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阿斯麦),这家曾经以技术领先、市场垄断著称的全球光刻机制造商,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股价暴跌、业绩下滑。
一时间,“阿斯麦大势已去”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在这背后,是行业周期的波动、市场需求的变迁,还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
当阿斯麦的股价在一天之内暴跌超过16%,创下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时,整个市场都为之震惊。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阿斯麦第三季度财报的提前披露,以及那份严重不及预期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阿斯麦第三季度销售额为75亿欧元,虽然毛利率仍保持在50.8%的高位,净利润也达到了21亿欧元,但新增订单额仅为26亿欧元,仅为市场预期的一半左右。
更为严峻的是,公司对未来的预期也进行了大幅下调。预计2024年全年净销售额约为280亿欧元,相比2023年出现下滑;
而2025年的总销售额则预计在300亿至350亿欧元之间,远低于此前预期的359.4亿欧元;毛利率也将在51%至53%之间徘徊,低于此前预期的54%至56%。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阿斯麦作为全球光刻机霸主地位的动摇,更是整个半导体行业风向标的一次重大转折。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制造EUV光刻机的厂商,阿斯麦拿出这样的业绩,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失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呢?
现在的芯片产能早就过剩了,尤其是那些先进工艺的芯片。
连台积电这样的巨头都感到头疼,5nm工艺都出现了供过于求。
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自然是需要大量先进光刻机设备,但阿斯麦推出的新一代NA EUV光刻机却没能打动台积电的心。
台积电今年甚至都没有购买NA EUV光刻机的打算,依旧用EUV光刻机等设备量产2nm/3nm芯片。
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消费者换机意愿降低,导致芯片需求下降。
虽然AI芯片需求巨大,但与手机芯片相比,体量还是太小了,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复苏。
阿斯麦公司的高管也多次强调了,先进工艺产能过剩,但成熟工艺还是紧缺的。这也是为什么此前阿斯麦加速向中国出货DUV光刻机的原因,因为国内需求实在太强了!
中国厂商需要这些光刻机来提升自己的制造能力,但什么却被各种协议和政策限制得死死的。
而此时此刻的中国厂商当然得需要加速自研自产半导体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斯麦。
半导体芯片在国内制造的比重不断上升,所以代工订单不再像以往一样依赖进口。
这对于阿斯麦这种芯片上游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甜蜜的烦恼”,一方面它希望中国市场能够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另一方面,它又担心中国市场的企业自主研发,减少对进口光刻机的需求。
那么对于阿斯麦而言,如何重拾往日的辉煌,重新找回自己的市场地位?
从旁观者来看,这个过程涉及到国际形势和经济因素,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阿斯麦除了尽快解决光刻机出货问题外,还需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比如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不受美国约束的产品。
此外,阿斯麦还可以加强与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享资源、互通有无,争取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