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志

风流志

关注
29粉丝
15关注
188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9枚勋章

3次获得编辑精选

数风流人物,还看风流志

  • 浅谈教育概念
    2024-06-13
    4跟贴
  • 一个人只要有了心气,无穷无尽的烦恼就会远离他
    2024-06-13
    1跟贴
  •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小滴虽微,渐盈大器
    2024-06-13
    1跟贴
  • 那些年,我的夏天是这样度过的
    2024-06-13
    1跟贴
  • 教育常识:家长如何做才能减弱以至于避免儿童出现攻击行为?
    2024-06-13
    1跟贴
  • 夏日炎炎不及内心炽热——寻找自己的道,回归生活
    2024-06-13
    1跟贴
  • 夏日炎炎不及内心炽热——寻找自己的道,回归生活。小满已过,芒种将至,白昼益长。
    正午时分,万物静止,我打开门窗,一阵凉风袭来,今日天气尚好。 小区里一片浓荫,寂静无声,院墙内部树木茂盛,叶翠花艳。 我拿起冲好的茉莉花茶,打开本子,提笔写下此文。 道可道非常道。我记得大学时就对老子、庄子、周易等感兴趣,特意在图书馆借阅、抄写了这些老庄经典的部分内容,学也没学明白,发现自己不是学哲学的料,悟性有限,再加之有些杂事,就放弃了学习。 而今多吃了几年的盐、多吃了点生活的苦,想来又翻出了老庄,少了功利的心思,不求甚解,粗读泛读,也是看如今能明白多少,开解自身,修身养性。 行万里路,生活是最好的解药。迟来的自省,寻归本源终是自己的道。 二十有余、年近三十,我才学会自我反抗、学会寻找自我使命。对比古人,我是惭愧的。一路在约定俗成的既有价值观下卷考试,有幸成为小镇做题家,从小县城到家乡地级市读高中再到外省省会城市读大学。从高中起,就开始体验不同,历经三观方面的重塑。看似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实则却在无数个平行世界里穿梭,在前行的路上亦有伙伴,但更多的时候是独自前行、独立探索。坦白讲,在面对阶段性的重大关口时,我迷茫了,这既是因为当下时代变迁剧烈,也是因为我出身和见识的局限。 就客观因素而言,无论是自己的家世、还是个人的智力等都是不可控的因素。 而我年少离家也意味着离家越来越远,家乡不过是自己或喜或悲的聊以寄情的存在,终究是抵达不了的彼岸。 在外随波逐流式的卷考试,考研失利如同当头一棒,算是半打醒,不够努力、不喜背诵或许不够匹配。继之选择了半推半就的就业,学生思维和职场狼性思维严重对冲。 职场环境下的确存在不够光明的部分又遭遇不济,在浅池里遇上王八,消磨的不仅是时间更是自己身上的意气风发。 多项尝试,转向考公,幸运的是上岸异地,一度以为找到自己的岸。但岸中还有岸。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考虑诸多问题:婚恋等。同事相处相对友好、工作也还可以应对。但是每每看到万家灯火,下班时空荡的楼道内心会泛起涟漪。是个大俗人独自在他乡,无数次内心想起的是自己的小情小爱,思念的是在他乡的爱人。 俗人未能免俗。在无数次的纠结下,与爱人、父母沟通了放弃上岸的想法,爱人不仅表达了理解也表达了支持。可是父母尤其是妈妈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当时的自己犹如在火上烤,备受煎熬。时至今日吧,还未后悔当时的抉择,勇敢的做个大人。综合考量下,做出了离岸的选择,承担自己的选择,岸上风景千般好,不如适合自己的本心。看似放弃了一朵花,同时拥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人世间》唱到,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人像雪花一样飞很高又融化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不管人世间多少沧桑变化,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我亦是选择踏过千重浪只为守在爱人的身边。谁敢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从小镇做题家到上岸人再到离岸人,从随波逐流到追逐本心,我想无论在他人看来是好是坏,是如何评价。但是抛开外界,是自我的成长,是属于自己的道。 《庄子·知北游》言,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庄子通过这一故事,说明了道的普遍性。 而我所寻求的道,不仅是关乎个人的道,它也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何种身份、或贫或富,人都是俗人,难脱俗世,在俗气世间生活,看似平常的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等,并不比工作等低多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道的一部分。 道孕育于生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大上,远离的是生活,远离的也是道。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道。道从来就不是空空荡荡的宏观阐述,而是真真实实的可感可悟。 《庄子·外物》言,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从不因家贫而失去了对内在自我的确信,于我而言这是鼓舞,是激励。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并不能从根本上塑造、改变和决定一个人。 故而,人要能够超越于环境困窘。如果一个人因为环境困窘而失去了自我确信,对这个人而言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回归生活寻道,在生活中悟道,寻本溯源,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既然来到了人世间,既然出身于底层,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老娘就要坦然自在潇洒逍遥地走一回。
  •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遭贬后,以潇洒出尘之笔,写潇洒出尘之心胸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遭贬后随缘自适,以潇洒出尘之笔,写潇洒出尘之心胸。上篇我们详细解读了《黄冈竹楼记》。常言道,“读其书相见其为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王禹偁的浮沉一生。
    王禹偁,字元之,巨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相传王禹偁少年时得济州从事毕士安的赏识,“留于子弟中讲学”。济州太守在某次宴席上出上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中无人能对,毕士安“写之屏间”,苦思对句,王禹偁某日在其下写道,“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因此称赞他有“经纶之才也”。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中进士,初任成武县主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端拱元年,被召见入京担任右拾遗、直史馆。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历任左司谏、翰林学士。 淳化二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王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这是王禹偁第一次被贬。 淳化四年移官解州。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太宗至道元年任翰林学士,后因谤讪朝廷贬知滁州,次年改知扬州。这是王禹偁第二次被贬。 宋真宗即位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再次被贬出京至黄州。这是王禹偁第三次被贬。 《黄冈竹楼记》就作于第三次贬官期间。宋代士大夫甚得皇帝尊宠,待遇优厚,政治环境宽松。像王禹偁这样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进入领导阶层,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赵宋王室誓死效忠,即使仕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这就使得北宋被贬谪的士大夫心境与前代类似处境的墨客有很大不同。他们虽有贬谪的困苦失意的牢骚,却轻易不沮丧不沉沦,仍试图舒眉一搏,对前途保持乐观的向往。宋代士大夫贬居期间的这种特殊心态,是王禹偁作此文时的心理背景。因此,即使被贬出京,王禹偁依然对生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闲心去修筑竹楼。 《黄冈竹楼记》通过对修筑竹楼的记叙和描写,表达了作者贬谪后随缘自适、游于物外的思想,但王禹偁并没有对世事完全忘情,表面上看似古井如波,实则充满了激愤不平、积极入世的人生抱负。 《黄冈竹楼记》以“竹楼”点题,典雅萧疏之意已扑面而来。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理想的象征。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为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之人格,展露隐逸之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黄州之地多竹,这就自然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并没去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去描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 古往今来,描写亭台楼阁的文章多矣,而王氏所记却独独钟情于竹构之楼,真是妙出机杼。实际上,他所写的楼就是他的“心灵宅宇”,在这种命意的基础上,本文不厌其烦地写此楼非同寻常的特征:第一节交待楼由竹构成,故名竹楼。第二节详细地描写在竹楼中可以领略到种种别处所无法领略到的清韵雅趣。第三节写楼的主人由于居此楼而产生的“谪居之胜概”,进而别出心裁地举出历史上的四大名楼来与竹楼作比,衬出竹楼之不俗。和四大楼的高华富丽相比,竹楼实在寒伧至极,然而,高华富丽中藏污纳垢,有说不尽的浮华庸俗,为“吾所不取”;小小的竹楼却有千般雅趣,万种风情。这里用了象征的手法,四楼之高华象征着如庙堂之高大,其上也有部分朱紫的腐败;而竹楼却是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地位虽如竹楼一样卑小,但拥有竹的高洁、狷介、昂然自信和恬然自安。至此,我们似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大记特记这竹楼了。这一点,和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大记特记那现实中小小的西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黄冈竹楼记》还具有烟波不尽之妙。在临文之顷,作者的内心异常复杂,遭遇坎坷的嗟叹、昂奋刚毅的自慰以及乐此不疲的自遣搅杂在一起,深思浅叹,淡然道出。通篇写黄州之竹楼,但无处不在泻自我之心潮,似断若续,似有若无,感情的一个个奇峰都淹没在平淡的语言外表之下。如最后一段关于竹楼存留时间的抒述。首先引用竹工的话:“竹……稔”。从“噫”字开始,植入人生之叹,叙述自己频繁迁徙的经历:“吾……未知明年又在何处……!”件件数来如密云压顶,由乐转悲却含蓄不露。作者在此处构成了一对情感矛盾。通篇皆谓爱竹楼,此处却言竹楼易朽,表露了对世事无凭的哀伤。文章最后以“…与我同志…”峭然绾住蕴含不尽,极系念又极旷达。作者于此寄托殷殷厚望,表面看希望后之与我同道者,能续修竹楼使其至于不朽;而实际上是希望后之同志理解自己的心志,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官位名利皆可朽,唯有人生大志可以不朽也。
    史海钩沉
  •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遭贬后,以潇洒出尘之笔,写潇洒出尘之心胸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遭贬后随缘自适,以潇洒出尘之笔,写潇洒出尘之心胸。大家好,本期我们说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是《古文观止》的宋代选文之一。
    原作题目应为《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般选本皆作《黄冈竹楼记》,这里我们选择从众。“记”原以叙述为主,但在宋代散文中普遍加重了议论成分,仅供网友参考,不是专业教学。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达任所,不久修建竹楼二间,同年八月十五日作文以记。 史载,王安石曾谓“《竹楼记》胜《醉翁亭记》”(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被公认为天下妙文,而王氏却以为此文超过《醉翁亭记》,原因何在呢?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黄岗之地多竹,大者如椽(chuán),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从竹说起) 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屋椽。竹匠把它剖开,挖去里面的竹节,用它代替陶质瓦片,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椽(chuán):安放在檩(lǐn)上支架屋顶的木条。 刳(kū):削剐。 陶瓦:用陶土烧的瓦。 比:连。如鳞次栉比;其崇如墉,其比如栉。(出自先秦诗经·周颂的《良耜》)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里,披着鹤氅衣,戴上华阳巾,手拿《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除世俗杂念。眼底除了江水山色之外,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 被:通“披”。 鹤氅(chǎng)衣:用鸟羽编织的衣裳,指道服。 华阳巾:道士的帽子。 《周易》: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称为《易经》。 世虑:世俗的念头。 第:只。 胜概:优美欣悦的景况。 稔(rěn):庄稼成熟。庄稼一年一熟,所以古人称一年为一稔。十稔即是十年。 至道:宋太宗年号(995—997)。 乙未岁:指至道元年(995)。 至道乙未岁:公元995年。这一年孝章皇后死,王禹偁私下议论应以旧礼殡葬,以讪谤[shàn bàng]罪被贬滁州。 翰林:官名。王禹偁做过翰林学士。  出:贬谪。  滁上: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这年王禹偁从翰林学士被贬为滁州刺史。 丙申: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 广陵:州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丁酉: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西掖: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别称。997年,真宗即位以后,王禹偁上书言事,提出谨边际,裁冗兵冗吏等事,被召还,在中书省任知制诰。 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998)。这一年,王禹偁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得罪了宰相,被贬为黄州知州。 除日:旧历除夕,大年三十。 齐安:指黄州,郡治在今湖北黄冈。王禹偁这年因编写《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所不满,被贬。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嗣:继续,接续。 葺(qì):修理。 庶:表示希望的虚词。  常言道,“读其书相见其为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王禹偁的浮沉一生。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宋史·王禹偁传》)相传王禹偁少年时得济州从事毕士安的赏识,“留于子弟中讲学”。济州太守在某次宴席上出上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中无人能对,毕士安“写之屏间”,苦思对句,王禹偁某日在其下写道,“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因此称赞他有“经纶之才也”。(详见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初任成武县主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端拱元年(988年),他被召见入京,担任右拾遗、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zhēn]》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来历任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淳化二年(991年),庐州尼姑道安诬告著名文字学家徐铉。当时,王禹偁任大理评事,执法为徐铉雪诬,又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这是王禹偁第一次被贬。 淳化四年(993年)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即召回。任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任翰林学士,后以谤讪朝廷的罪名,以工部郎中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次年改知扬州。这是王禹偁第二次被贬。 宋真宗即位(997年),再召入都,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参与撰修《太祖实录》,因直书史事,引起宰相的不满,又遭谗谤,于咸平二年(999年)再次被贬出京城,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是王禹偁第三次被贬。
    史海钩沉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顺应自然,全性得天
    2024-06-12
    3跟贴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顺应自然,全性得天。《孟子·万章下》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柳宗元写作《种树郭橐驼传》的背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山西运城,人们因此称他“柳河东”。 他“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柳宗元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好与人辩论,常把对方辩得心服口服。大家因此钦佩他,连老资格的王叔文、韦执谊也争相与他相交。 此时,韩愈正积极倡导古文,他也钦佩柳宗元,并把他引为知己。柳宗元于是和韩愈一道发起了古文运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而柳宗元则特别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图片 柳宗元(二十一岁)“第进士、(二十六岁)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本文(即《种树郭橐驼传》)即写于这一时期,它是寓言式的,从郭橐驼种树的经验谈起,引申到治国理政的根本方针上。 柳宗元认为,治理百姓应该像郭橐驼种树一样,要“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注重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发达兴旺。为此,作者借郭橐驼之口,揭露谴责了唐朝政令烦苛、一贯仇视骚扰百姓的弊端,弄得百姓为应付官府而疲于奔命,陷民生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见解,表明柳宗元要求革新政治的强烈愿望。 因此,柳宗元很自然而然地就参加到唐顺宗支持、王叔文、王伾主导的永贞革新当中去。这个政治集团积极推行革新措施,惩贪鄙,用贤能,免苛征,恤百姓,企图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企图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等。革新派这一系列改革行为终究引发了强大的宦官集团的反扑。宦官集团先是逼着身染重病的顺宗退位,接着又拿王叔文、王伾集团开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位革新派的干将都被贬到边远州郡去作了司马,史上称之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图片 其中,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年三十三岁)。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柳宗元对自己刚被贬到永州是这样描写的,“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那里当时是个荒凉落后的地方。柳宗元到任的第二年,老母亲就因水土不服、缺医少药去世了。由于柳宗元在永州被监视居住,而无法为母亲扶柩送终。这一年冬天,永州天降暴雪,柳宗元在暴风雪中孤独伫立,却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母亲里。那凛冽的风雪刮到脸上,让柳宗元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于是,孤独傲然的柳宗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时,王叔文已被朝廷处死;可反对派仍不打算放过柳宗元,不断地造谣中伤,连亲友们也不敢理睬他。他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糟,可他并没有屈服!在这一时期,柳宗元写了不少诗文,如《捕蛇者说》《三戒》《送薛存义序》《非国语》《天问》《天对》等,还有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图片 柳宗元来到永州的第十个年头,朝廷召他进京。一同被召的还有另外四位司马。而八司马中的其他人,已有两位死去,一位先自升迁了。(苏轼言,十年生死两茫茫。人之一生又有几个十年,况唐人乎)——不过宪宗对他们仍怀戒心。这一回,柳宗元被移为柳州刺史,刘禹锡得播州刺史。 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老朋友禹锡作连州刺史后,柳宗元终于放下担忧,于元和十年(815年)六月来到柳州。在这里,他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柳宗元爬上柳州城楼,正值风雨袭来,在恶劣的天气里,面对岭树江流,诗人心情愤懑,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跟他一同贬官到漳、汀、封、连的四位朋友。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柳宗元去世后,老朋友韩愈作《柳子厚墓志铭》以记之、传之。 于本文,朱宗洛言,处处朴老简峭,在柳集中应推为第一。” 孙琮认为,读其前文,竟是一篇游戏小文章;读其后文,又是一篇治人大文章。前后改观,咄咄奇文!
    史海钩沉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顺应自然,全性得天。大家好,本期我们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古文观止》的唐代选文之一。
    郭橐(tuó驮)驼,不知始何名。病偻(lóu),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此处为何书其乡?只为欲写其在长安,长安人争迎也)。 郭橐驼,不知他原初叫什么名。由于得了佝偻病,走路时隆背俯身,有同驼峰相似的地方,所以乡里人把他叫“橐驼”。他听了说:“很好嘛!这样叫我正合适。”因此便放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橐驼”。 他居住的地方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边。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反衬一句,为后文埋下伏笔)。 郭橐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豪门富户欲要修建园林或经营水果买卖的,都争相或召或请雇用他。考察橐驼种的树,即使移植的,也没有不成活的,并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是暗中观察、仰慕仿效,却没有赶上他的。 图片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致其性焉尔(本篇之意,显露无遗)。凡植木之性(承上句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欲”字,盖本性欲也)。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孟子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一句提转,上言无心之得,下言有心之失),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此段明他植者莫能如一句理。论种树至此毕,此后入正文,发议论。) 有人问他这当中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使树木具有旺盛的活力并结实很多的特殊本领,只不过能顺着树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罢了。种树的方法,一般来说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要用熟土,土要砸密实,种完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不能成活,离开后就不必再照管它了。栽种时,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这样,树木的天性没有被破坏,它的本性就能得到发展了。所以说,我只不过是不妨害树木的自然生长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使他高大茂盛;我只不过是不抑制和损耗它的果实罢了,并没有什么使它的果实早熟多结的诀窍。别人种树却不是这样,树根屈曲,并把熟土换成生泥,培土时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即使有和上述情况相反的人,却又对树苗爱惜得太过分,担心得太多馀,早上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已经走开了又回过来再瞧瞧。有些更过分的竟用指甲抠开树皮检验它究竟是死是活,摇摇树干看它种得牢固还是疏松,经过这样的折腾,树木的活力就一天比一天差了。这种做法,虽说是爱它,其实恰恰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其实恰恰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的树都不如我。我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sāo),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tún)!’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chuò)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写出俗吏情弊、民间疾苦,读之令人凄然)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 传(zhuàn)其事,以为官戒也。 发问的人说:“把你这些种树的道理运用到做官理政上面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理政可不是我的事情。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做官的,喜欢颁布繁多的政令,似乎是很爱惜百姓,但最终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一天到晚只见衙役来了就喊:‘官府下令催促你们耕作,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快点缫你们的丝,快点织你们的布,抚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击鼓集合百姓,一会儿又敲梆子召集大伙,弄得我们小百姓为招待官吏连吃饭也没工夫,又靠什么让我们人丁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老百姓都十分困苦疲累了。像这样治民理政的办法,同我那些种树同行的做法不是也有些类似吗?”发问的人高兴地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怎样养树,却从中获得了治民理政的道理。”于是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为官理政的鉴戒。
    史海钩沉
  • 夏日炎炎不及内心炽热——寻找自己的道,回归生活 小满已过,芒种将至,白昼益长。
    正午时分,万物静止,我打开门窗,一阵凉风袭来,今日天气尚好。 小区里一片浓荫,寂静无声,院墙内部树木茂盛,叶翠花艳。 我拿起冲好的茉莉花茶,打开本子,提笔写下此文。 我记得大学时就对老庄感兴趣,特意在图书馆抄写,也没学明白,加之有杂事,就放弃了。 而今多吃了几年的盐、多吃了点生活的苦,想来又翻出老庄,少了功利心思,不求甚解,粗读泛读,也是看如今能明白多少,开解自身,修身养性。 行万里路,生活是最好的解药。迟来的自省,寻归本源终是自己的道。 二十有余、年近三十,我才学会自我反抗、学会自我追求、寻找自我使命。对比古人,我是惭愧的。一路在约定俗成的既有价值观下卷考试,有幸成为小镇做题家,从小县城到家乡地级市读高中再到外省省会城市读大学。从高中起,就开始体验不同,历经三观方面的重塑。看似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实则却在无数个平行世界里穿梭,在前行的路上亦有伙伴,但更多的时候是独自前行、独立探索。坦白讲,在面对阶段性的重大关口时,我迷茫了,这既是因为当下时代变迁剧烈,也是因为我出身和见识的局限。 格局有限,选择有限 就客观因素而言,无论是自己的家世、还是个人的智力等都是不可控的因素。 而我年少离家也意味着离家越来越远,家乡不过是自己或喜或悲的聊以寄情的存在,终究是抵达不了的彼岸。 在外随波逐流式的卷考试,考研失利如同当头一棒,算是半打醒,不够努力、不喜背诵或许不够匹配。继之选择了半推半就的就业,学生思维和职场狼性思维严重对冲。是的,从功利角度看必败。职场环境下的的确确存在不够光明的部分,又遭遇不济,在浅池里遇上王八,消磨的不仅是时间,更是自己身上的意气风发。 多项尝试,转向考公赛道,幸运的是上岸异地,一度以为找到自己的岸。但岸中还有岸。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考虑诸多问题:婚恋、父母等等。同事相处相对友好、工作也还可以应对。但是每每看到万家灯火,下班时空荡的楼道等还是会内心泛起涟漪。是个俗人,是个大俗人,独自在他乡,无数次内心想起的是自己的小情小爱,思念的是在他乡的爱人、亲人等。 俗人未能免俗 在无数次的纠结下,与爱人、父母沟通了放弃上岸的想法,爱人不仅表达了理解也表达了支持。可是父母尤其是妈妈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当时的自己犹如在火上烤,备受煎熬。时至今日吧,还未后悔当时的抉择,勇敢的做个大人。综合考量下,做出了离岸的选择,承担自己的选择,岸上风景千般好,不如适合自己的本心。看似放弃了一朵花,同时拥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人世间》唱到,“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人像雪花一样飞很高又融化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不管人世间多少沧桑变化,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我亦是选择踏过千重浪,只为守在爱人的身边。谁敢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身处尘世间 何处不生活 从小镇做题家到上岸人再到离岸人,从随波逐流到追逐本心,我想无论在他人看来是好是坏是如何评价。但是抛开外界,是自我的成长,是属于自己的道。 《庄子·知北游》言,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庄子通过这一故事,说明了道的普遍性。 而我所寻求的道,不仅是关乎个人的道,它也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何种身份、或贫或富,人都是俗人,难脱俗世,在俗气世间生活,看似平常的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等,并不比工作等低多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道的一部分。 道孕育于生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大上,远离的是生活,远离的也是道。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道。道从来就不是空空荡荡的宏观阐述,而是真真实实的可感可悟。 《庄子·外物》言,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从不因家贫而失去了对内在自我的确信,于我而言这是鼓舞,是激励。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并不能从根本上塑造改变和决定一个人。 故而,人要能够超越于环境困窘。如果一个人因为环境困窘而失去了自我确信,对这个人而言真正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回归生活寻道,在生活中悟道,寻本溯源,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既然来到了人世间,既然出身于底层,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老娘就要坦然自在潇洒逍遥地走一回。
    家里那些事儿
  • 海来拉木谈直播,理太偏 芒果连续综艺《歌手》上线,号称全直播全开麦,延续了往年的风格,请来了一众知名唱将那英、汪苏泷等,主打国际化舞台,汇聚国际化歌手。此外,还有草根歌手海来拉木,在抖音抖一抖的席卷下,即使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大概听过他的歌。《西楼儿女》、《不如见一面》、《阿果吉曲》等BGM一响,估计不少人会有应激反应一样。
    有热度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争议,可能有的人觉得他不配上《歌手》,毕竟同台的基本都是资深唱将,他的歌过于俗气;也有人认为他是好的歌者,唱出了好多人的心声,翻翻抖音等平台的评论等,他的确也是有实绩的。 纵观他在《歌手》上的表现,首先不得不说他很会选歌,他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主打安全牌,他不会和汪苏泷等人一样唱新歌、尝试新曲风等寻求突破,而是在舒适圈里打转。 流浪流量,歌唱的是生活 《你的万水千山》、《难道》、《流浪》三首歌殊途同归,元素相似、旋律相似、感情相似,BGM创设了相似的情景,直给的歌词,直发的情感,将情感推到了一波又一波高潮。生活本就不易,而海来拉木式的演唱就像推手,助推有相似情景、相似情愫的人感受并激发情绪进而为他投票。 走过生活,获得流量,飘飘然也 《歌手》让海来拉木的知名度上升,有了主流平台活动的加持,可谓名利双收。同许多草根一样,海来拉木也曾把梦想等美好的词诉说,他也曾遭遇不幸、饱尝生活的苦难,音乐的是他梦想的吟唱。而如今对于海来拉木来讲,音乐更多的是他圈钱的工具。 早上车,早关门 直播上车,严谈直播,焊死车门 ,收割圈钱 赶上早班车,收割韭菜们,反手一举报 草根出身的他成名于直播经济,无疑他是幸运的,行业定律二八法则,身处塔尖的他自然可以轻飘飘,情怀是他的保护色,粉丝是他的挡枪者,圈钱才是他的目的。直言“直播打赏是一种乞丐乞讨的新套路,比电信诈骗来的更防不胜防。” 歌唱的是生活,更是名利。保护的是情怀,更是名利 不可否认,眼下的直播生态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低俗、破坏公共秩序等,这些东西确应被规范。 但是就像有地沟油不会禁大排档,解决技术衍生出的问题,更不意味着要禁绝整个技术。 从历史上看,当有的人要夸大一件事情的负面效应时,最爱扣的一顶“大帽子”便是“带坏小孩子”。 当年邓丽君出现的时候,有人说靡靡之音带坏小孩子; 如今的直播打赏据海来阿木说也会带坏小孩子。 试问一句,小孩子就那么容易被带坏? 同时,我还觉得海来拉木有关“新型乞讨”的说法带有浓浓的偏见,伤害了更多人。 现在从事“秀场直播”的都有些什么人?除了专业歌手、非遗传承人等,还有大量的街头艺人啊! 他们有可能一边闻着油烟、颠着炒饭,一边跟屏幕前的粉丝聊天。他们或许穿着你瞧不上的“奇装异服”,唱着你看不惯的“男女反串”,但他们的背后可能是无数个家庭、几口人的生计。 《长江七号》里,那个文化不高在工地干活,却一心想教好孩子的周星驰曾说,“我们虽然穷,但不乱说脏话,我们不去偷,我们不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不会拿,你要努力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试问海来阿木,这些街头艺人一夜暴富了吗?他们不劳而获了吗?他们只是在人生的缝隙里捡到了一点机会,在老老实实挣钱,在认认真真生活。他们挣的是辛苦钱。他们不过是说来一句“家人们亮个灯牌” “谢谢老铁们刷的礼物”,就变成了乞讨呢? 我觉得海来拉木就是一个早上车、早收割、早举报的人,是当代的陈世美。新入局的民间素人、街头艺人们真的可以谢谢、并问候问候他了。 做人可以讲情怀、讲仁义。在利益面前,当然是钱更重要了。新媒体、直播经济在致富、创富的同时,也如一面镜子,照出严行不一、道貌岸然之徒,陈世美看了估计也会自叹不如。 今日流量,明日黄花。 海来拉木来的时候走的是一条路,走着走着,他便嫌弃起了来路。靠着一批人赚了钱,唱着唱着,演着演着,便自诩高端,打心眼里瞧不起了后边跟他一样走直播道路过来的一批人。 海来阿木也不过是“好像条狗啊。”
    娱乐八卦阵
  • 苏轼好吃茼蒿和槐花 苏轼喜吃茼蒿。当年他被神宗派往汝州任职时,还特地到今天的南京品尝茼蒿,后来只要路过南京,他都不会错过这一口。还曾赋诗:“初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立夏美食大赏# 苏轼好食槐花,为此还特意写过一首《槐花》:“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远山下一处宁静的村庄,夕阳余晖洒落,将每一寸土地都染上了温暖的色彩。牛羊们沿着深巷缓缓归来,仿佛是归家的游子,带着一天的疲惫和满足。老人家心中惦念着那放牧的孙儿,静静地在自家的门口拄着拐杖等着,眼中充满了慈爱。 雉鸡在夕阳的余晖下欢快地鸣叫,仿佛在为这宁静的村庄唱着赞歌。麦苗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即将抽穗的它们,如同青涩的少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蚕儿们已然睡去,它们在梦中编织着未来的希望,而桑叶已然变得非常稀薄,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农夫们扛着锄头,满载着一天的收获回到了村里。他们一路上互诉衷肠,那欢声笑语在村庄上空回荡。这份安逸的农家生活,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生向往,怎不叫人羡慕呢? 我不禁被这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所打动,怅然地吟起了《式微》。那悠扬的诗句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宁静的村庄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番外随记: 陆游喜好荠菜,写过一首《食荠诗》来感慨这滋味:“小着盐醯滋美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饮钵穷家话,妙绝何曾肯受人。”
    诗词爱好者
  • 世界和我爱着你 不要等到想明白了再去做,而是马上行动起来,跳入生命之河,去拥抱这个世界。”
    不要等到亲人逝去才懂得惋惜,而是平常就要好好珍惜身边重要的人; 不要等到生命快逝去才后悔没有好好爱自己,而是享受活着的每一天。 看到这里,如果你仍不理解死亡是什么,那就请想象生命是一条河流。 融入大海那一瞬间,河流就“死”了,取而代之,“海”活了。 我们是河流,而逝者是大海。 虽然永远不会相交,但一直在靠近、融汇、遇见。 我们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如何体验生命的每一刻,如何点燃汹涌的生命力,活好每一个当下,直至抵达终点。 世界和我爱着你。
    家里那些事儿
  • 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勇者无惧,不负此生 龙年快乐,朋友们,给大家拜个晚年。
    年前陆续收到一些读者发来的消息和赞赏,还是挺感动的。有读者说“在这个时代坚持认真更新的公众号,真是一股清流”,真是让我受宠若惊。 每到新年,除了恭贺新禧,免不了要回顾过去。我稍微想了想,2023自己还是有不少收获,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多谋而难断,自然在龙年应得勇字。 生活总有百般困难,难道就因此不做事了吗? 有这个勇字,便可一往无前,知难而进。 我这个性格的人,总想着依靠思虑周全来把周遭事情控制的多一点,尽量把一切事情做到万无一失。 但渺小如我,亦是肉体凡胎,二十余年的人生经验终归有限,哪里能把这万千造化算个透。 世间万事万物,唯有亲历方能收获。就好似爬一次泰山,才对泰山有真切的了解。爬山过程中的疲累、喜悦与收获,会真真切切地经过实践而刻于脑海。 成长向来是在亲历中发生的,不如意也大都寻常。那一往无前虎山行的勇气,不是无谓的孤勇,也不是无觉的莽撞,更不是胜券在握而愿意上前,而是说我心态平和而踏实冷静,在全力以赴后,觉得就算没成、失去,也没什么。 《法华经》说,“又见菩萨勇猛精进于深山”。菩萨的功课是一次次回来,不辞在暗面中掌灯。我这普通人的功课,是在未知的百般滋味的人生中,试炼,品尝,爱惜,进步着。毕竟,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我之谓勇,就是面对生活给予的种种磨砺,有九曲回肠的功夫,不若拿出生龙活虎的行动来,不踟蹰,不退却,去亲历,去创造,如此,曙光便在不断进步与持续成长的路途中了。 在这龙腾虎跃的新年里,为自己写下一个勇字,勇猛果敢,志愿无倦。也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勇者无惧,不负此生。 番外:其实,2024已经过去5个月了。但还是希望各位读者龙年大吉!“此身天地一虚舟,何处江山不自由”,做好自己,快乐有为!
    退休生活圈
  • 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勇者无惧,不负此生
    2024-05-17
  • 《哈尔滨1944》万般皆是命,时代的命运亦是个人的命运! 影视剧题材众多,古偶、言情等基本盘大相对更吃香,随着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狂飙等的播出,刑侦、悬疑等沉重的题材也表现亮眼,受众群体也在扩大,即使胆子小但也架不住剧情、表演吸引人,还是可以夺得不少的关注。最近热议的《哈尔滨1944》,有偶像派杨幂、演技派秦昊的加持,还是博得一些关注的,但总体评价不高,集中在剧本、演技等。
    悲剧人物,有算计但不多 杨幂饰演的关雪是特务科的科长,一出场多少还是有点惊喜的,能感觉到谋求突破的野心,中弹后自我包扎等,算是有股子狠劲,以及回忆姨夫的情节、闻烟等还是有变态的感觉的。但是电视剧是连续性,并不只是靠几个片段可以的,水平一般在几十集的连续剧里还是很容易打会原形的。 关雪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遇上了肯救她性命的卓武,也是却被姨夫带走并糟蹋了。关雪在日本训练也是九死一生,在特务科科长的位子上得来回周旋,上司不信任、下属想篡位。对关雪来说,“这个可怕的世界,从来都道不清是非黑白,真假善恶”。她是个女人,但是在一帮子大老爷们面前,她也只能更狠、更绝。 坚持一点点,前进一大步 秦昊在里面一人演绎两个角色——双胞胎卓文、卓武,两人性格有差异,但都有一颗红心,坚持在为抗日而奋斗,期间没有过动摇,多次执行任务。大概有点难逃定律,两人一人生一人死,多少有点套路化。卓武被小武暗杀,倒在了胜利欢呼的时刻,是死亡也是对黎明的迎接,是幸运的睁眼看到了这个世界本可以有的光明。卓文妥妥的赢家,剧本痕迹明显,假扮卓武混迹于关雪眼前,多次任务刚好未暴露,与胡彬、潘越等人交手,未怎么落得下风,迎接光明并在光明下生活,抒写新的篇章。 各有各的亮点 不输主角 潘越贡献的惊喜满满,作为情报股的股长战斗力一般,但是相对有脑子。可惜的是也是悲剧人物,野心太大,急于蹦跶,押宝压错了,自然是秋后的蚂蚱,就算是没有关雪的算计,依然难有好的结局。在找信的剧情中,潘越算是演技爆棚,亲身上去挖身体找信件的整个动作流畅充分暴露了他的残暴与变态、他只是不擅长枪等,但是骨子里还是变态与人性泯灭的吧,从这个角度看他后面的选择就不会意外。 胡彬表面看这不就是傻白甜吗,一味地舔关雪,也是应了舔狗一无所有啊。说他傻吧可能更多是选错了人,关雪更多是个工具,在她身上人性不多,更别提爱情,就算她向往,爱情对她来说也是奢侈品,甚至会要命。但他也是有自己的聪明吧,多次与潘越的对话中,他的几句话,看得多多少少比潘越透一点。爱是追求,但错爱就是不幸的开始啊,幡然醒悟得不到关雪,但是太晚了,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有所选亦无所选,难逃命运  关凯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关雪的弟弟,他身上有极强的矛盾性,一方面他爱自己的姐姐,另一方面他又不认同姐姐的选择与做法,一方面不希望被姐姐等人保护与教管,另一方面由于能力不强、相对懦弱,无法独立成长。在一种摇摆中度日,亲手杀死特务宁先生,是他自己的决定也是他自己的独立成长,是属于他的高光时刻,是青年人的斗争。而后的死亡对他来说也是较好的归宿,即使面对重重矛盾,在后期依然做出了自我选择。 谢月作为普通的大学生,遇到了卓文、关凯等,他们都给予了她一定的帮助。关雪在其中不只一处表明了对谢月的羡慕甚至是嫉妒,无疑她是幸运的。她遇上了卓文,且没有多少包袱,她有的选。此外,谢月更是她自己,离开卓文,离开哈尔滨,记着卓文的话,凭着信仰、坚持一点点、顽强奋斗,她可以开启新篇章,可以走向光明。 历史抉择,值得记录 历史终究是过去,但有些故事依然会停留在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虽然哈尔滨1944有不少瑕疵,但是勇于影视的方式记录它值得点赞,命运难抵、历史难改,但记录的是过去,但更多的是警示,有些故事不能忘记,值得一代代人用不同的方式去记录下来。 综上,该剧的优点在于其紧张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现。秦吴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饰演一对双胞胎,分别是心思缜密的卓文和性格武断的卓武展现了其精湛的演技。杨幂饰演的关雪也是一个亮点,她的冷血和多疑为剧情增加了不少张力。但是该剧在历史背景和剧情设定上存在一些与实际历史不符之处。首先,剧中出现的抗联队伍在历史上已于1940年撤退到苏联进行改编,而剧中却描绘了1944年山上仍有成建制的抗联队伍存在的情景,这与历史事实不符。此外,剧中人物的命运安排也引起了观众的质疑,一些人物在剧情中莫名其妙地消失,没有合理的安排和结局。在制作细节上,该剧也受到了批评。如,哈尔滨作为一个冰雪城市,剧中却没有呈现出应有的词和行为也受到了质疑。总体来说,《哈尔滨1944》告诉我们,选择很重要,莫在1911年阉了自己踏入紫禁城,同时,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牺牲品,时代的命运亦是个人的命运!总之,《哈尔滨1944》在当下还是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值得一看。
    煮酒论史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