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和陈毅在战场上是形影不离的搭档,因为粟裕比陈毅加入到共产党的时间要晚,所以在最一开始粟裕的官职要比陈毅要小,在南昌起义的时候,陈毅担任的职务要高,是团指导员,而粟裕只是一个连的指导员,后来两个人在湘南起义中相互协作,十分默契,之后又随朱德老总一起上了井冈山。但那时候两个人的职位悬殊,虽有合作,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各忙各的,后来日本侵华,中国开始了抗战时期,这时陈毅和粟裕两个人才平级,共同担当新四军的两支队司令,不久,两支队伍合并,粟裕和陈毅的战场友情就开始了。
陈毅出生在一个地主之家,从小便喜欢读书,之后家道中落,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个去法国学习的机会,为了继续求学,他勤工俭学。在法国巴黎期间,他就参与了巴黎的工人运动,之后为了维护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利益,他又领导了中国留学生在法国举行爱国运动,不久便被法国押送回国。
回到中国后,陈毅进入了中法大学,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学期间,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参与革命运动。毕业之后就全身投入到了革命事业当中,从此投笔从戎。
粟裕在开国大将中,有战神的称号,在参加的所有战役中,几乎是战无不胜,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新思想,并决心成为一个革命者,随后参加南昌起义等多种革命活动。
两支队伍合并之后,陈毅担当了指挥,粟裕作为他的副手为出谋划策,那时陈毅主内负责正事和统战,粟裕主外,负责作战,和训练军队,两人搭配得当,一起在多次战役中屡建奇功。比如在黄桥决战中,国民党带着一万多人的军队来势汹汹,粟裕和陈毅冷静应对,在处于下风的情况下,扭转战局,打得国民党叫苦连连。
但就在抗日结束之后,一直相处和谐搭配得当的两个人出现了分歧。
蒋介石撕破了《双十协议》全面开展了内战,蒋介石运筹帷幄集结43万人军队分两路大举进攻淮南淮北。面对这种局面,要么就集中兵力攻打,要么就分散兵力转攻为守。这时陈毅主张集中兵力西进淮南,粟裕则认为攻打淮南没有胜算,如果此时集集中兵力攻打不但会面临战败,还会面临着失守苏中解放区。一个主张进攻,一个主张防守。两人各不退步,在战略上产生分歧。两人只好让毛主席决定,但因为是战争初期,毛主席对局势还不是很熟悉,粟裕与陈毅的决策各有利弊,于是举棋不定的毛主席决定让两人分开作战。
陈毅主要负责北边的华东战场,奔赴华东前线。而粟裕负责南边的华中。两人自此分道扬镳。粟裕率领三万的军队抵抗蒋介石声势浩大的12万。整整七次战役,一次都没有失败,七战七捷。
之后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党部队,准备从南北两面前后夹击围剿共产党,以此拿下淮安淮阴等重要的阵地,此时陈毅和粟裕两人仍处于互不妥协的关系中,粟裕在七次战役中的大获全胜,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于是毛泽东要求陈毅学习粟裕的方法负责北面淮泗地区。粟裕则继续负责南面的苏中地区。但是这次陈毅发挥失常了,陈毅认为薛岳会用主力去进攻沭阳,于是向北迁移到了沭阳以南的地区。期间粟裕主动站了出来,精准推算出了薛岳的目的并告知陈毅,但陈毅依旧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策略。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抗战后,淮阴失守。这时的陈毅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没有听粟裕的建议而感到懊悔,之后他向毛泽东请求两军合二为一,并且军事上多听从粟裕的指挥。
陈毅与粟裕就这样重归于好,两人一起联手一鼓作气,取得了宿北战役的成功,此后两人一起带领华东野战军所向披靡,粟裕彻底得到了陈毅的信赖
陈毅能缩能伸主动让贤,知错就改,大将之风。这代表着整个共产党的精神,也代表着中华人民不畏挫折敢于直面错误,懂得反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