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与《中孚》
《中庸.第1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孚也者,和也,信也,诚也。《中孚卦》有中,有孚,有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孚》,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读《中孚卦》,不能不读《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心之未发,谓之中。心之如如不动,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心之已发而中《节》,谓之和,谓之孚。《中孚卦》,可当起心动念的心法来读。
儒道佛《易》的起心动念心法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心法,可为儒家起心动念心法。如如不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为佛家起心动念心法。
致虚极极,守静笃,吾以观其复,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可为道家起心动念心法。
而合《复》与《无妄》以及《中孚》,则可为《易经》起心动念心法。儒道佛《易》之起心动念之心法,未动之前,为无,为虚。
喜怒哀乐之未发,为无、为虚。如如不动,缘起性空,为无,为虚。致虚极,守静笃,为无,为虚。而《中孚》之象,两阴在中,亦为无、为虚的中虚之象。
儒道佛《易》的起心动念心法,在心未动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心已动,则无生有。儒家用天命之性,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用中节,用和,生万物、育万物、成万物。
佛家用自性,而生其生万物、育万物、成万物的普渡之心。道家用得一,而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经》则用动则以天,一元来《复》之《无妄》与《中孚》,孚及豚鱼、信及豚鱼。豚鱼而可孚、可和、可信、可生者,则何物不可孚?孚及豚鱼、信及豚鱼者,万物可生、可孚。孚为孵化之孚,孚为生化万物之孚。
儒道佛《易》的起心动念,皆为生万物、育万物、成万物,儒道佛《易》的起心动念心法,并无不同。
允执厥中
而如果不按老祖宗们的起心动念心法起心动念,又会怎么样呢?用《中庸》的话来说,就是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用《道德经》的话来说就是: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宁;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
用《六祖坛经》的话来说就是: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用《易经》中孚卦初九爻的爻辞来说就是:有他不燕。
离开儒道佛《易》的起心动念心法,而另有起心动念的话,恐怕难得安宁。吉凶悔吝在未定之间。不信大可一试,没有人拦着。
儒道佛《易》,诸子百家,历史典籍,皇皇巨著,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而归根结底,九九归一,始终不离人心、人性展开。
而人心难测,人性善恶同体难分,人心的起心动念,更是变化万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而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孚》者,起心动念行事无虞之道也。《中孚》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
后辈小子,诚惶诚恐,万不及一,抛砖引玉,以待来者,而期圣人之心法得传,以救众生于水火万一也。众圣莫怪。感谢阅读!!!
更多《易经》内容,网易号,其德文化,《易经入门》、《易经进阶》专栏。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