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六朝何事
上一篇讲到,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麦克阿瑟计划由美军协助南朝鲜军组织防线,形成“砧”,仁川登陆作为“锤”,只用很短时间就可以战胜朝鲜人民军。事实上,他们严重低估了朝鲜军队的战斗力,防线很快失守。“砧”之不存,“锤”之焉在?谋划的“蓝心行动”被迫取消。
接下来,麦克阿瑟又策划了新的行动——“烙铁行动”。
五、步24师一败再败,锦江防线失守
蓝心行动被迫取消后,关于两栖作战计划的研究仍在进行。但是,不再由参谋长阿尔蒙德负责,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联合战略计划与作战组
,牵头人也相应的换成了该组组长赖特(Wright)少将,他同
时也是远东司令部的作战参谋(G-3)。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行动的优先度下降了。毕竟,现实教育了麦克阿瑟,他和阿尔蒙德必须花更多的心思与精力在阻止人民军南下上面。
评注1.3:美军以及北约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基于法国19世纪参谋系统发展而来的“大陆参谋系统”,每个参谋职位由一个字母加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其中,字母跟所在司令部的性质有关,而数字跟参谋的任务有关。最早的时候,沿用普鲁士传统,通常字母都是G。后来,字母G用于陆军和陆战队中由将军指挥的司令部。如果是陆军或陆战队校级军官指挥的司令部,则用字母S。数字现在1至9都有,但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时期,主要是1至4。其中,1表示人事,2表示情报,3是作训,4是后勤。
7月11和12日,美军在鸟致院(Chochiwon或Jochiwon)的阵
地也被突破。对此,美陆军战史是这么评价的:“在全义和鸟致院之间的一系列战斗中,兵力不足的步21团的两个营将精锐的人民军两个师阻滞了三天时间。这是到目前为止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最为令人难忘的一页,但是该团付出了惨重的人员和装备上的代价。”怎么说呢,到这天为止,美军也就这么几次战斗,这次确实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页。
此后步24师后撤到大田附近,依托锦江(KumRiver)防御:步34团(2020人)在左,步19团(2276人)在右,步21团(1100人)作为预备队。全师有多达1500的失踪人员,此时只有11440人。但是,美军的情报显示,南下追击的人民军4师团,此时也只剩下了五六千人。
7月14日,人民军4师团在公州西南(步34团防区)渡过锦江,
接着击溃了美军的炮63营。7月16日,人民军3师团在步19团防区前面成功渡河。这些行动中人民军都采用了迂回的策略,应该是金日成前几日的要求起了作用,不过没有能够对美军造成更大打击。此时,如果人民军6师团也一起参与行动(后面会再次提到),说不定可以围住美军一个团。
7月20日,步24师又丢掉了大田。根据美陆军战史第11章(参见英文版179-180页),当7月22日步24师把永同的防线交给骑1师的时候,还剩
下8660人:“在这两周半中,该师伤亡了30%以上,2400余人在战斗中失踪,丧失的物资足以装备一个师,校级军官损失尤为严重;最后,在大田作战中,该师的将级师长在作战中失踪了(笔者注:后来被俘)。”
图1.3:1950年7月13日战线(根据美陆军战史图5绘制)
上文提到过,步24师从日本出发的时候有15965人,而人民军3、4师团经过汉城和永登浦的战斗后,应该有些伤亡,可能已经不足两万人。从总兵力来看,虽然步24师人数稍占劣势,同时没有坦克支援,但作为防御一方,也是稍微能抵消一些人民军在人员和装备上的优势的。最后打成这么一个结果,实在是有碍观瞻。笔者浅见,这主要是由于轻敌而在一开始只派小股部队去阻击。如此几次,损失了大量人员和装备,本就不高的士气也被打没了,最后全师聚在一起也是无力回天。而反观人民军,则不顾连日来战斗和行军的疲劳,即使减员严重,依然不断地迂回包抄步24师,将其一次次击垮。
这样,人民军胜利结束了第三次战役,而第8集团军所期待的锦江防线也灰飞烟灭。于是,第8集团军把最后的抵抗线定在洛东江至盈德一线,并且以小白山脉为依托,争取组织防御的时间。7月21日,人民军又发起第四
次战役。
六、“烙铁行动”出笼
日方资料称,此时美军从本土紧急调来了装备了此前研制的89毫米火箭筒以及新式火箭弹和凝固汽油弹的空军部队,来对付人民的T-34坦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样,人民军的推进速度开始逐渐减弱。
7月23日,赖特又出台了一个“烙铁行动”,预计于9月实施一场两栖登陆行动(笔者注:想在8月也很难实现吧)。这个计划预想了三个方案(终于有预案了):(1)方案100-B,登陆点选在西海岸的仁川(笔者注:距汉城30余公里),同时第8集团军也要发起攻击;(2)100-C计划,登陆点选在西海岸的群山(Kunsan),之后往东向大田(Taejon)方向发展;(3)100-D计划,登陆点在东海岸的注文津(Chumunjin-up),包括一个韩国师团,先南下到江陵(Kangnung),在往西到原州(Wonju)。【ch.5,pp.12-13:IntervwithWright,7Jan54。笔者注:后两个方案的细节在英文版的脚注中,中文版对此没有进行翻译。】
如果赖特假定最后战线稳定在洛东江一线,那么100-C方案的
群山登陆计划也是一个类似于蓝心计划的在正面战线百余公里范围的迂回,很有可能会遭到人民军的快速反击。100-D计划中的注文津(Chumunjin-up)位于襄阳(Yangyang)和江陵(Kangnung)之间,迂回的距离也在百余公里内,不过东海岸的行动对于切断人民军后路的作用不大。而此时100-B计划的仁川登陆,更接近后来实现的那一个,人民军没办法在较短时间内反应过来。
其中100-B计划得到了远东美军总部参谋处青睐。同一日,麦克阿瑟通知陆军部他计划在9月中旬由暂编陆1旅(以陆5团为主)和步2师进行两栖作战,协同第8集团军的进攻。注意此时计划中的登陆部队已经换了,但是属于后来第10军的只有陆战5团。
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描述西线战事的时候,只提到了人民军第3、4两个师团。但从图1.1、1.3和1.4都可以看到,最西面还有人民军第6师团。根据《美陆军战史》第13章的内容,这个师团在7月11日奉命离开主公路,奉命沿西海岸南下。因此,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该师团从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的视野中消失了。从图1.4可以看出来,该师团占领群山后
,一路继续南下,最后在海岸线附近转而向东,包抄第8集团军左翼。根据《抗美援朝战史》第1卷,人民军6师团以平均每天30-35公里的速度挺进,仅用1个星期就解放了广大的南部地区。
在这整个过程中,第8集团军都以为这是人民军第4师团的一部分。用《美陆军战史》的话(参加英文版第213页)来形容就是:“根据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估计,北朝鲜第4师团已经遍布朝鲜西南部的33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了。”
笔者可以理解人民军想解放南部地区的心情,但是从纯军事角度讲,这一行动减少了可以用于进攻美韩军的兵力。如果第6师团和3、4两个师团一起行动,应该能够迂回步24师后方,取得更大战果。
7月24日,沃克把刚作为预备队没两天的步24师提到一线,负责西侧面约100公里的正面防御。接下来,步24师于27日丢掉了河东(Hadong)
、咸阳(Hamyang)、安义(Anui),29日丢掉了通往洛东江畔的关口居昌。31日,又丢掉了通往釜山的关口晋州(Chinju)。差不多这个时候,第8集团军才确认居昌地区的是人民军第4师团,由此推断出锦州地区的是第6师团(参见《美陆军战史》第13章227页)。
晋州到釜山的公路距离不到一百公里,已经非常近了。日方资料评论道:“仁川登陆的前提是确保釜山。只有保住釜山,在该正面上牵制住北朝鲜军队的主力才能考虑仁川登陆。如果釜山被攻陷,北朝鲜军队就会将其全部兵力转用到仁川,进行各个击破。”沃克只好把步25师27团派往西南,封锁从晋州到马山(Mason)的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麦克阿瑟只能选择改变烙铁计划,而把本来用于登陆的暂编陆1旅和步2师派往釜山。7月29日,麦克阿瑟在给参联会的电报中承认,他得把这些部队继续留在南线作战,所以他要等在日本的唯一预备队,也就是第7步兵师,恢复兵力之后将其投入作战。
日方资料还是给予了麦克阿瑟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果断地采取适应战局变化的措施(这似乎反映了日本人崇拜强权的情结)。在笔者看来,这只是麦克阿瑟的设想距离现实太远——在还没有足够兵力建立一条正面防线的前提下,就妄图在后方登陆,只能被现实教育。
七、重组第10军
虽然登陆计划两次搁浅,但是麦克阿瑟还是铁了心要在仁川登陆,他在8月12日正式签发100-B号作战计划,指定仁川–汉城地区为目标。在筹备方面,他一方面在15日建立了特别计划处,另一方面在21日向陆军部申请正式启用第10军司令部。得到批准后,他于26日签发远东美军总部第24号令,正式重组第10军,并把所有已经在或者将要开赴日本的预备部队都划归第10军,军长为阿尔蒙德【中文版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说“阿尔蒙德将军是远东美军总部里人人敬服的人”。而英文原文是“GeneralAlmondwasamanbothfearedandobeyedthroughouttheFarEastCommand”,并没有“敬”的这层意思】。参谋长是6号刚从美国赶来的克拉克-拉夫纳少将,很多参谋都是从远东司令部挑选的。
在二战中,美10军在1942年5月组建于德克萨斯州的谢尔曼市。1944年7月14日,美10军从旧金山出发加入太平洋战场,主要作为美第6集团军的一部分参加了由麦克阿瑟指挥的44至45年的菲律宾战役。二战后,美10军在46年被解编。至此,又重新组建,准备投入朝鲜半岛。
(http://www.19tea.com.cn)
来源:http://www.stjess.com.cn
(http://www.yhxbxg.cn)
来源:http://www.xccyjjq.cn
(http://www.lbdbzclsd.cn)
来源:http://www.wgpet.cn
(http://www.gusj.com.cn)
来源:http://www.gdyfx.cn
(http://www.xpk.net.cn)
来源:http://www.upasp.cn
(http://www.xixr.cn)
来源:http://www.em360.cn
(http://www.szdflzg.com.cn)
来源:http://www.wanibeng.cn
(http://www.laosen.com.cn)
来源:http://www.eyfj.cn
(http://www.blueus.cn)
来源:http://www.cxlihua.cn
(http://www.bingmou.cn)
来源:http://www.hsh598.com.cn
图1.5:美10军袖章(罗马数字中X代表10)
此时,配属给第10军的地面部队是陆战1师和步7师。
先重点说一下陆1师。二战结束后,陆1师曾被派往中国,驻扎在河北(当时包括京津)和山东,期间和冀东八路军发生过多次摩擦。其中陆1团一直在中国待到49年2月(47年有一段时间被解编后又入役),之后在49年10月被解编;陆5团在47年5月离开中国去关岛,同年6月被编入暂编陆战1旅,于50年8月2日登陆釜山;陆7团在中国待到47年1月,回到美国一个月后被解编,此后又入役大约两年再被解编;陆11团是炮兵团,在47年初回到美国并被裁撤到营级规模(后编入暂编陆1旅)。
7月25日,奥利佛-史密斯少将出任陆1师师长,收到命令把该师扩充到战时编制(欠一个团),并在8月10日至15日之间到达远东。根据陆1师的历史记录,在8月1日的时候,陆1师有陆战队的360名军官和2950名士兵,以及海军的23名军官和126名士兵,而此时定下的扩编目标是陆战队方面1062名军官和18942名士兵,以及海军方面139名军官和850士兵(笔者注:共计20993人)。
7月31日到8月8日,陆战队预备役的4万8千人中有1万名前来报到,又从中挑选了91名军官和2800名士兵。8月3至6日,从陆2师抽调了陆战队的431名军官和6400名士兵,以及海军的67名军官和284名士兵。期间又收到新的扩编命令,陆战方面增至1067名军官和20131名士兵,以及海军方面148名军官和997名士兵(笔者注:共计22343人)。
8月17日,第三个团,即陆7团入役,并于9月1日出发去远东,9月17日到达神户。此外,一个在地中海配属第6舰队的陆战营在16日上船,9月9日到达釜山,加入陆7团作为其第3营。除此之外,还加强了舰载陆战队(FleetMarineForce,缩写为FMF,多为登陆装备部队)。详见图1.6。
在7月份的时候,步7师被抽调官兵去扩充步24师、25师和骑1师,以致于7月27日的时候,步7师缺编9117人(290名军官,126名准尉和8701名士兵)。在8月23至9月3日期间,远东司令部把所有人员和炮兵都优先补充到步7师,共补充了390名军官和5400名士兵。此外,在步7师离开日本去仁川之前,还有8637名韩国人补充进来。等到步7师出发的时候,算上韩国人,一共有24845人。
从这部分材料来看,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其人员的补充速度也是很快的,尤其是对于这种局部战争的规模而言。陆1师在8月补充了一万多名官兵,而陆战队预备役尚有大量剩余。笔者这样说的目的在于,网络上有人用陆1师打完长津湖之后没有休整多久便再次参加大规模行动为论据,说明陆1师在长津湖伤亡并不大。但从陆1师的重建来看,1个月的时间是可以补充很多人员的,即便不是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至少是经过足够训练的预备役人员,这一点和我国当时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入疆、入藏、西南剿匪等各方面用兵)。因此,除非有更详细的陆1师补充兵员的资料,否则仅凭时间来判断,并不是很强的证据。
图1.6:陆1师(加强)组建时编制(引自USMarineOperationinKorea,Vol2)
图1.7:1950年8月5日至26日战场态势(根据emersonkent.com相应图片绘制)
另一方面,在美10军紧张组建的同时,釜山附近的战线也逐渐稳定下来(参见图1.7)。北面的阵线主要由韩军负责,虽然一度大幅后撤,但还是维持住了阵线,并把人民军在浦项(Pahang)附近的突出部抹平。这样,经过一个多月之后,登陆作战的两个基本条件都有了。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六朝何事,“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图文夏日征集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