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逃离大城市,回到小乡村”,一度成为许多离乡人的生活主旋律。
也不是因为乡村的景色太过优美,以至于让人甘愿放弃一切也要回归。
只是在艰难的大环境下,家乡刚好给那些身心俱疲的职场人,带来了一种新的选择。
而这,或许恰恰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吧:大城市和小县城,究竟哪里才是我们真正的避风港?
01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网上,相信底下的答案一定多种多样。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大城市的机会,小城市无法比拟,小城市的安逸,大城市也无法提供,皆有各自的优缺点。
但从大城市“逃离”的人,我想大多逃不出这个原因:卷不动了。
曾在网上看过一则扎心分享:
“我是一个小镇女孩。
为了改变命运,铆足劲学习,终于考出小镇,留在了大城市。
可大城市的生活,却比想象更艰难。
为了省房租,每天通勤两小时起步;生活几乎被工作占满,鲜有闲暇时光;城市压力大,哪怕不喜欢的工作,也丝毫不敢懈怠......
可即便如此,撇开都市的琳琅繁华,留给我的,也只有城里挣钱城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回老家吧',有个声音在不断召唤着我。”
我想这也是大部分离乡的打工人,多少会遭遇的困境吧:日复一日的奔波,和起早贪黑努力工作,也无法缓解现实焦虑。
说到底,大城市机会虽多,但多数普通人能有个温饱,就已经很好了。
到了一定年纪,我们终会慢慢意识到,城市不会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就像孩子哭了会找妈妈,在大城市受挫的我们,也会重新寻找避风港。
此时,老家似乎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02
我们不妨上某书,搜一下“小县城找工作”这个话题。
不难发现,其实在小县城找工作并不容易。
首先,很多工作在小县城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比如金融,在小县城可能只有银行跟保险两个选择;比如人事管理,在小县城仅限于招人,顺便干行政和一部分财务的细碎活;
如果不幸,你的专业是日西等小语种翻译,那么小县城不仅没有对应的岗位,甚至很可能连相应的行业都没有。
其次,小县城还面临薪资大打折扣的问题。
月入三千不在少数,工作量却并不比大城市轻松多少,单休的比比皆是,而消费却在稳步上升。
如此情境下,考编似乎就成了小城人的唯一出路。
但近几年的公考热,且不说我们还能不能卷得动,报考岗位的各种限制就足以劝退了无数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虽然大城市没有人情味,但小城市离不开人情社交。
家里资源丰厚的,在职场如鱼得水;没有拼爹资本的,过得也基本是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即使你履历光鲜,回到这里也要重新开始。
且这里依然很“卷”。
明明拿三千的工资,却无法阻止老板以三万的要求对待你;节假日,也有很多人为了三倍工资争着去加班;一个包子店,也能朝8晚12,连轴经营16个小时......
不难发现,故乡也不会允许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存在,更不允许失败者。
因为新的环境,依旧会产生新的问题,无论在哪都没有真正的一劳永逸。
03
至此,或许有人会问,
“难道大城市、小县城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处吗?”
亦非如此。
只是说,无论在哪里,都有各自的艰难,如果不是因为内心喜欢,而只是为了逃离当下所做的避世之举,那么你也未必能融入另一种生活。
其实,当你看清生活的真相,就会明白,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种选择都有它的好与坏,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同时,我们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的,不能总是美化没走过的路,更不需要遗憾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重压之下“逃离”某种环境,去到新的地方没有错,但逃离不能是逃避,走出旧的秩序,也该是为了新的开始。
我们大可以趁着还有精力,去尝试,去探索,然后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雷军曾说过:
“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的确,人生是旷野,不是固定轨道。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需太纠结过去,现在的选择也未必决定未来,只要你我在尝试的路上,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清晰,不是一路都只是在错,那么你我终能抵达心安之处。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