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舒说事(293)
改革不仅释放了市场活力,更重要是牢牢把控市场的边界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改革派与保守派斗争、博弈、妥协的产物
经济学家许小年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释放了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活力,推动了快速的工业化。这一过程中,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并且基本达成共识的事情,另一个非常重要却被有意无意忽略了的是:中国政府和民间竭尽全力、经过反复博弈才勉强达到引导和控制市场经济的开放秩序、节奏与边界,否则早就是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翻版了。在管理层持股、国有企业改革、乡镇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学费。比如:
1) 1992年上海拍卖国有商铺时,被浙江商人陈金义一口气拿下了62家商铺,后来管理层发觉不对劲,及时叫停了国有资产的出售,防止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 在股份制改造和国有企业拍卖过程中,由于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拍卖过程不透明等原因,导致国有资产被低价转让或流失。
3) 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假破产的方式逃避债务,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 决策失误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国有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缺乏科学论证、盲目跟风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5) 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
6) 一些国有企业通过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方式,将国有资产非法转移或隐匿;一些国有企业在产权交易过程中,由于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国有资产被低价转让或流失;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等原因,导致国有资产损失。
凡此种种,钻政策漏洞、违规侵占国有资产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按照俄罗斯休克疗法那样大刀阔斧地激进式推进,资本主义复辟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不断小范围地试错,发现走过头了的问题,及时纠错,进可攻退可守,才防止了大多数国有资产没有被少数人所侵占。
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一方面应该肯定企业家的巨大作用,没有他们大胆想、大胆闯、冲破固有的藩篱,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经济飞跃;另一方面我们决不可低估保守派的价值,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阻碍或减缓了改革的进程,但是正是由于保守派的竭力反对,他们的反对理由既有抱残守缺的错误,也有防止贫富差距扩大,意识形态方面过度自由化的警示,这样才使得我们的改革更加小心谨慎,在释放企业活力的同时,也要更多考虑到基层老百姓的诉求,更重要的是必须守住市场经济的边界和底线(实际操作是抓大放小)。
中国改革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式,先从农村开始,进而拓展到轻工业,再扩展到各个行业。这种改革顺序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也为改革开辟了道路,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张维迎、许小年等部分经济学家没有强调掌控市场经济适用边界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强调政策松绑,却不知道把控边界与前后秩序,比松绑更重要。这是中国经学家们的悲哀与不足。
最近学习美国历史才知道托马斯·杰斐逊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分别代表了美国历史上的共和党(后发展为民主党)和联邦党,他们都是美国的国父,但是观点却截然不同,正是由于两党通过不断地争吵、博弈、妥协,才建立了一套完全不同于欧洲君主立宪制的具有美国特色的共和制,这一系列伟大的制度设计是在激烈的争吵与博弈中产生的,并不是心平气和的握手言欢。
所以,中国的改革不仅仅是通过不断松绑和释放企业活力才能够获得成功的,而是在打掉枷锁、冲破禁区的同时,牢牢把控市场的边界和推进的前后秩序,使得市场经济在许多领域快速推进的同时,没有成为脱缰的野马而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我们遇到共同富裕的挑战,就更需要把控和修正市场经济的边界,疫情中的种种现象也证明,国有经济托底国计民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一旦发生疫情、战争等天灾人祸时,没有一个主心骨来稳定大局,就会出大问题。
2024-10-6
参考文章
1、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719428489#showWechatShareTip?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s_r=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