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的年代中,很多人跟着大部队,但随着战争的发生,有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加上通信不发达,很难找到人。
在1947年的湖北黄安,刘邓大军挺进这片陌生之地,急需当地民众的协助,于是一位老乡主动站出来,愿为部队带路前往目的地。
而在这位老乡带了一段路程后,眼看着天色已晚,于是将接下来的路线告知红军同志们,略带歉意地表示:“实在不好意思,我必须回家照顾母亲。”
听到他这么说,刘邓大军的一名战士便好奇地询问:“你家中除了你母亲,就没有其他亲人了吗?”
老乡脸上掠过一丝忧虑,随后介绍起自己的家人,他叫陈锡礼,今年28岁,家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母亲。
此外上头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他的大姐在黄麻起义前就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后随部队去了安徽,自此便音信全无。
至于二姐,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农会,不幸在去年病故,年仅33岁,再就是他的哥哥14岁时离家出走参加红军,此后便没了消息,已失踪18年。
这位老乡认为他的哥哥一定是牺牲了,不然不会不和家里人联系,听到这话众人皆投去敬佩的目光,这无疑是一个光荣的革命家庭。
这时,老乡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坦诚地说道:“我哥哥叫陈锡联,你们听说过吗?”
众人在听到这个名字后,顿时惊愕不已,因为这个名字与他们的司令员陈锡联完全相同,于是有战士开始回忆陈锡联司令员的身世。
通过在部队的了解,他们知道陈锡联是湖北黄安高桥区彭家村人,十几岁便参加红军,是全军有名的“红小鬼”。
说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他们的司令员就是这位老乡的兄长,毕竟这所有的信息都与老乡所说的吻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士们急忙将老乡和他的母亲送到了司令部,第六纵队政委杜义德拨通了陈锡联的电话:“你是否有一个弟弟叫陈锡礼?”
得到陈锡联的确定回答后,政委杜义德激动地说道:“你的母亲要来看你了,下午她就会到达你的司令部。”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在1929年4月,14岁的陈锡联想要参加红军,但他的母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父亲去世得早,大姐二姐都是女孩子,弟弟还小。
也就是说,陈锡联当时是家里的顶梁柱,但他母亲是了解他的,由于担心儿子逃跑,每晚睡觉都要用一根绳子拴在陈锡联手上。
但陈锡联铁了心要参军的,终于在某一个夜晚悄悄逃走了,而这一去便是将近 20 年,期间他曾给家里写过一封信,但因为各种原因,他的母亲没收到。
那时候的陈锡联已是129师385旅769团团长,但终究是因为革命无法回家乡告知父母,他也十分想念父亲。
如今母子二人终于能见面了,在见面的时候,第三纵队副司令员阎红彦决定考验一下老太太,让一家人站一起,让老太太认认哪个是他的儿子。
然而陈锡联的母亲只一眼就认出了儿子,陈锡联见状百感交集,当场泪流满面,当天晚上他们同住一屋彻夜长谈。
原本母子想多待一段时间,但第二天就收到了上面的命令,由于敌情严峻,部队即将转移,陈锡联只好命手下将母亲送回。
走之前,陈锡联还将自己的毛毯、被子都给了母亲,想着下一次见母亲会是什么时候,之后陈锡联率部前往大西南。
随着这件事情传开,湖北军区便为当地军人的家属、烈士遗属建立了一个养老院,后来陈锡联的母亲就住在了这里,很多领导都去看望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