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江总督,清朝九位级别最高的封疆大吏中的一位疆臣——马新贻,是清朝死于行刺最高级别的官员了。两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朝廷的“钱袋子。所以这个位置,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是什么。
虽说两江地区因为十几年的动乱,已经是百废待兴。但是这一地区被曾国藩平定之后,还是很快趋于稳定,并且迅速有了发展和起色的。更为关键的是,彼时的时局已经今夕不同往日,两江靠近沿海地区,正是西方列强的商品和思想渗透最为严重的地区。
这意味着,相比于国内的其他地区,这里即便乱过,但是恢复平静之后,其发展的势头还是不可阻挡的。而马新贻作为慈禧的人,进入到了曾国藩曾经平定的地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在私底下掀起了一场大的风浪。
朝廷的钱袋子,看管之人却死了
马新贻是从1868年接任两江总督的,在此之前两江总督的位置是空缺的,一直由江苏巡抚李鸿章兼任。虽然总督比巡抚高一点,但是两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而且,马新贻接受两江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被平定4年了。两江地区百废待兴,马新贻此刻接任,压力甚大。
但是接任两年之后,谁都没有想到马新贻会被刺杀,1870年8月22日这天,正是夏天酷热的时候,马新贻去了总督府旁边的训练场地,观看了清军的日常训练,而后步行返回了衙门门口。就在此时,刺客张文祥伪装成一个送信的差役,一刀刺进了马新贻的肋旁。
马新贻没有当场死去,到了第二天才重伤不治。这件事朝野震动,当时的江宁将军魁玉赶紧上报了朝廷,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也是吃惊不小。虽然是两宫听政,不过大事都还是慈禧说了算,她立刻下令魁玉兼领两江总督,而后严审刺客。
不过这种事,用脚后跟都能猜出来没啥结果,人已经被杀,不管有没有幕后主使,目的已经达到,所以任凭怎么严审,刺客张文祥就是什么都不说,审问的急了,他就说刺杀马新贻,是因为他不仁不义。这理由太牵强或者太虚,根本构不成刺杀的理由,可实情张文祥就是啥也不说,这可急坏了魁玉。
由于得不到任何的结果,慈禧太后十分震怒,毕竟这可是堂堂的封疆大吏,说被杀就被杀了,而且还是在总督府的衙门口。如果背后没有主使,他一个小小的刺客怎么能够混进来?所以慈禧立刻又下令张之万协同会审。
张之万当时任漕运总督,之所以被命令去审理此案,是因为他和死去的马新贻是同榜进士,所以这里面有一定的同年之宜。慈禧的内心一方面是希望此案赶紧查清并了结,另一方面,她又不希望东南地区再生出什么幺蛾子来。
然而审理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张文祥从前做过土匪,后又当过海盗,而马新贻在做闽浙总督的时候,曾经大量的缉捕海盗,使得张文祥的很多同伙都被杀死了。所以张文祥这才想要杀死马新贻,以便给自己的同伙报仇。
张之万就将这样的审理结果,上报给了朝廷。这个结论听起来逻辑很合理,可是从马新贻的身份角度去看的话,事情还是没这么简单。慈禧心有不甘,但是她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思来想去之后,慈禧只能咬着牙把那个人派出去了。
那个人就是曾国藩。
投鼠忌器才被调离两江
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之后,被授予一等毅勇侯,而且可世袭罔替。但彼时的曾国藩已经不仅仅是位极人臣,更重要的是,他手里握有重兵。在清廷看来,曾国藩如果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拥兵自重,清廷可以轻易地被其反噬。
不过清廷可以庆幸的是,曾国藩不是那样的人,在太平天国被剿灭之后,清廷对于接下来的事宜处理,曾国藩对于朝廷的意见和命令可谓是唯命是从。湘军事实上被就地解散了,但是曾国藩手下那些有功的将领,也都被加官进爵,成为了各地区的实权人物。
所以,即便曾国藩对朝廷是唯命是从,即便曾国藩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现,可朝廷对他还是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地将其放任。太平天国被剿灭之后,曾国藩曾经短暂地接任过两江总督的职务,但是很快就被朝廷调离到其他任上去了。
因为至少在慈禧的眼中,曾国藩是“不老实”的。别看他表面唯首是瞻的样子,当初攻破南京的时候,太平天国库藏的大量银两,曾国藩可都没有上缴国库。这一点虽然曾国藩给出了合适的理由,但是在慈禧看来,其中很大的一笔财富都被曾国藩私吞了。
当然,这些也不过都是慈禧或者说清廷的猜测,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但也正是这种猜忌,所以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曾国藩才迅速地被调离了,就是因为担心他在当地坐大。然而掉了一个没有湘军背景的马新贻前去,却被人刺杀。这难道不让人浮想联翩吗?
如今事情处于胶着的状态,慈禧的内心很清楚,要想彻底了解其中的真正内情,还必须得曾国藩前去才行。毕竟,两江地区有很多曾国藩的旧部,只有他去,才能拿到朝廷想要的结果,也只有他去,他的那些旧部也才可能把知道的情况都说出来。
于是,在张之万上报审理的结果之后,慈禧又派了刑部尚书郑敦谨审理此案。而且,又将曾国藩从直隶总督任上调到两江总督任上。慈禧的要求再明确不过,一定要将此案审理清楚。但是,曾国藩在接到朝廷的调令之后,却称病迟迟不动身,一拖就是几个月过去了。
这让慈禧很是不快,但是曾国藩这么做,其内心也有诸多的想法。当时已经有流言四起,对湘军背景的人员,甚至包括曾国藩他本人都不利。因此从曾国藩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他能躲开就尽量躲开,如果躲不开,能拖就拖。
曾国藩是官场上出了名的“痴傻”之人,所以对于他施行的“拖字诀”,慈禧也无可奈何,只好再下第二道命令,这时曾国藩才慢悠悠的到南京上任去了。
但是到了南京任上,曾国藩依旧采取的拖延战术,他并不去调查案件,每天只是在家里看纪晓岚写的志怪小说。直到刑部尚书郑敦谨来了之后,曾国藩才调阅案件的卷宗,协同刑部尚书会审。
可即使如此,郑敦谨也能明显地感觉到曾国藩在“拉胯”。审理的时候,郑敦谨一马当先,像是个“大前锋”,而曾国藩不管什么事情,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不管就不管。于是,郑敦谨卖命的审理了半个月,还是一无所获。
虽然郑敦谨是堂堂的刑部尚书,可他很清楚,两江地区其实是曾国藩的天下。试想曾国藩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已经是出了名的“老油条”,他对于案件竟然如此的不上心。郑敦谨心里也有了数,想必这背后的一些事情不能深究。
所以,郑敦谨最后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说之前张之万审理的结果是正确的。慈禧得到这个消息,内心估计更是如火山喷发般恼火。
可惜曾国藩树大根深,又在两江使她鞭长莫及,而且也没有什么把柄拿捏住他。最终,马新贻不管是不是慈禧的人,慈禧都得接受他不明不白就死去的事实。
此后,刺客张文祥被凌迟处死。曾国藩虽然没有再被调离两江,但是一年多之后,他也病逝了。所以,这件刺杀案也就成了真正的悬案。
马新贻被刺的诸多谜团
一个封疆大吏被轻易地刺杀,这让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但是由于彼时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所以这事即便有诸多的疑团,一切也都不了了之了。
一种说法是,当时江苏巡抚丁日昌的儿子和马新贻的一个幕僚为了争夺一名风尘女子,发生了冲突,事后马新贻将丁日昌的儿子抓了,而丁日昌出身于湘军系统,所以这里的湘军系统策划了对马新贻的暗杀。
另一种说法是慈禧对曾国藩的怀疑。慈禧认定曾国藩的属下在攻破太平天国之后,肯定藏匿了不少的宝藏,所以才调马新贻到两江任上查此案。由于这牵扯到了湘军系统的利益,所以马新贻才被暗杀。
无论是哪种说法,事情看起来都对曾国藩不利。也有人说,这件事本身就是曾国藩在背后默认的。不过从事实上来看,曾国藩本人绝对不会傻到去落人口实地做这种事情。
但是曾国藩又非常清楚,虽然自己离开了两江,可两江地区还有自己很多旧部,马新贻要是真的调查了他们,这些旧部可能确实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而自己是湘军系统事实上的核心人物,这件事一旦发生,不管自己在哪里都难以摘除干净。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拖和赖。曾国藩当然不会去深入彻查此案,得罪了旧部不说,也更容易让朝廷怀疑自己的能量依旧还在。
采取拖着不处理的方式,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这都是一件可以糊弄过去的事情。对慈禧来说,虽然她清楚这背后有阴谋,但是由于要依仗曾国藩,所以也无可奈何。而对于曾国藩的部下来说,正是因为吃准了朝廷和曾国藩的心思,所以才敢把事情做得这么绝。
说来说去,马新贻不过是曾国藩和慈禧博弈下的牺牲品罢了。不管他有没有在查湘军系统,因为他让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所以最终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死去。审理此案的刑部尚书郑敦谨,也正是因为透过此案看到了官场的黑暗,所以事后就辞官回乡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