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战史上,打仗鲜有吃亏的时候,包括在解放东北的整个过程中,称得上失利的,也只有区区两次。
而在入关后,四野所到之处,敌人更是如摧枯拉朽一般望风而降。
但正所谓老马也有失蹄时,雄壮如四野,却在渡江战役后遭遇了一场极为惨重的失利,不仅伤亡极多,同时该战也被列为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反面典型。
这场失利,便是青树坪战役。
冒进埋隐患
青树坪之战,军史上有两种叫法,一种叫“青树坪战斗”,另一种则叫“青树坪战役”。
众所周知,战斗与战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主要的区别,一方面是看交战双方交战时持续的时间长短,交战时间长的叫战役,快速结束交战即交战时间短的,则叫战斗。
另一方面,需要看双方投入的兵力规模,交战兵力多的叫做战役,反之则叫战斗。
但青树坪之战,却兼顾了上述两种特性,即交战时间短,却兵力投入规模大,着实是相当的特殊。
不仅如此,此战的结果也出人意料。
而说起来,此战的缘由起因,与原国军第1兵团司令、后来的开国上将陈明仁将军,有莫大的关联。
1949年8月,程潜、陈明仁部在长沙通电起义,随同起义的,一共约有7万余人。
但由于起义计划不周密,导致了在陈明仁起义后不久,起义部队出现大面积的叛逃行为,仅在起义通电里署名的39个军官,就有33个叛逃。
而下面的部队叛逃人数就更多了,达到了4.2万余人。
出现这种情况,任谁也十分痛心,陈明仁也是如此,为了挽回局面,陈明仁致电四野首长,请求四野出兵,追剿那些叛军。
接到陈明仁的请求后,四野前委一面安抚陈明仁,帮助他稳定剩余的起义队伍,另一方面,则紧急部署,着手对叛军进行追剿。
按照四野前委的计划,是以第49军、第45军、第40军,以及二野4兵团第18军等部执行此次任务,具体要求是在发现叛军之后,首先完成迂回包抄,断掉叛军退路,然后通过做工作挽回他们,若遇到顽固不化者,就地歼灭。
由于叛军去向,因此四野野司也只能采取“广撒网”策略,具体追剿路线要求,是49军的145师、146师进发湘乡、宁乡一带,147师则进发新化一带。
46军、40军,分别进发衡阳和攸县,二野4兵团18军,则往茶陵、安仁一带进发。
从这个追剿规模上就能看出,此次追剿叛军是四野前委极为重视的一件事,毕竟这一出动就是4个军的兵力规模,也由此能够想象,当时的形势极为危急。
毕竟几万叛军四散而逃,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早一天剿灭,就早一天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生活。
接到命令,各部按计划出发,在这其中,49军的动作是最快的,在部队出发后,该军146师猛追猛打,所到之处,国军残部基本上望风而降,就算有抵抗,也不是146师的对手。
在接连取得不少胜利后,146师以最快的速度,进抵宁乡。
驻守宁乡的,是国军100军叛军残部,以及当地的特务团等武装,兵力共有5000人,这股敌人原本想着146师远道而来,一定不会马上发起战斗,至少得稍微休整一下才会打,所以在防御上较为松懈。
而146师的先头部队436团,为抢占先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等师主力抵达,就率先发起了战斗,这一突然攻击,让敌人当场就懵了。
不仅发起战斗突然,并且打的也十分迅速,从战斗当天下午5时开打,到了深夜11时,战斗便宣告结束,宁乡由此解放。
随后,146师主力抵达宁乡,并在两天后抵达湘乡。
与此同时,49军145师也在经历了连续三天的急行军和激战后,进抵至湘乡附近,按照上级“146师在前,145师在后”的要求,两支部队开始沿着湘乡往永丰、界岭一带前进。
之后,146师一如既往的行动很快,但在无形之中,146师就形成了孤军突出的态势,与145师远远的拉开了距离。
正是146师的孤军深入,让白崇禧找到了可乘之机。
白崇禧在得知146师朝着永丰、界岭前进后,当即命令自己的嫡系部队第7军北上此地,并在这里精心部署了一个“口袋阵“。
众所周知,白崇禧素来有“小诸葛”之称,其性格刁钻狡猾,而其麾下的第7军,不仅是当初白崇禧起家的部队,同时也是一支战力极为强悍的部队,素有“钢7军”之称。
解放战争时期,第7军先后与华野、中野均交过手,但均未受到重创,仍保留了相当的建制与实力。
当初在华野成立之前,我山东野战军在泗县对阵第7军,但山野22个团对阵第7军两个团,居然是以山野落败告终,由此可见,“钢7军”并非浪得虚名。
如此战力加上白崇禧的刁钻狡猾,不难想象146师将迎来一场怎样的苦战。
大意酿苦果
1949年8月14日,49军146师抵达永丰,经过侦查,发现这里并没有多少敌人,只有百余人而已,所以,146师毫不犹豫的就将这些敌人歼灭,并成功占据永丰。
之后,146师决定乘胜追击,朝着青树坪方向前进,得知146师打下永丰后,49军军部下令145师按原计划跟进。
而此时的白崇禧,已经基本完成了“口袋阵”的布置,并派出小股部队前往永丰方向,以吸引146师彻底进入“口袋阵”。
8月15日,146师的先头部队与这一小股敌人遭遇,并很快将其击溃,之后,146师抵达青树坪。
其实在击溃那股敌人后,146师上下都十分重视,毕竟这股敌人来的奇怪,并且,明明是桂军,却完全不经打,还没怎么打就溃败了,这完全不是桂军的风格。
因此,146师召开了一次主要干部会议。
会议上,主要是针对下一步的行动进行讨论,而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
其中一种,是认为应当慎重行事,在充分侦查并判断出敌人意图之后再行动。
另外一种,则是认为当前之敌人,完全已经是困兽犹斗,也就是到了最后挣扎的时候了,因此应当一鼓作气对其追歼。
综合考虑了两种意见后,146师首长最终决定,继续前进。
当晚8时,146师进抵青树坪,但由于轻敌,146师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该师的侦查部队竟然未对两侧山地进行侦查搜索,而这里,埋伏着白崇禧布下的伏兵。
到了后半夜,白崇禧的第7军运动至146师左翼,并在天亮之后,向146师发起及进攻。
当时白崇禧投入的兵力,除了有第7军的两个师外,还有46军的一个师外加一个加强团,并且,还配备有山野炮20余门,火力相当凶猛。
不仅如此,白崇禧又调来四架飞机,配合地面部队同时发起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饶是我146师骁勇善战,但第一袭击来的突然,第二被敌人团团围住,加上火力上的悬殊,最终146师陷入苦战。
战斗从早上将近八点打响,一直打到了下午15时,而结果时146师伤亡惨重,阵地也基本被敌人突破,各部只得被迫各自为战。
到了当日黄昏,145师赶到,在145师的接应下,146师终于艰难突围,至此,青树坪战斗以146师惨败结束。
此战,不仅146师伤亡极大,就连接应的145师伤亡也不小,也正是因为此战的失利,146师在之后成为了预备队,再也没有了冲锋陷阵的机会。
而在战后总结上,提到最多的,就是轻敌大意。
这其中,不仅是在地形不熟、情况不明的局势下冒进,还有侦查工作做的太差,另外还有对敌人动向判断失误等。
而作为146师的直属上级,时任四野13兵团49军军长的钟伟,在总结青树坪战斗时就提到:
“对桂系主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认为白崇禧没什么了不起,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
此外,四野13兵团同样也总结了此次战役,认为此战是“挫折了自己的士气,增长了敌人的气焰”,是四野渡江之后,最惨重的失利。
同时,针对此战的失利,四野首长也下令,要求四野对这一战例学习和研究,并着重提出,“要以战局发展顺利的条件下,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客观判断战场局势”。
总之就是,青树坪一战,成了我军一个负面典型,虽说这场战斗的损失,对兵多将广的四野大军来说,并没有伤筋动骨,但此战却带来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使得全军上下,能以更严谨更端正的态度,来面对接下来的战斗。
青树坪一战,除了给四野了一次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外,也给已经起义的陈明仁将军创造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21兵团的翻身仗
青树坪之战,因146师的失利,导致白崇禧部并未遭遇重创,虽说在两个月后的灵官殿战役中被围歼,但仍有不少残部逃走。
这些国军残部,与当地土匪相互勾结,一度形成匪患,不仅公然围攻地方政府,还杀害了不少干部,造成了极大的民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让广西人民过上稳定生活,剿匪势在必行。
从1950年1月开始,四野部队便开始在广西执行剿匪任务,并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不过,在当年7月,因形势需要,四野各主力部队陆续北上,而这就导致参与剿匪的兵力不足,全省匪患也就有了死灰复燃的势头。
鉴于此,四野首长下令,调刚组建不久的21兵团入桂,执行剿匪任务。
而时任21兵团司令员的,正是陈明仁将军,对他来说,此次能率部出战,意义是相当十分重大的。
本身当初四野追剿叛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自己带领的起义部队出现大面积叛逃引起,的,这些叛军虽说已经被剿灭不少,但仍有少部分依旧在为非作歹。
所以,自己必须要出手将这些沦为土匪的叛军彻底剿灭。
二来,21兵团是以当初长沙起义的部队为基础组建的,组建后就一直在整训之中,作为陈明仁来讲,一个军人不能去战场上拼杀,是一种十分痛苦的折磨。
所以,他一直想带兵上前线,也前后多次请战,当时他的想法就是,朝鲜战场没能去成,现在剿匪说什么都不能再错过了。
不仅是陈明仁这么想,21兵团的将士也是这么想的。
而在21兵团的将士们看来,自己过去无功于人民,又拜那些叛军所赐,造成了不受重视,所以大家无时无刻都想着通过战斗,来彻底翻身。
所以,在接到入桂剿匪的任务后,21兵团上下摩拳擦掌,战斗欲望十分旺盛。
1950年12月,21兵团进入广西,当时21兵团总兵力并不多,下辖的52军、53军加在一起,也只不过2.9万余人,还没四野主力兵团的一个军兵力多。
不过,虽说兵少,但别忘了,陈明仁将军可是一位军事上的行家里手。
陈明仁将军毕业于黄埔1期,而黄埔1期走出的名将颇多,如徐向前徐帅,另外还有国军名将杜聿明,都出自黄埔1期。
抗战时期,陈明仁将军参加滇西对日军反攻作战,曾率部打下了号称坚不可摧的松山要塞。
而在解放战争初期,陈明仁奉蒋介石之命死守四平,面对数倍于己的东野大军,陈明仁硬是扛到了攻击,拖到了国军援军抵达,让东野在四平品尝了失利的滋味。
所以,论军事能力,陈明仁将军绝对是一个大行家,因此,虽说手里的兵力不多,整体实力也一般,但有他坐镇,打那些乌合之众的土匪,还是绰绰有余的。
果然,在陈明仁将军的巧妙指挥下,21兵团很快就对土匪完成了合围,仅用了10天时间,就剿灭了多达8000余名土匪。
到了1951年的3月,剿匪部队顺利完成了对大小瑶山的剿匪任务,至此,桂南的匪患基本得到肃清。
随后,陈明仁又率部转战桂北、桂西,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共歼匪30164人,胜利的完成了剿匪任务。
至此,21兵团完成了“重生”,真正成为了一支人民军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