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raytiv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 by Craytive

文 | 叶伟民

学习写作最好的途径就是模仿,模仿你喜欢的作家和作品。

“文坛段子手”余华就多次提到自己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他自嘲最初连标点符号都不太会用,于是在旁边放一本杂志,随时“参考”。

他最早的模仿对象是川端康成,后来换成了卡夫卡,再在威廉・福克纳的影响下走向成熟,最终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不过,模仿虽好,但如何模仿却成了问题。很多新手不得要领,这里换个人名,那里换个地名,像临摹一样跟着描了一遍。

老实说,这样模仿的效果有限。小时候我们也没少抄课文,有用的话,早就人人笔杆子了。

模仿四步法

模仿四步法

我的观点是四步法:明确目的——放大特点——从形似到神似——学会摆脱。

第一步:明确目的。

要模仿一位作家,你得先知道模仿的目的是什么。即学习他的什么,不用多,一点就够了。

第二步:放大特点。

如果你看过模仿秀,一定会佩服那些演员,明明长得不像,但只要做几个动作,就知道他在模仿谁了。

秘诀就是抓住并放大特点。例如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张学友的兰花指,一学一个准。

孩子的模仿秀/网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模仿秀/网络图

第三步:从形似到神似。

还是以演员为例,要演某个历史人物,形似只是造型之功,要做到神似才是演技的证明。

模仿文章名家也一样,盯着一词一句只会学得皮毛,最重要是领悟其“文气”,即行文背后的“精气神”。

第四步:学会摆脱。

模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一阶段就要跳出来,只带走与模仿对象同频的部分,去滋养自己的笔尖。久而久之,属于你的那颗种子才会真正破土。

假如要模仿汪曾祺

假如要模仿汪曾祺

我以自己的一次模仿为例,展示以上四步法如何操作。

我很喜欢汪曾祺,受其作品滋养甚多。但大神战力这么强,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学。

于是,第一步,我先明确模仿目的。我非常喜欢他的语言,是非常标准优美的汉语书系。这也是我很向往的,自然是我模仿的首要目的。

第二步,放大特点。汪老的最大特点,是“淡”。

他曾有言:“我写作,强调真实……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但是“你不能改变我”,我就是这样。”

汪氏之“淡”,就是要在模仿中着重放大的地方。

汪曾祺《人间草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曾祺《人间草木》

第三步,从形似到神似。汪老是短句高手,行文极有韵味。但只盯着这一层,仍只是皮毛。

第二步说过,他的特点是“淡”,但他也说过另一句话:“生活,是很好玩的。”他其实比谁对万物都有兴致,只是淡而有味地表现出来,实质外冷内热。

就像四川名菜开水白菜,别以为真的是清水,里面可是上等的鸡汤。

这种炙热的“淡”,便是可追求的神似之处。

最后一步,学会摆脱。这一步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别忘记自己的本色就好了。

我是理科出身,逻辑训练充分些,但欠挥洒。那把自己的长处保留好,和名家的养分融合,写到似与不似之间,也很好。

仿写实例:从鸭蛋到叉烧饭

仿写实例:从鸭蛋到叉烧饭

在我的散文《碉楼里的黯然销魂饭》,有些段落就有模仿汪老《端午的鸭蛋》的痕迹,基本也贯穿了以上四步,展示如下,可一并对照感受——

【原文】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电影《食神》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食神》剧照

【仿写】
叉烧挑肉,以梅头肉为上,位置在猪脖子后,软嫩,筋少,一头猪也就五六斤。用它做出的叉烧,看一眼也是享受,瘦处红润微焦,肥处晶莹剔透,淋上蜜汁,像半凝的琥珀。
切法也讲究,斜切最好,掌压上方,瘦的顶刀,肥的顺纹,缓缓回拉。慢是慢点,但胜在口感好,嫩滑多汁醒味蕾。要是图快垂直剁,一块块方头方脑,就很没意思了。有些厨师还会用刀拍拍再切,像按摩,也像威服,软硬兼施,好对得起客人的唇齿。
周星驰大概受此启发,在《食神》里用掌力化肉,内力催火,制出绝世叉烧,还言之成理:“每一块叉烧的肉汁被封在纤维里面,有如江河汇聚,里面的筋络被内功震断,入口极之松化。”
饭也不能输。丝苗米最佳,粒粒分明,软糯回甘,托着油亮亮的叉烧片,肉吸饭香,饭引肉汁,像对默契的老伙计,再加几根焯水油菜和单面溏心蛋,洒几滴酱汁增色,一碗广式叉烧饭便礼成。
——叶伟民《碉楼里的黯然销魂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