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晚,厦门海峡大剧院,吴晓波的第十场个人年终秀如期进行。

“行于可行,止于当止”。吴晓波说,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年终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年后的今天,我个人依然认为吴晓波是迄今为止中国写作商业史最好的作家,没有之一。

虽然不读商业财经类书籍有很多年,但我的书架上迄今仍然放着吴晓波的《大败局》、《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和《腾讯传》,随手可取。

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这位最为著名的财经作家和财经丛书出版人在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以及他的个人创业史。

196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吴晓波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新闻系,和前《南风窗》和《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是同班同学。

毕业后的两人虽然同时都被保研,但他们也同时选择了不去读研,而是分别去了杭州和广州。

1990年代是中国纸媒逐步走向巅峰的成长时期,进入新华社的吴晓波被分配到工业组,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

秦朔去了《南风窗》,成了这本曾经是中国最畅销的政经新闻杂志的编辑,继而担任编辑部主任、总编辑。

20年后,吴晓波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财经作家,秦朔则是当年中国传媒圈足以呼风唤雨的超级大佬。

他们也都曾是商业畅销书作家榜上的常客,但虽然都是商业写作,吴晓波记录着时代的商业群像历史,而秦朔更多倾向于价值观的输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纪之交,还在《经济观察报》的许知远正在学习如何用《纽约时报》的口吻报道中国,但正是他的写作让我对商业报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让我在25岁的那年走上了一条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21世纪的头十年,《南风窗》、《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以及《财经》和《中国企业家》是我几乎每期必读的报刊,也是我此后成为商业记者的最大动因。

2002年,以《大败局》的写作和出版名声大噪的吴晓波成为贝塔斯曼的签约作家,我刚刚办了贝塔斯曼图书会的会员卡,每周都从他们邮寄过来的图书目录中挑上几本。

那一年,许知远离开《经济观察报》游学美国,他在头年出版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引发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写作的浪潮,全球视野和忧患意识成为那个时代精英写作的样本。

已经改为半月刊的《南风窗》发行量接近百万册,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政经杂志,这年的秦朔在总编辑的岗位上已经干了5年。

秦朔在这年也出版了两本书,《大变局》和《感动中国》,但并没有进入畅销书的榜单。

互联网在新世纪开始逐渐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公共讨论空间BBS是中国最早一批网民日夜流连忘返的阵地。

天涯论坛涌现了中国最早一批极为“严肃”的精英网民,他们以知识的渊博和专业扎实著称,很少看到今天这样随处可见的“黑子”和“杠精”。

2000年,中国GDP增长率在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后再次进入“8”时代,并在2007年达到惊人的14.2%。

商业浪潮不可避免地到来,一批批追求“自主、自由、自立”的商业媒体精英纷纷出走和独立创业。

2005年,畅销书作家许知远以联合出版人的身份参与创办了那些年中国最有质感和品位的《生活》月刊,定价为50元人民币一本。

这本标榜“中国都市知识精英专享的优质精神读物”的广告杂志有着非常广泛的高端消费品客户,诸如珠宝、汽车、腕表、洋酒、高定服装等等,丰厚的广告收入也滋养了众多优秀的创作者加入其中。

我保留了从2006年至2010年中的十期,它们如今被卑微地放在我的矮几上,成为花架的一部分。

2008年,《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牛文文离职创办了全新的《创业家》,以及创业者“黑马会”。

三年后,《中国企业家》社长和中国企业俱乐部创始人刘东华也成为一名创业者,他创办了以服务企业家和创业者学习成长和资源对接的商业机构“正和岛”。

2009年,胡舒立离开她亲手创办和担任主编长达11年之久的《财经》杂志,另起炉灶创办财新传媒,标志着中国传统商业媒体的衰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切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2009年8月,微博的上线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越来越便捷的讨论方式,和曾经宽容的讨论尺度与空间,成就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201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辉煌时代,创业、拥抱互联网是那个时代的标准关键词,年轻和富有朝气的商业媒体精英们成为最早一批弄潮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传媒精英和作家们成为知识输出的主力军,从微博到微信公众号,从图文到视频,从视频到直播。

共享空间、社群运营、线上电商、知识付费、情绪价值……一切都可以成为获得丰厚利润回报的商业因子。

2015年,吴晓波开启了他长达十年的年终秀演讲直播,“逻辑思维”和“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也在那年开始了他《世间的朋友》跨年“脱口秀”。

那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年代,和一个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的激情年代,即使创业路上有诸多波折,但总能迅速爬起来重新出发。

打不死就不服输,活着就是干,追求的就是人生价值。

而十年之后,我们却迎来了彻底不一样的2020年,猛回头,人间早已换了模样。

2020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9.86亿‌,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越来越多在家中憋闷的国人成为短视频内容的浏览者和参与者。

下沉的市场、愚蠢的剧情、夸张的表演、虚假的信息,更快捷的内容获取方式,却为网民打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的茧房。

读书变成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辟谣反成了互联网的日常。

那些早已拥抱互联网的写作者和知识分子精英们,也在短视频浪潮的冲击下成为这些内容平台中的少数人和落寞者。

一个辉煌的精英写作时代正落寞地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