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那里全是一片一片的尸体,黄色衣服的是日本人,灰色衣服的是自己同胞,满眼望去,望不到头……”

时隔多年,孙英杰老人仍记得当时的场景。当时的他作为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兵站仓库员,参与打扫了一片格外惨烈的战场——台儿庄战役的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记住了台儿庄战役作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第一次大捷的光荣,却也记载下了台儿庄战役中国军伤亡约五万人这血淋淋的数字。这持续约一个月的战斗,是二战中的又一个“绞肉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由战士们的血肉铸就而成。

战前:周总理动员李宗仁打胜仗

抗战初期,由于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和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抗日主战场形势不容乐观。从七七事变爆发开始,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短短不到半年,国土损失大半,国民党军牺牲战士百万人,却没有过一次胜仗。一时之间,日军战斗力几乎被神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中国人民都急需一场正面战场上的胜利,一则打击日军侵略的嚣张气焰,二则给予全体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但这一仗并不好打。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彼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已经失了心气,面对日军时未战先怯的情况常有。

值此危局,时任中共驻武汉代表团副团长周总理与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同志等人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必须动员国民党军在徐州地区打一次大胜仗,以挫败日军锐气,扬中华之军威。

徐州地处要冲,位于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交汇之处,徐州若失守则武汉危矣。国民党将徐州战区划为第五战区,在此陈兵数十万,司令员之职原本由蒋介石亲自兼任,后因南京失守蒋介石主动辞职,由李宗仁接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在徐州地区打一个大胜仗,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宗仁此人算是国民党中颇有将才之人,且与排斥异己的蒋介石素有不合,并不十分赞同蒋介石在战局上一味防守的做法。这也就意味着,说服李宗仁出战的难度较低。

事不宜迟,就在李宗仁仍在武汉时,周总理便驱车前往他的官邸,真诚而恳切地提出了希望国军在徐州一带打一个胜仗的建议,并从民族大义、徐州地理优势等多方面进行了说服。

当时的李宗仁态度未置可否,便踏上了前往徐州的飞机。但经周总理缜密分析,没有拒绝其实也是一种态度,说明李宗仁其实正在权衡利弊得失的犹豫之中,只需再稍推一推,便有机会让他出战。

李宗仁的犹豫并非没有道理:彼时蒋介石为保留自己的力量,利用最高统帅特权,将自己的“嫡系”部队全部南撤,留在徐州前线的军队人数虽不少,却都是“杂牌军”,训练程度不高,互相之间不熟悉,装备也比国民党主力军差了一筹。领导这样的军队,李宗仁没有打赢的把握。

在分析清楚李宗仁的心理后,周总理决定推他一把,坚定李宗仁的信念。1938年3月9日,他对即将赴徐州就此事向李宗仁转达中共方面意见的张爱萍同志说道:

“你要直接向李宗仁做工作,劝李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之间,坚决同日军打一仗,一定要帮助他下这个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照周总理指示,张爱萍来到徐州后立刻面见李宗仁,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经验说起,直接指出台儿庄作为战场的可行性,又晓以民族大义,终于让有些优柔寡断的李宗仁下定了打这一仗的决心。

在两人谈话的最后,李宗仁坚定地向张爱萍表示:“请您转禀周副部长,他的意见很好,请听候我的捷音!”

张爱萍离开徐州、回武汉复命的次日,李宗仁便召集前线将军,就与中共方面共同拟定的作战方针,部署了台儿庄布防事宜。

在整个战役期间,国民党内部常有声音劝李宗仁撤回安徽,在二线指挥战斗。不同于大部分国民党军官,李宗仁毅然坐镇徐州绝不动摇,对前线士气起到了极大鼓舞作用。

3月3日,随着临沂炮火声响起,台儿庄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揭幕:临沂与滕县的血战

临沂与滕县分别位于台儿庄的东北部和西北部,是台儿庄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国民党战士们在这两地为守卫台儿庄浴血奋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

3月2日,板垣征四郎部大举进攻临沂,企图以此为突破口直扑台儿庄。3日起,拥有绝对制空优势的日军开始飞机轰炸,并以排炮射击、坦克掩护步兵的方式向临沂守军阵地发起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前线守卫的虽然是蒋介石心目中的“杂牌军”,却都是有抗日救国之心的铁血军人。3日至5日间,守卫在一线的孙敬祖团长指挥第二三二团,杀退了日军足足七次冲锋,并将伪军刘贵堂部击毙大半。直到5日损失实在太大才不得不撤离前沿阵地。

二二九团则则沿汤河北上,抄袭日军左侧背部队,并在铜佛官庄一带展开激战。战斗中,二营营长汪大章以下八十余人壮烈牺牲。他们的牺牲换来日军被迫放弃刚刚占领的部分前沿阵地,回撤到汤头镇。

一时进攻不顺,日军调来了更多炮火:3月9日,坂本支队五千余人在十余架飞机、三十多门大炮、六十多辆装甲车掩护下试图“平推”中国守军阵地。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守军拿出了“誓与临沂共存亡”的决心,利用天然屏障沂河,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数次重创日军,坚决守住了阵地。

为减轻台儿庄作战压力,张自忠部接急调,昼夜急行军90公里,于12日下午抵达临沂西北部,并于14日拂晓向日军右翼发起猛攻,收复了部分阵地。

16日,张自忠部与猛扑的日军在刘家湖阵地展开了临沂一战中最为惨烈的厮杀,刘家湖阵地四次易手,茶叶山、崖头阵地三失三得。

这场拼杀整整持续了三昼夜,参战的第五十九军一线部队营长伤亡三分之一,连长、排长全部被迫换人。第一一三旅二二五团七连官兵全体以身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的牺牲不是没有回报的:17日黄昏时分,趁日军得不到飞机支援且不善夜战之际,国军三个团发起全线反攻,激战一昼夜后消灭渡过沂河全部日军,又以压倒性优势拿回了刘家湖等阵地。在左侧翼配合进攻的军队占领了日军兵站,获得了宝贵的粮草、弹药、辎重等资源。

在临沂保卫战第一阶段战斗中,张自忠、庞炳勋两部通力合作,击溃日军三个联队,毙敌三千余人,击落日军飞机一架,坦克六辆,缴获步枪两百余支。

李宗仁高兴得通电全国告捷,报纸更是称之为:“抗战开始以来可以特书大书的一件事……增我抗战中之光荣一页。”

日军很快以更大规模兵力再次进攻临沂,4月11日,在死守临沂近五十天后,这里终究还是被日军攻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一战中,国民党军队付出近万伤亡,连续三次挫败有“钢车”之称的板垣师团的进攻,毙伤敌人五千余人,成功阻滞了板垣师团南下,打出了“杂牌军”的声威。

就在临沂战斗进行的同时,台儿庄西北的滕县进行着一场更为惨烈的保卫战。

论兵力,滕县甚至要弱于临沂,这里仅有李宗仁紧急调来的川军22集团军残兵——在调来临沂之前,这支部队已经在晋东战场上同日军作战四十余天,伤亡过半,到达滕县防守时全集团军总共只有不到两万人。

滕县的战斗开始于3月9日,在日军优势装备的打击下,滕县外围在短短几天内失守,至3月15日滕县战斗已经成为守城之战,但此时城内真正的战斗部队只有不到两千人。

守城师长王铭章通告全体官兵:“我们决定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日黎明起,日军以15吨重炮8门、坦克及装甲车百余辆、飞机五十余架的架势发起了对滕县的狂轰滥炸。

在炮火声过后,我军守城部队据城墙之险,以步枪、手榴弹击毙了一批批日军先锋队、突击队。

装备上的绝对弱势决定了这注定是一场用鲜血堆起的战斗;

南城城墙率先被轰塌,出现一两丈余大缺口,740团团长王麟率部前往拒堵,与日军展开贴身肉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王团长身中流弹身亡;

东南城角也被轰开一个大缺口,日军以七八辆坦克为掩护冲了进来。国民党守军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两辆坦克,炸死日军五十余名。为将这股敌人彻底驱逐,东南城角守军全部战死,150人预备队仅有14人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日下午,师长王铭章和参谋长赵渭宪在一阵密集扫射后应用殉国。滕县内仅余小股部队各自为战,顽强抵抗日军直至18日午后。

据统计,仅16、17两日,日军便在滕县投放了3万余发炮弹。国民党王铭章部付出大部阵亡的代价,守卫滕县108小时,击毙日军1500余名,为台儿庄战役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壮烈:大刀手榴弹对抗飞机坦克

临沂、滕县两城虽失守,却为台儿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且两战中歼灭了数千日军部队,也为台儿庄战役营造了有利条件。

进攻台儿庄的日军部队中,第十师团属于日本陆军甲种师团,有“日军现代化部队样板”之称。为扬长避短,台儿庄守军尽力避免正面冲突,用手榴弹和刀片与其展开巷战和夜袭。

属于西北军的第二集团军,几乎人手有一标志性的大刀。这些大刀有四五斤重,可以砍断碗口粗的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榴弹,特别是集束手榴弹,是在缺少反坦克武器的时候唯一可以对付坦克的方式。据统计,在台儿庄大战中,仅31师便使用了30余万枚手榴弹。战斗后台儿庄地面上散落的手榴弹蛋皮有10厘米厚,满地都是手榴弹木柄。

在巷战最为激烈的4月3日和4日期间,数百名敢死队员身上绑着手榴弹,手握大刀,白天巷战,晚上偷袭,这才成功在日军占领台儿庄四分之三的情况下,将日军赶出了这座城市。

参与过台儿庄战役的战士回忆,当时街道里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日军在各地蹲点把守。战士们只能推倒山墙前进,推不倒的划就在墙上掏枪眼射击。往往敌我双方只有一墙之隔,双方直接上手互相夺枪。

日军战报重记载。中国军队27师80旅士兵藏在狭窄的散兵壕中“决死勇战, 全部守兵顽强抵抗直到最后。”日军曾试图劝降,但无一人应答。这批总数约250人的战士,用生命换来了66名日军士兵阵亡。

4月3日夜,李宗仁悬赏十万大洋,组织敢死队夜袭敌军。战士们大喊:“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当日本人的奴隶!”

27师师长黄樵松亲自组织了20名敢死队员,并写下一首《榴花》作为绝命诗,其中“英雄效命咫尺外, 榴花原是血染成”一句,是对战斗最真实的写照。

176团3营营长忤德厚组织了40名敢死队员,成功夺取城西北角后,仅有两人生还;91旅旅长王冠五组织57名敢死队员与日军贴身肉搏,生还者仅13人,其中一人返回途中自杀,因觉得自己没完成任务。

激战一个月后,中国军队成功守住了台儿庄,即便是日军都不得不感慨:“四小时下天津, 六小时占济南, 小小台儿庄, 谁知道竟至于这样困难!其惨状实为人间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台儿庄中,埋葬了五万余具忠骨,以及一万余敌人的残躯。守城31师师长池峰城幸存了下来,战斗结束后,他拿着雨布在地上捡战士们的碎尸体,一边捡一边流眼泪。

彼时的台儿庄,无墙不饮弹,无地不浸血。战后回到台儿庄的人们发现,原本黄色的土地变得黢黑黢黑,一下雨就有了血。

五万余战士的生命换来了台儿庄大捷,换来了中国军队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战斗力与气节。今日之中国,已经无需用这样惨烈的方式证明自己,但我们更需铭记这场惨烈战斗,铭记是多少无名烈士的鲜血,换来今日中国之独立,换来今日中国人民之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