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很早之前,我国古代的中医大师们就注意到了“癌症”的存在,“瘤”这个字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意为“瘤,肿也”。

《黄帝内经》中的:“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指的就是癌症

各个朝代对于癌症的论述也是不尽相同,例如,北宋的《圣济总录》中,中医将人体内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癥瘕

明朝,中医学家陈实功,将“唇癌”称之为“茧唇”,而到了明清,又将恶性肿瘤称之为“失营”或者“失荣”,取失去荣华之意。

这种方式,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医对待癌症没有应对的办法,但是其实中医早就意识到了,癌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它和人的生活习惯,年龄甚至是精神状态都有很大的联系。

《医门法律》中指出:“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皆知之”。就揭示了。进食高温食物和食管癌之间的联系。

《乳岩治法篇》中说:乳岩即乳癌和“忧怒郁遏”有关,结论与现代医学殊途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癌症在中医看来是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病,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

很多患者都认为,治疗癌症吗,等到西医那没办法了再去找中医碰碰运气,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中医药治疗肿瘤绝非是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而是在治疗肿瘤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优势。

中医药治疗可以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它确实不像西医那样见效快,中药的治疗起效就像熬中药一样,要慢慢熬、慢慢起效

中医药治疗肿瘤,我给大家总结了6个优势,都是在临床实践中正在应用的。

1、癌前病变阶段

目前西医治疗领域暂未有效果明显的药物或手段干预,此时进行中医的干预,可有效阻断其向癌的转变,甚至逆转疾病。

比如出现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肠道息肉或肺部出现磨玻璃样结节,都可通过中药进行调节治疗,诸如此类案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2、减轻副作用

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减少,还有肝功能受损、腹部疼痛以及皮疹等,中医能减轻此副作用,让患者痛苦减少,患者身体受损减轻。

3、抑制癌细胞复发

通过西医治疗能清除癌细胞,再利用中医手段维持内环境稳定,调和阴阳,改变患者体内适合癌症生长的土壤,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4、减轻疼痛

通过针灸能刺激机体释放内啡肽,此类物质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帮助减轻癌性疼痛;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用中药膏方,止痛效果也非常不错。但是王医生要提醒大家,要去医院找专业医生,不要随便用偏方秘方,另外,一定要找对医生。

5、提高治疗疗效

化疗和免疫治疗时可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减缓耐药性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6、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

通过服用中药或针灸以及按摩等能改善全身气血环境,帮助培养正常的细胞;通过中药能维护骨髓,保持正常的造血机能,增强身体耐受化疗,使得化疗正常进行,从而起到抗癌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肿瘤结节康复通道(咨询暂时免费,截至本月月底

我正在寻找60名肿瘤患者+40名结节患者,帮助患者分析报告单,分析病情,散掉块,长期带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