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大话君:刘芯莹
1937年7月7日深夜,宛平城外出现一队全部武装的日军,他们悍然发动一场,蓄谋已久震惊中外的事变,侵略者的枪炮声在卢沟桥畔骤然响起,誓死与桥共存亡的中国守军奋起反抗,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图片:卢沟桥
日军蓄意挑衅 守军针锋相对
1937年7月6日凌晨,一队全副武装的日军,朝宛平城门走来,中国守军握紧手中的枪支。日军来到宛平城下,要求通过宛平城到长辛店去演习,被中国守军的官兵严词拒绝。
于是,中日双方在雨中对峙了整整10多个小时,直到夜幕降临,日军才撤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官兵们知道,这样的对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日本自占领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并以“渐进蚕食”的方式,将魔爪伸向华北腹地。随着日军战线的南移,和兵力的不断增加,1937年,驻扎在北平已有36年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气焰愈发嚣张。日军经常在北平进行军事训练,他们进行巷战练习,也有军队在城郊,进行着长途急行军操练。
当时在北平,这样的演习几乎是家常便饭般的存在,日本吞并华北的野心,在频繁的演习中暴露无遗。日军通过军事演习,除了提高自己战斗能力之外,还可以侦察中国守军的情报,熟悉守军的军事部署,熟悉这个地区的地形。
在密切的侦察和部署中,日军开展军事演习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1937年夏,日军对位于北平西南边的,卢沟桥一带,加强了军事准备。横亘于永定河下游的卢沟桥,是进出北平的咽喉要道,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0世纪初,一座铁路桥在卢沟桥北架起,让这里成为平汉、平绥、平津三大铁路的汇合处,具有了华北交通大动脉般的作用。守住卢沟桥,就能守住北平与中原的通道,而卢沟桥东的宛平城,自然就成了拱卫北平的军事要地。
图片:中国守军
当时,驻守在平津地区的,是因在喜峰口的英勇抗战,而名扬天下的第29军大刀队。面对日益危险的局势,第29军官兵,开始禁止日军驻丰台部队,通过宛平城去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但日军却对此置若罔闻,于是日军军队来一次,中国军队就堵截一次。
到了晚上,守城的战士们也一刻不敢松懈,就连睡觉时,手里也紧握着杀敌的大刀。
日军频繁挑衅 张克侠积极抗日
1937年的北平,处于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东面是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日本“天津驻屯军”,北面,由关东军驻扎在热河和察东的重兵进行策应,西北面则是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这样,宛平城便成为了北平的唯一门户,宛平一旦失守,平汉线被切断,北平变成了一座孤城,日军就能轻易控制平津地区。为了加快占领北平的步伐,日军的演习毫不掩饰地围绕着卢沟桥展开。同时,为配合武力侵略,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还不断刺探、搜集第29军的军事情报,并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对第29军军官进行分化,拉拢和收买。
这些特务军官的主要目标是对第29军进行策反,收集第29军的情报,收集29军的编制,收集29军的驻地情况,甚至第29军主要军官的家庭生活情况,日军便可以绑架,可以暗杀他们的家人,可以绑架其子女,让该军主要军官有所忌惮,放下武器与日军妥协。
面对日军越发频繁的挑衅,5月的一天,宋哲元军长召集部下,商讨抗日对策。会上,第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向宋哲元表达了明确的抗日决心。多年来,张克侠一直在军中积极宣传抗日,鼓舞军心,而这与国民摇摆不定的,对日态度并不一致,直到抗战胜利后,围绕他身份的种种猜想,才得到印证。
张克侠中共地下党员,他在第29军之中,包括训练,联络等等这些工作,他做了很多的事情,而且他对宋哲元,是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影响,他鼓励宋哲元去打日军。
1929年,正值革命艰难时期,张克侠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受周恩来的直接领导。通过党的指示,他一直积极筹备对日抗战。那时,第29军负责卢沟桥防卫的,第219团第3营营长金振中,在北平开会时,常能见到长官张克侠。每次见面,他总是亲切向金振中询问,日本侵略军在宛平和卢沟桥一带的活动情况,我方的戒备情况,守军官兵的士气等等。他严肃而又恳切的告诉金振中,国难当头,应不惜牺牲生命来保卫国土,为国家和民族争光。
当日军演习的炮声愈发频繁的在耳边炸响,侵略者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不只是中国军队,北平的普通百姓也感受到,战争的味道越来越浓。日本飞机不断在城市上空盘旋,让北平城里的人们惊恐不安,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早已在日军的侦察下,被敌人尽收眼底。
图片:军事训练中的日军
日军蓄意进犯 战争一触即发
北平的7月,闷热的空气里,硝烟的气息越来越浓重。6日,下了一整天的雨,永定河的水位有所上涨。7月7日这天,日军又来了,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出现在宛平城外,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绕过了宛平城城门,直接奔向卢沟桥以北,龙王庙和大瓦窑之间的地区住扎。
这天夜里,更深人静,宛平城墙上的中国守军,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就在他们的不远处,一队日军正在集结,准备进行夜间军事演习。此时,城内的民众早已入睡,但他们即将从睡梦中惊醒。这个夜晚也将变得前所未有的漫长,23时40分,北平市长秦德纯的家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秦德纯拿起了电话,对方称,日方在今晚的演习中,发现丢了一名士兵,因此要进城搜查。秦德纯听后严词拒绝,日本军队事先未得到我方的同意,就在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已经违背了国际公法,不得让他们进城检查。但是为了避免激化矛盾,秦德纯还是缓和了一下,提议等天亮后,让本地军警代为寻找。然而,日军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表示必须派兵进城检查,否则立即包围宛平城。为防止事态扩大,秦德纯安排宛平县长王冷斋,同日方谈判代表,先行进入宛平城进行调查,等调查情况明了后,再商谈处理办法。
7月8日凌晨2时许,载着中日6名谈判代表的车辆,在茫茫夜色中驶向宛平城。几乎在同时,日军丰台驻屯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接到了日本士兵失踪的报告,迅速率领日军一个大队约500人,携带炮6门,向宛平城进发。日军的计划是,准备占领宛平城外唯一的制高点——沙岗。以便牢牢掌控中国守军,在宛平城和卢沟桥的一举一动。然而日军还未到沙岗,却突然得到消息,“失踪的士兵”找到了。
实际上,这个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是一名刚刚入伍4个月的二等兵。当晚,他因为拉肚子去如厕而离队。返回时在黑暗中走了相反的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但在20多分钟后就已悄悄归队。然而,日军不但对士兵的归队这件事,隐而不报,反而蛮横无理的要求,中国守军部队退出城外5公里,以便日军进城搜查。
还一再恐吓中方人员,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日军将以武力保卫前进,失踪士兵即找到。那么日本各方为何还显示出,如此蛮横激烈的态度?日本究竟在谋划着什么?
日军炮轰宛平城
7月8日凌晨3时,正当秦德纯与日本方面激烈谈判之时,远在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也得到了消息,一名日本政策参谋连夜起草了一份针对卢沟桥事变的秘密文件。这份名为《宣传计划》的文件,提出,“最迟于7月9日正午左右,占领宛平县城”。“要不顾敌我伤亡,果断实行攻击”。“由于特殊的目的,做非事实的报道,当然也是随机应变之道”。“本事端是因中国军队的,不法行为而突然发生的”。“证明事件发生,非我方有计划的行为。”
此时的宛平城外,一木清直已经按照计划,带兵占领沙岗。日军一切准备就绪,枪口炮口一律对准宛平城。
凌晨4时20分,一木清直致电联队长牟田口廉也,污蔑中国军队向日军开枪,询问怎么处理。很快,他得到答复,“被敌攻击,当然还击。”此时的一木清直,也意识到事关重大,在向牟田口廉也,再次确认了开枪的指示后,他看了一眼钟表上的时间。凌晨4时23分,这个时间就此定格在历史上。
此时宛平县城内,正当县长王冷斋与日方的谈判僵持不下时,突然,不远处传来爆炸声,顷刻间,枪炮声大作。一木清直亲自指挥500日军,向宛平城的中国守军,正式发起了进攻。日军的第一炮,直接命中了专员公署,这让当时的县长王冷斋感到奇怪,日军的炮击为何会这么准?
很快,他便想起了一个细节,早在这年1月,专员公署成立时,一木清直曾前来祝贺。奇怪的是,平时他外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但这次却偏偏要步行,前往距有5里之遥的宛平城,身边还带着一个军曹,踢着正步进入城内。而此时专员公署被炸毁,王冷斋才明白,原来日本人是用徒步方式,测量炮兵射击的准确距离。其实,当时不只是宛平城内的专员公署,整个北平和卢沟桥地区,都已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之下。
中日战争结束前夕,曾下令对卢沟桥发起进攻的,“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在给日军上层的一篇报告中,这样写道,驻北京的华北驻屯军第一大队,对支那军首脑的私宅、兵营、城门等,制定了奇袭计划,驻丰台部队对南苑和宛平县城,专门制定了奇袭计划。
他在报告里写道,日军的将校,几次到卢沟桥附近进行踏勘,日军在这次演习之前做足了功课,准备软硬兼施,夺取宛平城。
图片:第29军大刀队
第一名共产党员舍生赴死
宛平城受到炮击后,一旁的卢沟铁路桥,紧接着,成为日军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凌晨4时50分,面对进犯铁路桥的日军,驻防在这里的第3营11连排长申仲明,毫不畏惧地上前阻拦,但随着日本军官的一声令下,申仲明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中。这位英勇赴死的战士,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直到牺牲,他的真实身份也鲜有人知。其实在事变爆发的两年前,申仲明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因此成为了七七事变中,第一个牺牲的共产党员。
这一晚,战士们与日军血战到底。驻守铁路桥的60多名中国官兵,全部以身殉国。铁路桥失守的消息,让第219团3营营长金振中坐立难安,铁路咽喉被日军占领,眼下的局势,已经紧张到剑拔弩张的地步,该怎样做,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防地?面对如此不利的形势,宛平城内守军决定夜袭日军,夺回铁路桥。一支由150名精锐干将组成的,“敢死队”迅速组成。每人配备步枪一支,手榴弹两枚,大刀一把。这是西北军特有的战术,他们将中国武术融入部队,练就了使用大刀杀敌的本领,把拼大刀的能手,都挑选出来,效仿当年在喜风口,大刀队出战日军的方式,趁夜间沿着永定河的河面贴近。
夜幕降临,细雨纷飞,敢死队从宛平城悄然顺城而下,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摸黑向铁路桥发起偷袭。营长金振中,在战斗中腿部负了重伤,仍继续冲锋陷阵。最终,带领第29军敢死队,出其不意地将日军的一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敢死队勇士们手起刀落,寒光凛凛,杀得日军鬼哭狼嚎,不是丢胳膊断腿,就是做了无头鬼,有的被拦腰斩断,伤亡惨重。一位不满18岁的小战士,第一次参加战斗,他勇敢地冲进敌群,挥舞手中大刀,一连砍死数个日军,最后负伤。龙王庙和铁路桥重新夺了回来,中国守军抗日士气十分高涨。
在被敌人的炮火攻击后,驻守在城墙上的第29军将士,依然誓死坚守阵地。此前,在日军的第一声炮响之后,前线总指挥、第29军第37师师长,冯治安,就下达了命令,“卢沟桥即尔等坟墓不能退让一步。”
在卢沟桥这段仅一公里的石板路上,曾有逃难者的脚步,有侵略者的铁蹄,也有保家卫国的中国守军奋起反抗的身影。
“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首《卢沟桥歌》在敌人的炮火中诞生,悲壮豪情的词曲,写满了坚守卢沟桥的战士们,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气概。1937年7月7日,在中国革命史,尤其在中国抗战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性的日子,对于中国来讲,叫做卢沟桥抗战或者七七抗战,这一天是中国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抗战的标志。
日本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古都北平即将硝烟四起,生灵涂炭,而中国大地的抗日怒火已被引燃,即将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
注:本文内容及图片由文章作者提供,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