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带着压抑的心情,看完这则《县中学生现状:每天在校超17小时,精神科挤满中学生》视频后,不仅透由华北某县学生的现状,了解到当下县城、或者其他教育匮乏地区的教育状态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天赋不够,时间来凑”这样的方式,真的好吗?

或许对于城市中的孩子,尤其是一些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并不会感觉到那种紧迫到骨髓的感觉。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些县城的家长们有些傻!但如果把我们换到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真能做的比他们好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县城的孩子,尤其在北方那些相对偏远,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县城里长大的孩子:走出去——已经成为了他们,或者家长们的一种执念。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通过高考考出去,是唯一一条成本最低的路径!

可是,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这些地方,尽管他们用着和城市里其他孩子一样的课本,但老师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里不是说县城的老师们不好好教孩子,而是那些优秀的老师,更愿意待在生活条件优渥的城市里。

或许,他们并没有对“县城”有所偏见,只是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也有子女,自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生长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

只是,对于县城的孩子而言,未免对他们有些不公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对他们而言,高明的老师,他们没有;诸如快速记忆法、思维导图、专注力训练这类提升基本能力的课程,没有人给他们教授,他们又当如何?除了依靠延长时间,他们又能拼什么呢?

起得越来也早,睡得越来越晚,压力越来越大,就是他们现在的状态!对现在的他们而言,即便是被我们戏称为牛马状态的”996“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压力,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同学的,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自身!

家长开明的,自身心态好的,或许这些压力会转化为动力,可那些家长"爱唠叨"、”爱抱怨“,自身情绪缺少宣泄,或调节的孩子,就会被困在枷锁中难以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我前些年去甘肃会宁,这个坐落在陇中,拥有40万常住人口的县城,曾经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为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了大量学生,又被称为“高考状元县”。

当地教育部门的人在介绍经验时,讲到了“十二字真言”——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这里的孩子,尤其是高中生,基本六点半就要开始早读,晚上十点左右离校,至于老师们,则到的更早,走的更晚。

或许,这就是大量县城孩子们的常态吧!只是有些人取得了结果,有些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压力下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究竟该如何帮这些困在“压力”枷锁之中的孩子,减少压力,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多方面的努力!

  1.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被看见”!及时予以鼓励,给孩子以正向激励,让他们拥有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2. 鼓励沟通和倾听:无论是家长或学校,都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用于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减缓压力。
  3. 鼓励兴趣爱好: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论是音乐、舞蹈、书法,即便是体育运动,也能够帮助孩子缓解学习上的压力,调节自身状态。
  4. 提供情感支持:家长及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缓解压力,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的关键。让孩子相信,无论将来如何,家始终都是他温暖的港湾,家人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条——帮助孩子寻找高效学习方法,摆脱低效努力,让所谓的“苦学”,变成“乐学”、“好学”,比如高效的记忆法、思维导图、灵感写作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