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以拿来与人交换?

——傅佩荣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有个高手名叫欧阳锋,号称“西毒”。

西毒”想要称霸武林,苦练各种功夫,最后走火入魔,竟然忘了自己是谁。

他深深为此苦恼,逢人就问:“我是谁?”

别人说:“你是欧阳锋。”

他赶紧再问:“欧阳锋是谁?”

每当读到这一幕,总让人对他由讨厌转为同情。

暂且不必同情欧阳锋,我们若是自问“我是谁”,除了姓名之外,你还能肯定什么?

1

被遮蔽的自我

现代人面对“我是谁”的质疑,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以“我在做什么”来界定“我是谁”的问题。

于是,人们见面时的第一件事是交换名片,名片上印的头衔是自己的工作与角色。

不过,这种看似自我介绍的方式,反而使自己隐藏起来了。

譬如,假使别人看到我的名片上印了“哲学系教授”,就能够认识我吗?

隔行如隔山,在大多数人眼中,恐怕很难想象,拥有这种职称的人每天在做什么事。

同样,你看到名片上那些总裁、总经理、秘书长,就真的知道这个人吗?

因此,光知道名片上的头衔,只能使人进行归类,而在某一类别中,这个人的自我,反而被遮蔽了。

2

钱买不来的个性

第二种方式,以“我在买什么”来界定“我是谁”的问题。

这一点在当下最为明显。

商业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往往受到资本影响。

广告上说,穿出个性、玩出个性、吃出个性,甚至连减肥美容都以明星来号召。

这一切商业手段都在暗示大家,可以用钱买到自己的个性。

若非如此,就很难解释数千人排队抢购某款手机的现象。

他们参与排队的行列时,等于找到自我认同的途径。

一旦买到了,就像取得了一张身份认证,至少暂时不必担心“我是谁”的难题了。

但是,商业社会的花招千奇百怪、层出不穷,若真的想以“我在买什么”来安顿自己,很难不陷于“疲于奔命”的困境。

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最怕比较,一旦陷于比较之心,羡慕、嫉妒、抱怨、憎恨等情绪都出来了。

人生若是如此,岂不是太无趣了?

3

宁可做我自己

人生真的要如此吗?

当然不是!

古人早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晋朝有一对朋友,分别叫做桓温与殷浩。

两人从小就是朋友,长大后分别从政,各有发展。

桓温善于带兵作战,升到大将军之位,权力与职位都在殷浩之上。

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物非常重视大家的品评,包括口才、风度、机智等,都要区分等级。

桓温知道自己与殷浩的名声差不多,算是同一层次,所以常常存着一争高下的心理。

他认为自己从小胜过殷浩,现在更是志得意满,就对殷浩说:

“你老兄跟我相比,大概不行了吧!”

殷浩很客气地回答说: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意思是说,我和我自己来往已经很久了,还是宁可做我自己!”

4

独一无二的生命

这一句“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真是掷地有声,千载之下尚有余震。

何必羡慕别人?

我有自己的性格与成长经验,不论遭遇是好是坏,一切喜怒哀乐都是我在承受与体会。

我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以拿来与人交换?

人在肯定自己的特殊性时,自我意识立即浮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认真地考虑与抉择,并且愿意为自己的言行后果负起相关的责任。

与其崇拜别人,不如藉此激发潜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脚踏实地跨出每一步。

多彩多姿的世界是靠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人所塑造的,我又怎么可以缺席呢?

只有从珍惜自己开始,才能活出个性。

只有从肯定自己开始,才能正确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傅老师经典著作《哲学与人生》

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

先生书房正在热卖!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下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右下角在看,与更多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