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处处都展现出十足的科技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不乏会有古人的智慧,它们至今犹存。

回首往昔,在古代,有很多令人惊叹不已的创造,即使是在科技很落后的年代,甚至有些都是现代技术所无法复刻的。

废话不多说,一起认真感受一波。

先从国内的开始看起...

辽代骨质牙刷

辽代骨质牙刷

如今的人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脸刷牙。当你在刷牙的时候,想过古人也刷牙么?

这是中国最早的牙刷,已经有近1000年的历史。如今的牙刷能保存这么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象牙球套

象牙球套

能看出来这一共有多少层么?

它里里外外共有17层,重点是每一层都可以旋转,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产物。

就如今的技术恐怕是很难完美复制的,用“鬼斧神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瓜棱灰陶杯

瓜棱灰陶杯

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从它的杯口可以看出是有盖子的,有没有想到如今的“马克杯”。

只是它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星堆盘形法器

三星堆盘形法器

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五千至三千年之久,其形状与现代车的轮子很像,难不成是现代的产物穿越过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卡尺

青铜卡尺

看起来是不是像现代的游标卡尺,这可是汉代王莽时期的产物。其制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方法和现代的如出一辙,更像是王莽穿过回去的物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球靴

球靴

南宋时期出土的一对球靴,鞋面为牛皮,在鞋底上,有一个向外凸出的圆头铁钉,非常耐磨。外面一层桐油包裹,防水防潮。

这球靴底竟然还有钉子,和现在流行球鞋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石兔

滑石兔

像不像现代人常用的鼠标,还是无线的那种。

是唐代用作席镇的压席石中的一种,因为兔子寓意祥和,兔子形状的压席石很受欢迎。据说是唐朝人睡觉的时候,要在床上铺席子,并用滑石兔压住席子的四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晶杯

水晶杯

能看出来这是战国时期的么?

它不仅十分罕见,而且还是用一整块的水晶雕琢而成的,水晶杯的表面还经过了抛光的处理。这只水晶杯是中国出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水晶杯,也是最古老的水晶杯。

当然,最令人惊讶的并不是这只水晶杯的材料和工艺,而是它与现代使用的玻璃杯极为相似,这或许只是历史巧合,又或许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

兵马俑

世界奇迹毋庸置疑,看看这鞋底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的铜车马

兵马俑的铜车马

制作年代最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年之前。青铜车马以青铜为主体,部分以金银为配饰,各部分配件独立铸造;这其中融合了铸造技术、焊接技术、镶嵌和销接技术,还用到了活铰、子母扣连接,甚至还有转轴连接。

是秦朝的工匠们巧妙的将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20世纪中国考古史上结构最复杂、体积最大的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

最重要的是,至今铜车马上的各式链子,都可以灵活的转动,就连门和窗都可以自由地开开合合,仍然可以运载使用。

这得是多么精湛的技术水平,才可以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面体煤精组印

多面体煤精组印

这是西魏时期的产物,是枚印章。由8个棱、26个面组成球体,其中18个面为正方形,8个面为三角形。

这18个正方形面有14个携刻有印文,每个印文内容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用途。

看,这都被引用到数学算题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中香炉

被中香炉

集稳度和重心于一体的产物,球形的外壳内部有个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由于炉体自重的原因,无论球壳怎么滚动旋转,路口始终保持这水平的状态,里面的东西不会掉出来。

在如今的物理学界这样被定义:被中香炉采用的是现代机械陀螺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国古代还有很多除四大发明和以上这些之外的惊艳四方的古老产物,这些见证了古人超前的智慧与精湛的创造力。

那接下来,再来看一些国外的...

这尊1500年前在危地马拉佩滕发现的一个小雕像上,居然有着陶瓷制成的可拆卸的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张月球表面的手工绘画出的图案,是1609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后,绘制的有史以来第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假肢,是由钢材和黄铜制成的组合品,已有百年的历史,难道“人机融合”的智能时代已经早早到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15世纪,欧洲的骑士所穿的盔甲,足以见得柔韧性和灵活性。这不禁让人们想起漫威影视里的那些神奇装备,可不是空穴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埃及的圆盘,是不是跟国内的盘行法器有着相似之处;难道这个方向盘和那个轮子有着什么密不可分的关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1000多年前印加石匠的手艺,可以看出来没有灰浆包裹,竟然能做到如此的严丝合缝。如果现在的瓦工看到后,定会说出那句话:“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条魔灵”,出自于17世纪瑞典的一位钟表师之手。单从内部结构看来,就让人一头雾水,更离谱的是它有输入装置,人们可以给它一个信号,它便会自动根据输入的信息来写作和画画。

这不就是现代的数控车床的人物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蟹盖碗,目前搜藏在美国一家博物馆里。准确来说是国内古代的产物,是清朝时期出口到国外的;不仅整体惟妙惟俏,就连细节也令人赞叹不已,别眨眼盯着看,有祥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国外还有很多独具匠心的古代产物,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极大概率的根源就是中国。

说到底,不管国内的也好,国外的也罢,这些都是古人在不同时期留下的智慧结晶,就如同一直流传至今的那句话:“精于工, 匠于心, 品于行”。

只不过现代人在此基础之上“创造于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