纯视觉+无高精地图的方案决定了FSD V12版本拥有极好的场景适应能力,高速公路和城区道路在FSD眼中并没有太多差异,其泛用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参考华为ADS 2.0喊出的“有路就能开”口号。

第二,“老司机”般的处理能力。马斯克在X(推特)上多次强调,应用“端到端”技术后的FSD V12在路况处理上更加出色,更加拟人。前段时间有一段视频片段展示了FSD在繁忙道路上的工作表现,为了追求工作效率FSD系统甚至会主动加塞车流,先不管这种驾驶风格在国内会不会被批评,反正小通是看到了FSD V12在通行处理上的确更有“老司机”的做派。

第三,更少的接管次数。目前FSD V12的表现只能用北美地区的情况来做参考,在一些视频平台上有不少特斯拉FSD V12版本的实拍视频,在美国的道路环境中行驶30分钟无需接管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该表现能够平移到中国市场中,将会给特斯拉FSD带来非常强的竞争力。

至于老生常谈的话题则是,国内路况、道路规则都和北美不太一样,再考虑到定价收费这些因素,FSD就算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也未必能发挥“鲶鱼”的角色。

特斯拉不是中国智驾的鲶鱼

在此前聊到特斯拉FSD入华相关话题的时候小通就曾表示,FSD虽然有着较强的技术能力,但毕竟没有通过中国本土道路情况的检验,在体验上未必能与头部智驾系统构成竞争。再者,智驾能力在中国市场中存在的商业似乎与特斯拉构想的不一样,中国车企大多将智驾能力视为购车附赠的“甜点”,而马斯克却认为FSD应该成为特斯拉电车的“主菜”。

这种理念差异带来的最大区别就是定价,中国车企提供的高阶智驾能力不考虑任何优惠的情况下选装价格大概是2.5万元(而实际上免费赠送的也不在少数),特斯拉FSD在国内的售价则高达6.4万元;单论订阅价格的话,每月699元也同样不菲,同样为订阅制度的蔚来NOP的价格是380元,高下立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通认为,FSD入华的价值只能针对特斯拉本身,或许能够作为一个功能点提升车型竞争力,来提升整体销量。另一方面,小通预测未来FSD入华后其售价会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无论是买断还是订阅价格都会有一定下调,最终和本土智驾系统持平。

长远来看,在2024年6月这个节点上FSD入华还无法确定,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只会对特斯拉越不利。由于中国道路本身的复杂性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多数车企测试高阶智驾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公开测试到全量推送时间普遍在半年以上。

特斯拉FSD迟迟无法入华就意味着旗下电车在销售过程中缺少最核心的产品卖点,同时中国本土智驾能力正在快速上升,半年时间足以让技术能力和体验来开差距。假设时间来到2025年,市场淘汰赛中尚存的车企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的高阶智驾能力,届时特斯拉的竞争力将更不突出。

换言之,在市场充分竞争的当下其实并不需要特斯拉的FSD来充当“智驾鲶鱼”的角色,反过来特斯拉非常需要中国市场庞大的用户基数来推动FSD选装率上升,从而改善整体营收情况。只可惜,在数据合规、真正获得测试资格之前,这一切都是空谈。特斯拉FSD想要落地中国仍需满足非常多的前置条件,这一次的“空欢喜”过后,结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被四面夹击的局面,不得不让人感到有些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FSD落地的阻力要比Robotaxi更大,又或者而二者之间是一个先后的关系。不妨看看8月特斯拉的Robotaxi业务在中国会不会有一些实质性进展,如果顺利开展的话,再来期待FSD入华也不算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