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迅速溃退,开封沦陷,郑州危急。在这种情况下,为延缓、迟滞日军的进攻,蒋介石下令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洪水一股经中牟、开封、太康沿涡河于安徽怀远入淮河。另一股沿贾鲁河经西华、淮阳由周家口入颍河,经商水、项城、沈丘,在安徽正阳关入淮河。事实证明,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开始时的设想,造成了日军装备损失和进攻速度的降低,但最主要的是给河南、安徽两省的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苦难,黄河决口后造成了广大的“黄泛区”,受影响的县市有44个,5.4万平方公里,淹死89万人,逃离390多万人,1250万人受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花园口决口

花园口扒口后,黄河一直泛滥于黄淮之间广大地区,泛区两岸虽然修筑了防泛新堤,但泛区几百万人仍颠沛流离、无家可归,另外新堤标准较低,遇较大洪水常常决堤成灾,扩大泛滥范围。泛区群众倒呼吁治理水患,但蒋介石却以“军事和一,胜利第一”为由,“维持泛区现有形势,分流入涡颍,并泛滥于涡颍之间,不得束水归槽“,使黄河毫无约束地泛滥于豫皖苏平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距离黄河大堤被扒开口子已过去近八年,蒋介石忽然提出要把花园口决口处堵住,让黄河回归故道。这难道是他看到灾民太苦了,良心发现了,救民于水火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泛区受苦群众

其实不是这样的,他打的主意是想以黄河回归故道为名,妄图“以水代兵”淹没和分割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

黄河改道后的8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我党领导人民在黄河故道两岸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郑州以下,除开封、济南等少数几个城市及其附近外,均为解放区。这里沃野千里,为产粮屯兵之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是蒋介石急于争夺的重点。另一方面,黄河改道后,故道断流,沿岸群众在故道里开辟田园,建筑村庄,居民已达40多万人。同时故道堤防8年失修,堤身残破不堪,险工毁坏殆尽,已无抗御洪水的能力。所以蒋介石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将黄河回归故道,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泛区,刘邓大军在这里就很难立足,而山东、河南东部、江苏中部、江苏中部和冀鲁豫解放区也将被黄河切割分开。即使刘邓大军滞留于冀鲁豫区,也将处于背水作战的不利地位。若北渡黄河,天险阻隔,黄河以南地区为蒋军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回归故道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

为了拯救饱受黄水泛滥之苦,又不致造成灾害搬家,酿成第二次人为的水患,我党一方面以大局为重,同意堵口,让黄河回归故道,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先复堤、迁移河床居民而后堵口的合理主张,并积极进行了大复堤的准备工作。但是,国民党当局并不与我方协商,在1946年3月1 日在花园口开始打桩,动工堵口。全国各界对此深表不满,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3月3 日,国民党政府派员与我方进行协商,经过多次、艰苦的谈判,到1947年3月15日花园口决口处合龙,黄河从这时起在决口8年后回归了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