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1930年的烽火岁月里,国民党将领张辉瓒带领部队对我军苏区进行“围剿”,却遭遇了红军的铁血包围,最终被全歼。

在这次战斗中,张辉瓒的部下,在了解了红军的真正宗旨和革命理念后,选择加入红军,成为了红军战士。

更在25年后出了三位开国将军,这三位将军的传奇经历,曾是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那他们是如何实现这样的蜕变?这中间又经历过一段怎样的传奇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公敌张辉瓒

张辉瓒湖南湘乡人,1885年出生于当地一个地主家庭,少年时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后留学日本。

还曾去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包括北伐战争。

张辉瓒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国民党军中算是出类拔萃,尤其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辉瓒因“反共”有功,受到蒋介石的赏识。

张辉瓒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国民党内的军事和政治联盟,张辉瓒在国民党内的晋升和地位,得益于蒋介石的支持和信任。

而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领导人,他需要有忠诚且有能力的将领来支持他的统治和执行他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辉瓒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权力对蒋介石的政治和军事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普通百姓,尤其是我党领导下的苏区人民来说,张辉瓒的崛起,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主的形象往往是与恶行联系在一起的,如高利贷、剥削、不公平的契约等。

张辉瓒出生的家庭虽不说恶贯满盈,但与少数愿意投资于当地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地主相比。

张辉瓒的一家显然是剥削农民、压迫工人,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的那一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担任南昌警备司令期间,张辉瓒残害共产党人、勒索商界、扰乱社会等恶行。

他带领下的部队,除了在战场上,竟然还在私下对平民动手,包括屠杀、抢劫和焚烧村庄,其犯下的恶行,桩桩件件都有据可查。

1930年12月,张辉瓒带领部队对我军进行围剿,却进入我军伏击圈。

在黄陂不远处的龙冈圩被我军包围并被全歼,张辉瓒本人也在逃跑中被俘。

张辉瓒的太太得知消息后四处奔走,希望能花重金将张辉瓒赎回,蒋介石为了安抚人心,也安排人与我军交涉,提出交换俘虏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张辉瓒在民间积怨已深,国共谈判双方还没有达成共识,他就在1931年1月受到万人公审并被处决。

这次国共谈判不了了之,张辉瓒的死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震动,国民党方面将他的死亡归咎于红军的“暴行”,其他国民党高官颇有兔死狐悲之感。

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件事成为国共两党之间的一件争议事项,也为之后的两党合作谈判埋下隐患。

从战俘到将军

张辉瓒被公审后,基于我军安全考虑,对于那些罪行严重、态度顽固、继续敌视和破坏红军的俘虏,红军同样采取了处决措施。

剩下的一些俘虏,对于那些愿意放弃敌对立场、不再参与对红军的作战的士兵,我军直接将其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部分愿意接受我军的政治思想教育,经过考察后直接被编入红军,成为了我军的一员。

这其中有三位战士,刘金轩、王诤和李治,25年后,即1955年,因为他们在革命战争中的贡献和杰出的军事才能,被授予了将军军衔,成为我国的开国少将之一。

为了吃饱饭而参军的刘金轩

1904年,刘金轩出生在湖南当地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生活艰难。

18岁那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四处征兵,为了几块大洋的安家费,他瞒着父母改名刘金轩报名参了军。

刘金轩没读过书,又为人耿直,不会巴结上司,所以即使参加北伐时表现不错,但战后论功行赏,仍然没有他的份,在国民党军中混了几年,依旧是个普通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辉瓒兵败后刘金轩和一群士兵被我军俘虏,当时刘金轩有想过离开部队回乡种田。

但想想家中父亲劳累一年也填不饱全家肚子,便歇了心思,转而投了红军。

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参军最起码饿不死,打仗的时候还能沾点荤腥一吃顿饱饭。

在红军中,吃穿和之前在国民党军中不能比,要求也多,但刘金轩却甘之如饴。

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转变,是因为刘金轩发现做一个好人,好士兵,走到哪里都被乡亲们笑言以待,真挺好,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使他能够超越物质条件的艰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刘金轩因为他在部队中的出色表现,加入了我党,在这一时期,他利用空闲时间断断续续地参加部队扫盲班,开始学习读书认字,并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

让他从一个普通战士,快速晋升成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并在1934年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时,刘金轩已经顺利做到八路军团参谋长,还以团长身份带领部队,参与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虽然面对自己曾经的同僚,但刘金轩从未动摇过革命信念,一直带领部队在前线战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刘金轩担任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务,当时刘金轩在建国后曾安排人回乡寻找自己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老父亲依旧在世,他喜极而泣,并在此后无数次地告诉妻子和家人,当年他转投红军的选择是多么明智,1955年刘金轩被授予中将军衔。

无线电通信专家王诤

和一直战斗在前线战场的刘金轩不同,同为俘虏,同时转投红军的王诤在红军中的发展却不尽人意。

王诤190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和出身贫困的刘金轩相比,王诤的家庭在当时绝对算是中上层。

幼年时在当地私塾读书,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少年时期也是中规中矩的在当地读的中学。

当时江苏地区因五卅运动和北伐,其政权经历了多次更迭,社会动荡,普通百姓命如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求得一时安稳,王诤在家族长辈的建议下考取了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开始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

当时我国的无线电通讯技术正处发展阶段,再加上国民党高层更看重从外国归来的高材生。

所以王诤从黄埔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军第九师,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无线电台报务员。

当时我军并没有自己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技术人员,而王诤正好懂点技术,组织便安排他组建无线电队,并任命他为队长。

说是无线电队,其实最开始这个小队仅有王诤一个光杆司令和一台缴获的电台,那电台还是靠脚踩发动机转轮来充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王铮在无人关注的角落,就这么默默地开始研究起来,直至1931第二次反围剿中。

王铮接收并破获了国民党军中电报,至此王诤于千里之外获取敌军信息的事情一下子在军中传开。

1934年,加入我党并参加了长征,在长征和抗战期间,王诤除了利用无线电技术为我军提供大量情报支持,还培训了许多无线电报务员,为我军的通信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王诤继续埋守于国家军事和通信领域,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逝世。

杏林高手李治

和军事才能出众的刘金轩,一技傍身的王诤等人不同,李治会参军真的要应一句机缘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治1927年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毕业后,便在南昌开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私人医生。

因李治医术出众,口碑很快在当地传开,当时张辉瓒在南昌任卫戍司令。

听到部下吹嘘李治医术,又得知他没啥背景,便强制将李治请到军中,当了自己部队的军医。

张辉瓒被俘后,李治原本有意回家继续当医生,但他的医术着实高明,而我军当时医护人员数量非常有限。

且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部队领导便有意劝说,希望李治能留在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治经过之前被强制参军,知道生在乱世,胳膊拧不过大腿,回家后有可能遇到第二或第三个张辉瓒。

再加上看到红军部队中那简陋粗狂的治疗手法和医疗条件,心有不忍,便半推半就的留了下来。

当时正值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时期,李治在红军第4医院,救治在战争中受伤的一千多名伤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条件艰苦,但经过李治救治的士兵大多得以康复重返战场。

一时间,我军有了一位神医的消息便在军中传开,连毛主席都听过李治的名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李治在军中救治的伤员多不胜数,尤其是在长征途中,那真是从阎王手中抢人。

包括贺子珍在内的许多伤病员,都曾获得李治的治疗,他的存在,极大的减少了红军的伤亡。

当然李治的贡献不仅限于军事医疗工作,还涉及到了卫生学校的教学和教育。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离休。

结语

我国近代史上,有很多国民党高官和将领在特定历史时期转投我党,并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之中,有的是出于对国共内战的不满,有的则是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反对。

还有一些就如刘金轩、王诤和李治这三位将军一样,是纯粹的机缘巧合。

但这些人的个人的命运发生转变,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才能和贡献,也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这也应了那句古语:一饮一啄之间,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