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家门口的思政课” 教学研讨会,聚焦AI赋能思政课,深入探索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不断提高红色育人新成效。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可依托九龙山革命纪念地丰富且极具历史意义的红色资源来开展思政教育。“这里有七处旧址,包括革命历史展陈中心、中共花桥党支部旧址、中共新余县委旧址、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花桥暴动旧址、九龙山工兵厂旧址、苏维埃被服厂旧址,还有红军战壕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墓、红军洞、红宝树、仙姑潭(红军泉)等。大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精心打造并开通研学旅游线路,以红色走读、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等为载体,沿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举办展览,以图片、实物等资料全方位展现革命历程;开展讲座、论坛、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红色历史;引入沉浸式红色故事剧场体验,让参与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热血与艰辛;组织红色主题文化活动,激发情感共鸣;安排品尝红军餐,让人们在舌尖上回味艰苦卓绝的岁月。通过这些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地让参与者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
俞少华老师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家门口的思政课项目建设情况及成果。他提到,要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新余市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教育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通过融入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让红色文化精神滋养学生成长;另一方面,推动红色文化与产学研、大中小幼学校紧密结合,形成党建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全方位构建依链而建、为链赋能的组织体系,促进红色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创新转化,实现红色文化与教育的协同共进,创造社会价值与教育价值双赢的良好局面。
因传统思政课受场地、师资限制,内容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引发深度共鸣。大家纷纷表示,“AI赋能思政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一是教学创新。AI技术为思政课注入新活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精准把握学生个性,实现个性化教学;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增强学生体验感。二是教师赋能。AI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负担,使其能专注于教学创新和学生关怀。教师也需要提升智能化素养,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设计。三是实践应用。江西工程学院已开展相关实践,如利用AI助教实时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黄琴老师认为,积极开展VR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能够开创思政改革新局面。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生动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参与革命斗争,极大地增强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为传统思政教育注入科技活力,助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更高效、更具感染力的教育效果。
此次研讨会为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同时,它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助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肖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