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岛,永远的痛

金门岛,永远的痛

在厦门与中国台湾之间有一座岛屿,这里曾是一座前沿军事岛屿。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它仍然在台湾当局的控制下。

金门岛与厦门市区隔海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门岛与厦门市区隔海而望

金门岛,坐落于中国福建省西南海域, 孤悬于厦门岛东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与厦门岛隔海相望。

金门岛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中部狭窄,东西两端宽广,面积151.65平方公里,西望台湾岛,主要包括大金门岛(主岛)、小金门岛、大担列岛等。

大金门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金门岛

1949年7月,一路挥师南下的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入福建。1949年10月,解放军的三野第十兵团发起了解放厦门的战役。整个战斗进行的异常顺利,仅用两天时间,全歼近3万国民党军。

心情澎湃的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将目光盯上了离厦门岛不足10公里的金门岛。10月24日19时,仓促准备下的第二十八军开始向金门岛发起进攻。

进攻金门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攻金门岛

本来预想一鼓作气拿下的金门岛,最终却成了登岛部队的埋葬场。第一梯队的三个团登陆后,返航的船只被国民党军炮击摧毁在海滩上。原计划登陆的第二、第三梯队已无船可渡,只是勉强在26日3时,用临时征集的船只送了4个连的增援部队上岛。而随着国民党军增援部队的增多,登岛部队在奋战两个昼夜后,已无法扭转战局。

最终,登岛的九千多人大部分牺牲,少部分被俘虏。这在人民解放军史上,还是第一次成建制全军覆没,震惊了全军和中央军委。

被俘虏的人民解放军登岛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俘虏的人民解放军登岛士兵

随后,夺取金门岛因种种原因被搁置了下来。

暂缓进攻金门

暂缓进攻金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停止渡海作战,将注意力转移到保卫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中,但是解放台湾和东南沿海岛屿,实现祖国的统一,这一目标却从未被放弃过。

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朝鲜战争结束。

签署《停战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署《停战协议》

虽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损失巨大,但是经过朝鲜战争的实战和洗礼,人民解放军陆军部队已成为一支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战斗力水平一流的军队。苏联援助下建立起来的解放军空军在朝鲜战场的战斗中也迅速成长起来。截止到1953年年底,空军已拥有各类型飞机3000余架,战斗实力也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空军力量的第三位。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由于朝鲜战争没有涉及海战,所以人民解放军海军这三、四年发展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台湾国民党军的实力相对比,当时的解放军陆军和空军都已占有绝对的优势,仅在海军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

1953年10月,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向中央军委提交报告:趁着我军在朝鲜战场的胜利势头,计划动用5个军的兵力解放金门岛,打掉台湾当局的前沿哨点。毛主席当即予以批准,并特别下令让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组织福建前线指挥所。可是毛泽东又很快改变了这一决定,要求暂缓进攻金门。

登岛部队准备登船渡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岛部队准备登船渡海

考虑当时的内外部环境,之所以需取消攻打金门,主要原因有:

(1)人民解放军缺乏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经验;
(2)国民党军已在金门岛构筑了大量坚固的要塞式防御工事,又安排了重军进行防守,金门岛的攻克难度远远高于1949年;
(3)美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布置岛台湾海峡,随时都有可能武装介入,协助国民党军作战。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所以,如果没有强大的炮兵和海上、空中掩护,单凭硬打硬冲是很难攻占金门岛的。而要在福建配备强大的炮兵集结群和空军战机,必须要解决运输和机场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摆在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面前的困境是:福建省内既没有一公里的铁路,也没有一个可以起降喷气式飞机的机场。所以,首要问题是解决基础的军事建设,这不是今天说明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准备,炮击金门

正在解放军积极备战夺取金门岛的时候,美蒋政府却没有给新中国留下充分的准备时间。美国政府为了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快了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进度,企图以此来达到长期控制台湾的目的。

美国与台湾当局签署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与台湾当局签署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

对美国这种肆意妄为地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对国民党这种卖国求荣的卑劣举动,1954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联合发表声明,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要解放台湾。

与此同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袭击中国大陆的沿海岛屿,轰炸沿海城市,打劫过往的商船,派遣特务抢劫和杀害大陆出海渔民,不断进行骚扰和破坏,造成东南沿海局势紧张。

在这种紧迫的形势下,中央军委决定集中福建前线的炮兵部队,对驻守在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的炮击,以此来警告美国和蒋介石政府,不要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马祖岛、金门岛、澎湖列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祖岛、金门岛、澎湖列岛

随着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的一声令下,各个炮兵团集中调动起来,其中包括:

原驻厦门某部的炮兵第371团、第362团,高炮第521团,以及若干师属炮兵营、高炮营;
宁沪地区调来的炮兵第9师3个团;
朝鲜战场调回的高炮第64师第611团;
福建军区炮兵营,步兵第58师和第59师高炮营,步兵第82师榴炮营和野炮营等;

为了统一指挥此次炮击金门行动,在厦门组成了前线炮兵指挥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方案。

8月23日,步兵某师侦察组从大嶝岛出发,伪装成沿海的捕鱼渔民,潜入大金门古宁头。随后巧妙地骗过国民党哨兵,俘虏俘虏国民党军副班长1名,歼敌两个班,自己无一伤亡,安全返回,为摸清敌情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数据。

大金门岛古宁头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金门岛古宁头地区

前前后后一共派出了19个侦查组,通过搜集反馈回来的信息,前线炮兵指挥部大体掌握了金门岛国民党军的兵力分布、指挥部位置、阵地配置等情况。随后,分编为5个炮兵群的20个炮兵营进入针对金门岛敌军情况而优化设置的炮兵阵地,并在9月1日5时前完成伪装和炮击准备。同时,与炮兵配合的高炮分队也一同进入对应的阵地,以应对国民党空军的袭击。

“九·三”炮战

“九·三”炮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54年9月3日是一个好日子。

14时10分,随着厦门前线炮兵指挥部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150门重炮一起开炮,对着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上的国民党军防御工事和海面上的国民党军舰展开猛烈炮击。一时间,几千发炮弹像暴雨一样倾泻在目标岛屿的阵地和军舰上,山崩地裂,硝烟弥漫。

炮击金门的炮兵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击金门的炮兵阵地

在这样猛烈的炮火轰击下,一艘国民党军的炮艇根本一点反应都没有,就被直接击沉在海底。随后,连续的追踪炮击又击伤敌军驱逐舰、炮艇各两艘,并将试图逃走的国民党军“兴安”号等两艘运输船一举击沉。

这次炮击历时1小时50分钟,共摧毁敌炮兵阵地9处、观察所1处、连指挥部1处,毙伤国民党军百余人,史称“九·三”炮战

炮击金门的炮兵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击金门的炮兵阵地

9月22日17时15分,厦门前线炮兵指挥部再次集结4个炮兵群,共计130门火炮,又对准了大、小金门的国民党军指挥机关、军队集结地区和炮兵阵地,开始实施较大规模的炮袭。

炮击历时1小时15分,炮兵群发射的炮弹90%以上命中目标,把大金门的国民党炮兵阵地压制得死死的。最终,摧毁国民党军驻大、小金门师、团指挥机关3处、观察所4个、毙伤国民党军100多人。

除了上述两次大规模的集中式炮击以外,从9月3日至11月20日,厦门前线炮兵部队还先后对大、小金门的国民党军事目标炮击(包括进行反敌报复炮击)71次。由于前期侦查工作到位、收集的情报准确、炮兵群位置部署合理,共歼灭国民党军105榴炮连2个,摧毁观察所1处,军用仓库5座(其中油料仓库1座),毙伤国民党军800多人。

高射炮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射炮基地

在厦门前线炮兵部队的猛烈炮击下,金门诸岛的国民党守军惊恐万状,屡次要求台湾当局派飞机来支援。

从9月4日起,国民党空军欺负解放军的防空力量薄弱,先后派遣飞机300余架次,嚣张地轮番轰炸福州、厦门市区及前沿炮兵阵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妄图全部摧毁解放军的炮兵集群,解决金门岛面临的炮击危机。

轰炸机编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轰炸机编队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战机,解放军高炮部队顶着压力展开了对敌机的反击。例如在朝鲜战场上多次立功的高炮第611团,迎难而上,抓住战机,击落击伤国民党空军10余架飞机,让敌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可喜的是,国民党空军的上校大队长陈康也被解放军高炮团一举击毙,让其飞行生涯画上了句号。

“九三”炮战是指1954年9月间对金门岛的连续炮击,也可以称得上第一次炮击金门。

这次炮击虽然时间不长,但它以轰鸣的炮声向全世界庄严地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立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炮击中,两名美军中校被落下的炮弹当场炸死,震惊了美国政府,也给狼子贼心的美国予以严重的警告。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听闻“炮击金门”后,曾感叹,这是他执政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