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下的宏道镇,
王靖国铡了四人
刘俊喜
一、宏道镇
老家定襄宏道镇,环靠五台山西脉,依同川梨乡,傍沱水流长。明清及民国前期,在五台山朝圣礼佛大道上,商旅辐辏,货物涌贵,牌匾横悬,店铺林立 ,寺庙众多,龟趺卧街。五行八作,应有尽有,“七大戏台八大庙”,特别是每年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会,同川上下,十里八乡,纷至沓来,摩肩接踵,填街溢巷,热闹非凡。荞面河涝、大肉片汤、粉浆饭 、糜子粉,碱饼、麻叶、油炸糕,特色小吃五花八门,小孩们最爱还是吹圪崩,阎锡山的亲叔和族叔都在这里打工。
据柏塔寺鐘记,这里景泰三年就已建镇,到民国年间,仍然围成城堡样,镇边住户的院墙就是围墙,围墙比一般院墙高大厚实,比一般城墙要单薄,门楼门洞却巍然。尤其北城门上还有阁楼,称玉皇阁,为全镇最高,镇上大事小情,在这里用铁皮扩音筒吆喝、发布。北门外西侧还有北寺真武庙,北寺门外向阳窝风,悠闲人平日好在这里聚集坐街聊天,天南海北家长里短都乐意在这儿寡谝调侃,有时候争先恐后,煞是热闹。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阎锡山家赔塌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续西峰办起川路学堂。”
也有人显摆:“民国元年,续西峰开广济渠我参加了。”
“民国二十三年,老蒋到河边我看见了。”
“阎老太爷的事宴,我还坐席了。”
人们叨啦起“邢牛续汉梁莱芝”“八大户①”“王靖国铡了四个人”,往往会来劲。
1919年崞县下设五个区,崞县二区区公所在宏道镇,号称管辖同川八十三村半,可谓大区,后期虽然略有变更,一直是区公所所在地。只是日占四年间,抗日区公所撤到西坪一带。
然而随着“七七”芦沟桥事变,9月11日天镇失守,9月13日大同沦陷…
干裂的西北风裹挟着硝烟,从天镇、阳高、大同、怀仁直扑而来。
1937年9月19日,是农历中秋节,宏道镇家家户户照例在吃月饼,老天爷突然变了脸,下起了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都知道“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谁能知道八月十五下起了大雪,老人们说世道变了。
平型关一带鏖战间,
9月28日茹越口失守,
9月30日内长城防线撤退,
9月30日代县沦陷。
10月8日丑时王靖国十九军坚守7日后退出崞县城,涉滹沱河,穿西同川,到宏道镇休整。
十九军到宏道镇屁股还没坐稳,西同川人就赶到宏道镇告状:十九军抢了百姓。
十九军军长王靖国(1893—1952),五台县新河村人,家穷,从小幸遇永安村(徐向前故里)乡绅徐元身②收养,供其读书,年青时参加忻代宁公团,后由阎锡山选送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后投身晋军,治军甚严,阎锡山嫡系。1926年阎锡山联奉倒冯,乘势拿下绥远。王靖国驻防包头达10年,垦荒水利兴学,有些政绩,1934年升任十九军军长,人称“绥西王”。1949年,太原战役期间,王靖国声言誓与太原共存亡,4月24日城破被俘,1952年病逝于战犯管理所。
西同川人告状,惊动了“邢牛续汉梁莱芝”,宏道方圆都知道这句俚语,是指三位名门望族大乡绅。
二、邢牛、续汉、梁莱芝”
邢牛,名维周,字斌丞(1877--1944)生于崞县宏道镇西社村(现属定襄县)一贫寒农家。16岁赴代州岁考秀才,无力深造,回乡承父业,进宏道皮坊打工,没几年自己开了皮坊,善于经营,声名远扬。在宏道南门外购置宅院土地,拥有数家店铺、田地二百余亩,年收入数千大洋,存粮上千石。
清末内忧外患,邢斌丞常与续西峰聚商国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兴学制枪,招募义勇。1911年10月29日太原首义成功,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都督。当时,续西峰组建忻代宁公团,邢斌丞任崞县分团长,11月28日在原平镇祭旗誓师,北伐大同。中华民国成立,公团解散,续西峰、邢斌丞返回故里开通广济渠,惠及甚广。
阎锡山与续西峰有隙,借“包头兵变”,逮捕邢斌丞等。待袁世凯死后,在赵戴文等活动下,才于1916年秋出狱。这时候阎锡山也逐步执掌山西军政大权,到处用人,次年宏道古会间,阎锡山亲自登门,然而邢斌丞婉拒,遂奔走于外。
1926年返乡继任广济公司总经理,日益兴旺。
1919年晋北大旱,邢斌丞主动开仓放粮300石,“七七”事变后,邢斌丞又捐粮500石,其捐粮之多,影响之大,震动方圆,东崞县长何延川亲自授匾“抗日英雄,开明士绅”。
1941年日伪占宏道,广济公司经常遭到骚扰而被迫解散。
续汉(1866--1940),名贵楼,字云章,宏道北街人,青年时期参加族叔续西峰忻代宁公团,在弓富魁部任参谋长。民国初公团被解散,回乡经营土地。“七七”事变后,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主张,执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的政策,主动捐献粮款物资和驮骡,支援抗战,支持幼女志先、孙女静卿、芳卿及孙儿健文参加抗日组织,誉为“开明绅士”。续汉长子鹤亭、次子鹤应和四子如楫,在晋军任要职,三女淑先为阎锡圻(阎锡山堂弟)妻。注意,国共双方都有续汉的子女。
梁莱芝,名梁上楹(生卒不详),梁善济(1860--1941)长子,宏道北社西人。夫妻常住老家经营土地,在宏道开设“天赐元”钱庄,人称大善人,有名的乡绅。其父和两弟地位显赫,父亲清末进士,1909年出任过山西省咨议局议长,民初立宪派元老。二弟梁上栋(1887--1956)曾留学英国,出任过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三弟梁上椿留学日本,出任晋北矿务局局长,生意兴隆。其子梁綖武(1910--1977)与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五姑娘)联姻,系三弟极力撮合。民国年间,当过村长,但没找出其生卒年月。
“八大户”都是宏道镇③六街上的,邢牛、续汉名望居前,梁莱芝家在北社,不在“八大户”之列,但在宏道镇上繁华地段有钱庄,人气旺。
三、王靖国铡了四人
明清之前大体是“国权不下县”,县下以伦理乡俗,由乡绅宗族自治。弟兄们各自成了家,也不分家。有的家族七八十人上百人,仍是一大家,从山西那么多大院也可看出来。这么大家族能和谐相处,才是乡村和谐的基石。
民国初推行村政,尤其山西设置区长、村长、闾长、邻长、家长,很细,乡绅已衰落,但是乡绅族长一般都纳入村监察委员会,也就是说名望乡绅族长,在村里还很有份量的。
邢牛、续汉、梁莱芝得知王靖国十九路军抢了同川,没敢怠慢,邀王军长聚宏道镇十字街中心“三盛园”饭店。
邢牛、续汉和王靖国都曾在忻代宁公团任事,当时邢牛、续汉已身居要职,王靖国才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也可算王靖国的前辈了。之后不知是否再见过面,都算老乡近邻,即使不见面,相互的分量一直都清楚。
所以这次见面都很自然随意,无需客套,相互抱拳落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喝得微醺、吃到打嗝,王靖国一扫连日来守城的疲惫憋屈,顿觉天高云淡,神清气爽。邢牛说:“王将军治军甚严,有目共睹。只是抗战以来,守关守城可寡气,抢老百姓倒是挺麻利。”
王靖国闻听,话中有话,脸上挂不住了:“有这事?”这时西同川人走了进来……
王靖国没等西同川人说完,突然叫副官:“马上集合!”
这时队伍集合在北门外,北寺真武庙前,这里立有阎锡山反贪碑,横额“督军兼省长阎示”,碑上书:“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他不可。”这种碑很多人见过,按说县署以上级别才有,可能一些重要区镇也有。
很快队伍集合于北门外,一会儿从四人身上搜查出银元等赃物,被西同川人确认。
王靖国发话:“抬铡来!”
老财主郭清和家有一口大铡刀,慌忙抬了过来,郭清和一听要铡人,直跺脚,后悔不迭,也没办法,忙说:“垫些干草,垫些干草。”邢牛、续汉、梁莱芝也连忙说话:“王军长,还了东西,就行了。”
王靖国脸色铁青,不言语,其他人谁也不敢拦。
人们看到真要铡人,吓得连忙后退,或转过脸去,不敢直视。
一会儿四颗人头落地,分别悬于宏道镇东西南北四门楼上,很长日子妇女儿童不敢靠近门楼。
后来人们传:第二天五明头,在宏道街上挎筐提铲拾粪的,在北寺沟渠里摸出不少白洋,发了一笔财。一定是十九军士兵看到搜查得紧,怕搜出来,趁黑扔到沟渠里的。
如此,血淋淋,不是一次。
民国初年续西峰率部北伐大同时,续明甫(1873--1946,西社人)留守宏道镇任保安社社长,盗匪猖獗,续明甫从东冶搬来康秃子,擒获匪首刘彭山父子,枭首悬挂于宏道北门城楼上。至今还在传:“刀砍刘彭山,枪打槐小子(刘彭山儿子)。”
过去人们好看戏,也好模仿,包文正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没人不知道,这乡村铡人是否受这影响?
当然历史上更惨烈的多得是:
五马分尸、大卸八块、千刀万剐(凌迟)、请君入瓮、扒皮楦草、腰斩、点天灯、活埋,至于人彘、蛊盆、梳洗、滴刑、抽肠、鼠刑、锯刑、铅滴……不可胜数,创造了灿烂特色词汇 。人们在惊愕之余,却不究其因。
后来进社,郭清和这口大铡刀也进了社,到六七十年代还在宏道南街饲养室使用。
王靖国十九军休整数日,接到阎锡山命令,直奔忻口,驻守金山铺,编入郝梦龄中路集团,声势浩大的忻口保卫战激战正酣。
四、也就这擦前搓后各种势力涌向这里,宏道镇不平静了
9月10日,115师到达原平火车站,9月下旬,115师688团赵锦绣到宏道大寺(观音堂)征兵。
10月初,中央军刘茂恩(1898--1983,河南人,军长)向忻口右翼集结,路过或晢住过宏道镇。
10月初,在东冶镇晋东北游击司令部成立,赵尔陆(1905--1967,崞县北三泉村人)任司令兼政委。
10月28日晋东北游击司令部六大队在宏道镇成立。
11月中旬,赵尔陆、舒同主持,在宏道镇成立了定崞联合县动委会,主任刘定庵(1898--1984,崞县西坪人)。几天后,由共产党领导的定崞联合县政府成立,康瑞华担任县长,11月29日,定崞分治,宏道成立东崞县抗日政府,县长何延川(1912--1946,黑龙江人),随即成立军用代办所(筹钱粮)。
赵尔陆召集宏道镇邢牛、续汉、郭以魁、郭铁林等八大户开会,国难当头,合理负担,邢牛捐粮500石,一会儿就捐出2300多石。
妇救会、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自卫队、儿童团等许多组织相继涌现出来。整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宏道兴起。
这期间,金宪章(约1885--1945)新二师和郭如嵩保安大队也不时来扰。
11月3日,两架日机飞临宏道镇,盘旋几圈后,连投掷炸弹十几颗,炸毁民房数十间,炸死数十人。后来在南街两顷地里还剜出一炮弹来(郭尚和说)
1938年春节前,腊月二十九日上午,一架日机又飞临了宏道镇,扔下一颗炸弹,落在离县政府大院不远的地方,炸毁了十几间房,炸伤好几个人,一时间谣言四起,县政府撤离到东社镇。
1941年日军在宏道镇北街大院里盖炮楼设据点,二区区公所也搬到西坪一带。
2015年夏我回到老家,专门到北门外看看,北寺附近早成了商店,依然有些大叔老哥坐着,晒太阳,只是很难听到光绪几年,民国几年的说法了,一辆辆汽车、摩托、电毛驴呼啸而过,说什么也听不清了。
注①:宏道“八大户”的说法影响不小,到底始于何时?“大户”一词,至少在明代小说中已普遍。至于宏道“八大户”的说法,续双杯先生认为:始于1947年宏道土改期间,当时农会根据拥有土地,经阁街张福楼、南街续宝童和朱福全等干部统计确定(一般以拥有200亩以上水地)。
宏道“八大户”如下:
邢牛(1877-1944)
续汉(1866-1940)
郭以魁(1890-1940)
郭以文(1887-1949)
郭官清(1906-1961)
郭铁林(1860-1938)
郭清和(不详)
高吉官(不详)
从以上生卒看,到1947年,己有四位不在世了,不在世还仍列入八大户,说明该户子孙后代仍为一大家族,没有分家。
郝荣廉根据同川抗日故事等资料和东街郭晋明认为,宏道“八大户”的说法,开始于“七七”事变后,核实拥有土地,作为征钱粮数量的依据。
注②:徐元身出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下有一古村落——永安村,系五台望族,曾担任永安村长,常为村公所主持事务,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植树绿化,行善好施,曾收养孤儿王靖国,与徐子珍一起读书,二人同岁,又一同进入保定军校,日后均成为晋绥军高级将领,村民称其为父亲“大村长”。(王靖国担任70师师长、19军军长期间,在永安村买房置地,抗战初期将其母安葬于永安村。)
注③:宏道镇原属崞县,1946年7月划入定襄,1950年3月,复归崞县(1958年12月崞县改为原平县),1954年8月再划归定襄。几次反复,新修县志时两县涉及宏道镇的资料很少,致使宏道镇史,尤其民国史多散佚。少小时围着郭永年老先生听故事,四十多年过去了,只记得片段,看看后记阵容即可知,写这么点小文动静有多大?
“七七”事变,使这一晋北古镇发生深刻连锁变化,本文出现不少人物,多为当地头面人物。若不至于冷落,我会逐步展开。此人及事,或亦出于公之闾。
我写阎锡山,阅读量达万及数万,有人转到今日,能上八九万。写老家风物,也就一两千。其实我说的人不同,事不同,理是一样的。
世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有人懂你说出的故事,而是有人懂你说不出的故事。
一味追逐大人物,是文风的媚俗,关心周围人之常,才意味着进步。
【后记】承张学明、续八宝、李吉民、温峰著、续贵津、续双杯、张福根、续彦廷、郭继中、郝荣廉、王焕亭、郝振福、赵林伟、续世琴、刘连锁、李青光、徐新伟、陈云田先生,郭尚和、郭晋明、党俊虎老哥,赵心宽、田建富、邢瑜亭老同学,鼎力相助,深表谢忱。
参考:续八宝主编《西社续氏家谱》、李吉民著《往事如昨》、郝荣廉著《赵尔陆传》(未出版)、郭凌云主编《槐村堂郭氏宗谱》(郭效武提供)、邢俊贵《辛亥革命先驱邢斌丞》、续勇斌《致敬续氏抗日英雄们》、《原平县志》,《五台县志》。
本文应属文史性散文,虽查阅走访函询有日,然而山有险阻,路无坦途,地广而能遍游历?史久而人生短暂。尚存疑虑,犹恐失实,若见之,务请留言留址,以期格物致真,预呈谢意。图片未注明来源,皆源于网络,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刘俊喜,晋北同川人,高级讲师,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口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建设和教学,喜欢文史树木星宿探索,时有物外之趣。文见《山西工人报》《大同日报》《电力建设》《太原道》等媒体。
原创,首发于《太原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