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猪肉刀

无敌猪肉刀

关注
180粉丝
5133关注
1172被推荐
IP属地:四川

14枚勋章

做人文我是认真的

  • 在人多的场合,尽量不要说话
    12小时前
  • 在人多的场合,尽量不要说话
    隔壁单位的同仁到单位来串门,顺便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谈到关于社消零活动如何开展,以何种方式开展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经济数据。 别人都是正经的讨论,有应对措施,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而我一开口就是在开黄腔。 第一句是:要不我们两家联合再开展一次活动,拉动一下经济数据; 第二句话是:反正我们账上也还有些钱; 这两句话听上去完全就是在打胡乱说,一点都不成熟,一点都不慎重。 根本就不像一个具体负责此项业务的人说的话,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没有经过仔细分析说出的话,没有具体实施方案就参与讨论发言说出来的话。 突然想起教父教训桑尼时说的:在人多的场合,不要轻易发言,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因为这样会暴露你的意图,让自己陷入被动。 另外一个分管副职其实就已经在对我暗示,我反倒还不识趣地和他争论关于社消零的活动开展的一些举措,相当的不明智。 突然发现,今天不该说话。 在今天这个场合,你完全可以不用发言的,又不是多正式的会议,也没要求你一定要发言。 不说话,还不会那么被动,这下好了,你已经说了要跟人家一起开展下一步的活动,你难道好避开人家单独行动吗? 你说你账上还有些钱,这下你打算给人家多少活动经费呢?给少了,人家不高兴;给多了,其他活动的经费必然会被削减?你把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通过这次教训,一定记住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算经过仔细的调查,发言时也要谨慎、慎重。 在人多的场合,在有外人的场合,说话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说话。 即便非得要说,就说些生活上的;工作上的事情,不要轻易参与讨论,要讨论,也要慎重考虑、周密思考之后再说,带着具体的解决方案去说,不然,就是在说一些大话,空话,废话,这可不是儿戏。 如果可以,尽量一句话都不要说,免得给自己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真的发现,自己在说话方面是有些欠缺,首先是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自己不能很好地把控;其次是在一些人多的场合,自己老是会说一些想展现自己、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话,这些话一说出来,马上就能感觉到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不接地气,很容易暴露自己,让自己陷入被动。 如果自己真的在说话这方面缺乏天赋,那就尽量少说,甚至不说,总可以避免因说错话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吧?
  • 你焦虑的是,即便自己当下竭尽全力,对未来目标仍缺乏一种掌控感
    1天前
  • 你焦虑的是,即便自己当下竭尽全力,对未来目标仍缺乏一种掌控感
    有时候,总觉得一天要干两件“大事”心里才舒服,才觉得对得起今天的付出,才不算浪费时间。 这个“大事”要么是单位LD安排的,要么是上级部门安排的,要么是群众急切期盼的...等等。 有些大事迟迟没有按计划办成,并不是自己想拖延,自己找借口推迟,而是,只要你在那个岗位上,就会面临很多待处理的事项,待解决的问题。 但一天的时间就只有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以及八小时正常上班时间以外,其实时间是不多的。 正常上班时间,又不得不处理一些琐碎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形成了我完成“大事”的障碍,如果我要完成计划中的“大事”,我必须把这些障碍清理干净,才具备完成大事的条件,通往完成大事的道路上才畅通无阻,才能心无旁骛专心处理大事。 有时,一心只想着完成大事,对途中意外涌现出来的小事,总是显得不耐烦,对处理这些小事显得没有耐心,总是觉得它们妨碍了自己将要完成的大事,他们是自己通往成大事的路上的绊脚石。 可能,有时还是太着急了,心态没有对,导致情绪不稳定,一心只想着那些重要的大事。 可是,只要你在那个岗位上,那些小事也是你应该完成的事项,是你应尽的义务,是你无法避开的责任,不能因为大事小事,就成为你只干大事,不干小事的理由。 饭要一口口地吃,急是急不来的。 事情也只有一件一件地干,不可能一口气就把所有事情都干完。 还是性子太急了,总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不太现实。 正确的做法是,不着急,沉住气,一件一件地把事情干好。 你总是焦虑,当下做的事情是不是太少,做得是不是不到位,对未来宏大的目标来说,是不是不能完成? 况且中间还要经历那么多的意外和波折,其实,你还是太焦虑了,当下,就以你一个人的能力和能量来说,你能完成那些任务和挑战,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至于,对于未来宏伟的目标来说,是不应该焦虑的,因为他是分解到每一天的工作量之中的,不会因为你的焦虑,就能对目标有所改变。 你焦虑的是,即便自己当下很努力,即便自己每天都竭尽全力,对未来目标也缺乏一种掌控感,仍然觉得目标触不可及,无法实现。 至少不敢说志在必得。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其实,你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失败才是常态。 你焦虑未来,其实是不对的,尽管未来取决于当下,但是,当你反思你当下的时候,发现当下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并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并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并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虽然,不够完美。 既然当下,你并没有太多缺憾,你就不应该对未来感到焦虑。 因为,你能把控的,只能是当下;正是这些无数的当下,构成了未来。 既然做好了当下,又为何要焦虑未来?
  • 为什么喜欢安静?
    2024-11-12
  • 为什么喜欢安静?
    因为安静可以让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嘈杂的环境中,我无法整理自己的思绪,很多即时涌现的灵感,很多转瞬即逝的灵感,我无法让他长久保留在脑海中,让这些灵感在我的脑海留下痕迹,并最终让他形成文字记录下来。 如果错过,我总是很懊悔,就像丢了500元一样难过。 不是说这些灵感就只值500元,而是说那种丢失后很遗憾的感觉。 如果可以,任何人都希望自己不丢失任何一样东西,更何况,是稀奇无比的灵感。 所以说,安静的环境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些脑力劳动者来说,写作更是脑力中的脑力,更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才能维持住源源不断的心流,才能使写作的过程顺畅下去,不被任何外界的事物打断。 其实,干任何事都一样,在干的过程中,都希望一拉到底,从开始到结束,顺畅地干完,不被中断、打扰。 写作也一样,只是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了。 很多时候都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想与人说话,不想与外界交流。 倒不是自己有自闭症,而是在这种安静的状态下,自己思考的效率更高,很多事情能够想得更明白、更清楚。 安静的环境其实能带来很多好处,尤其是在提升自我方面。 长期坚持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独处,将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通透、越来越睿智。
  • 从整体上来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
    2024-11-11
  • 从整体上来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
    很多时候,点餐的时候,自己明明吃不了这么多,但还是点了不少,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喜欢那些丰富多样的菜品。 点菜的时候往往是眼睛在思考,眼睛在决策,点哪个菜品以及点多少,看起来喜欢就点了。 但真正决定能吃多少的是自己的胃。 真正参与决策的器官眼睛无法精准估计自己的食量,真正能决定自己食量的器官胃又无法参与决策,到底该点多少食物合适。 是不是很讽刺?眼睛大,肚子小。 我自己就经常犯这个错误,摊开菜单,每个菜品都很喜欢,即便剔除掉一些,也还剩很多自己喜欢的菜品,这样点下来,就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胃能承受的量。 对打包回来的剩菜,就没有在菜单上看起来那么有食欲。 打包这个动作,也仅仅只是安慰一下自己的良心,吃不完也不要浪费。 但最后还是被浪费掉了。 因为不想吃剩菜。 所以,每次自己在外一个人吃饭时,都尽量克制,能少点则少点,尽量做减法,心里感觉需要点3个菜,就尽量减到2个菜,因为按照直觉去点3个菜的话,最终会吃不完。 在按直觉点3个菜的基础上,减一个菜,2个菜的情况下,往往不会浪费。 还有在几个人聚餐时,为了控制自己的食欲,自己保持克制,不参与点菜,这样就不会多点,导致吃不完浪费。 其实,从浪费到克制,中间有一个过程的,也并不是一步到位。 就是眼睛和胃有一个协调配合的过程,这个动作协调好了,也就不会浪费了。 才开始,不知道点多少,很正常。 点的次数多了,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一个练习和适应的过程。 其实,有好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就像点餐吃饭这个过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器官眼睛和器官胃全程参与。 同理,一个组织机构完成一件事,也是需要机构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组织机构如何高效精准地完成一件事? 首先是在决策过程中,完成这个流程的各个部门要充分地参与决策,这样才能使整个流程透明,使参与的部门明白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以及自己的职能职责是什么。 如果单独地,只让流程开始的那几个部门参与决策,对于流程末尾的几个部门来说,可能流程就不是那么的透明,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不是很清楚,这样就会威胁到整个流程的顺畅,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完成。 总之就是,我们应该从整体上协作配合以完成整个工作,而不是各干各的,只要自己完成了,就不管别人了。 这样将会造成整个工作流的堵塞,和畸形; 好的地方完成得非常好,坏的地方非常糟糕。 所以,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从整体上来考虑整个工作流的组织架构,从整体上来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寻找最优解,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 要相信时间和习惯的威力
    2024-11-10
  • 要相信时间和习惯的威力
    昨天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同事因为牙疼,本来吃得好好,不得不提前离席,去敷药止痛。 另一位同事说,他也犯有牙痛,有次实在痛得遭不住,冒着脸部偏瘫的风险,在没有任何止痛措施的情况下,自己把牙拔掉了。 其实,从他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来看,牙痛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都是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因为他们平时都没有用心地爱护牙齿,都没有按时地漱口刷牙,不牙疼才奇怪了。 为什么我可以这样自信地说他们牙疼是没有养成按时刷牙的习惯? 因为我和他们年龄相仿,甚至比他们几个还要大点,除了小时候因年龄小自己没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导致牙疼了一两年以外,成年以后,几乎从未出现过牙疼的情况,无他,就是坚持每天刷牙而已。 养成习惯以后,只要一天不刷,就会不舒服,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这么多年,没出现过牙疼。 好的量变积累出来的是好的质变。 就比如你天天跑步,肺活量肯定比别人大,身体肯定比一般人健康,精力也比别人要充沛,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与其他人不一样,显得更有活力,更年轻,这就是长期锻炼带来的结果,不是某一天心血来潮抓紧时间锻炼就可以改变的,是长期积累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 坏的量变积累出来的是坏的质变。 比如刷牙这件事,如果长期不刷牙,那么牙齿最终是要疼,是要坏掉的,毫无疑问。 又比如一个每天只吃零食,只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不喝白开水,平时也不锻炼的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是迟早的事,是可以预见到的,这些都是坏的量变的积累引发坏的质变的结果的事例。 我们要相信时间和习惯的威力,很多每天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经过日积月累,最终会变成一件改变我们的大事,或好或坏。 执行日积月累,慢慢改变这个动作,我们更应该把他用到好的地方,比如拓展一门技能,如写作,打球等;很多当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可能达成的目标,经过每天一点的积累,每天一点改变,最终也会达成,是不是很惊喜,很意外? 其实一点都不惊喜,也一点都不意外,只要你每天完成了既定的积累和改变,哪怕量很小,达成目标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不会有什么意外。 只要我们养成习惯,每天改变一点,每天前进一步,日积月累,最终也会达成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水滴石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比起自由,冰冷、挨冻算什么,顶多是小事一桩。
    2024-11-08
  • 比起自由,冰冷、挨冻算什么,顶多是小事一桩。
    在有着光滑的地板,明亮的灯光,舒适温暖的食堂内,刷刷视频、看看小说,与朋友聊聊天,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 毕竟,室外温度接近零下,风一刮,寒气直透身体,在外面多待一秒钟都是对自己的惩罚。 由于宿舍内没有地热,开着电炉也无济于事,实在太冷,一坐下来就要冻僵。 时间还早,怎么打发睡觉前的这段时光? 没办法,就只好到食堂这个既温暖又有WIFI的地方来了。 到了食堂一看,跟我有一样想法的人不下5人,其中一个是LD,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 我带了笔记本电脑,摊开电脑,插上鼠标电源,开机开始看小说。 看了会小说,实在闲不住,开始看视频。 由于大家都把自己的手机音量调得很小,自己也不敢把视频音量调得太大,尽量压低声音,免得吵到别人。 由于LD也在食堂,觉得看视频不太妥,又继续看小说。 食堂里的桌子较矮,笔记本电脑屏幕又太小,小说的字体又不够大,必须把头凑近屏幕才看得清,这样就要弓着身子,时间一长实在太难受,想直起身子,播个视频听听了事,但又担心声音太大吵到身边的LD和同事,真是两难。 表面上看食堂是个很舒适、很安逸的环境,但是,这里是不自由的。 不像在自己寝室里那么自由,尽管自己的寝室有点冷。 但在自己的寝室里,想看视频、想看小说,可以自由切换,不必顾虑他人的感受,不用考虑是否会打扰到他人,因为寝室就自己一个人。 但自由归自由,冷也是真冷。 就看你,是要自由还是不想受冻? 不可能既舒适安逸,又自由自在,同时满足既要又要的条件。 终究,还是无法忍受在食堂那种异常安静的、生怕打扰到别人的气氛和那畸形的坐姿,回到了自己那冰冷的寝室中。 在冰冷和舒适安逸的两个环境中,我选择了冰冷的环境,倒不是说,我违背人的天性,不喜欢舒适安逸的环境,只是,比起舒适安逸的环境,我更喜欢自由罢了。 比起自由,冰冷、挨冻算什么,顶多是小事一桩。
  • 与父母矛盾的焦点在于
    2024-11-07
  • 与父母矛盾的焦点在于
    近几年来,与父母的矛盾越来越多,与他们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了。 不是不尊重他们,不是自己变得有钱有地位就看不起在农村的父母了,最主要的可能还是自己的认知改变了。 与父母矛盾的焦点在于我与父母在某些事情上的认知的不同,或者说在某些事情上我与父母在认知上有差距。 比如在父母养育我这件事上,我与父母的认知有差距,这方面主要是我的认知不足。 我始终觉得,父母养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自己是父母的子女,父母就是该对自己好,就是应该无条件地满足自己提出的各种要求,也不管家里有没有那个物质条件。 但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经济主要靠养猪、养蚕以及种点粮食来维持,父母让我们一日三餐吃饱,把我们抚养长大,供我们读书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已无法满足我们更多的要求。 时常在抱怨,父母没有让我上到一个好学校,毕业时也没通过关系帮我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 但是,站在父母的立场和角度来看,以一个农村家庭的条件,没让我们兄弟俩饿着肚子,把我们俩供到大学,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已经超越村子里绝大部分的农村家庭了,为什么你还那么挑剔呢? 好的东西要靠自己去争取啊,再说,就算没有上到一个好的大学,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啊?并不能以这个理由自暴自弃啊。 这方面是我自己的认知不足,没能体谅到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把这些事情看成理所当然, 另一方面,对我离开家乡,在外工作生活方面,父母与我的认知存在差距。 父母觉得,你大学毕业了,拿着大学文凭,找工作手到擒来,轻而易举,很快你就应该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要不然,就是你自己没本事,好吃懒做,不求上进,不给家里争气。 问题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自从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开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已经是越来越严峻。 更何况我这种三流学校的毕业生。 但父母不管这些,你就是大学毕业生,你就应该在一个有空调的办公室里,不被风吹日晒,领着不菲的薪资,干着体面的工作。 就好像离开家乡的几千公里以外,我求职,工作的地方,到处有公司、单位在招聘,满地是钱,只要我想,我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富有。 现实是这样的:早九晚五,在人才市场连续肉搏一个月,勉强找到一个愿意接纳应届毕业生的、薪资低得惊人的工作。 这也不能怪父母,他们的认知有局限性,因为他们这一生的主要生活经历都只限于家乡农村的那方圆几十公里,听到的、看到的都仅限于这个范围内。 你能指望他们给你在外面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提供意见建议,算了吧,还不如提高自己效果更快。 另一件事就是我与父母在婚姻这件事上的认知不同。 父母总以为,我现在年龄不小,应该马上找一个结婚生子,完成人生大事,就算给彩礼也在所不惜。 问题是,随便找一个结婚,不管我跟对方合不合适,给一大笔彩礼,负债买一套房子,这是在完成他们的心愿,并不是我的意愿。 我为什么要跳进一个别人人为制造的坑里面去,然后下半生苦苦挣扎? 这是在惩罚我自己啊。 很多骗子就抓住大龄青年父母的这个急切的心理,被骗婚、被骗彩礼的太多了。 就像当年高考那样,平时成绩还可以的我,高考发挥失常,进了一所三流的学校,如果他们能对我有点耐心,不在那催促我赶紧去上一所大学,只要去,随便一所学校都可以,再给点耐心让我复读一次的话,恐怕不是现在这种结果。 现在的经历与当年是何其相似。 所以,现在,我反抗了,不再听他们建议了,不再让他们安排了,把他们电话和微信拉黑了。 仅仅只是想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及未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合适做什么。 不能因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亲情的束缚,就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以致按父母的意愿来干自己的事情。 现在,只想跟随自己的内心,任她万般催促,也要顶住压力,静下心来,慢慢决定,慢慢选择,选好,选对,选自己喜欢的。 免得将来后悔了,不知是谁造成的。 如果是自己选的,那就没什么好后悔的。 人还是要对自己负责,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 为什么要工作?
    2024-11-06
  • 为什么要工作?
    有三点原因。 一是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至于随情绪的波动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东一下西一下,以致一事无成。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只要不上班、不工作,就有大把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从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以大多数人的自控能力,在不上班、不工作的情况下,想要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上搞出点名堂,其实是很难的。 为什么? 因为人性决定了,人都是好逸恶劳的,既然有大把的时间,为什么不先把自己伺候安逸了,再去想兴趣和爱好的事情? 结果就是大把的时间被浪费掉,原计划、本该做的事情却一点都没做,情趣和爱好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忘得一干二净。 一旦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与享受安逸以及其他一些事项的优先顺序都会被重排。 工作的时候觉得很紧急很重要的事情,到了没有工作、拥有大把时间的时候,就觉得已经无关紧要了,反正有的是时间,结果就是很多本该快速解决的事项,被一拖再拖,最后无疾而终,被淹没在时光的黄沙里。 二是有份工作,可以让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到工作上,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人一旦空闲起来,就会东想西想,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消耗自己,让自己变得焦虑和急躁,整个人充满了负能量,反而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如果不去工作,一个人整天宅在家,时间久了,就会与社会脱节,活成一个孤岛,尽管都是讲一样的语言,但是别人说什么,讲什么,你可能完全不理解、完全跟不上。 三是参与工作可以使自己融入社会,改善自身的物质条件。 一旦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自己置于工作环境,就不得不与人打交道,这无疑会提高自己与人打交道、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得到锻炼,使自己快速成长,融入社会;最最重要的是,工作期间,不仅打磨、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技能,还得到了劳动报酬,挣到了钱,改善了自己的经济条件,让自己活得有尊严。 有的人可能会说,自己就是不想工作,不适合工作,不想当打工仔,自己适合做生意,当老板。 可能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是想自己做生意,首先自己要有本钱;其次自己要有那个能耐;第三,还要有合适的经济环境; 其实,做生意才是最需要能力的,同时运气也很重要;不是光有本钱就可以的。 可能有的人误以为,做生意,只要有启动资金就万事大吉,躺着数钱数到手抽筋。 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很多能力不弱,人缘很好的老板最后也亏得倾家荡产,说明什么? 说明做生意要考虑的因素更多,风险也更大,成了,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不成,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如果只是单纯地打工,完全不用顾虑那么多,你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至于公司的盈利、亏损、环保以及经济下行不得不裁减人员等棘手的问题,都与你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 其实,打一份工与自己做生意有相通的地方,都是在做一件事,目标都是把这件事做好,做到极致。 如果一个打工人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并且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相信,即便是自己单干,自立门户做生意成功的概率也要比别人大得多; 他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的习惯,打磨锻炼出的工作技能,与不同人打交道、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拼搏进取的精神,相信在他创业过程中,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出生农村、小学学历的她,在富士康工作近二十年后,才出来创业并一举成功。 即便是创业,王来春也没有脱离之前的代工行业,而是选择在之前自己从事的行业深耕,可见之前的工作经历对她影响之深,为她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经历和创业成功密不可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段在富士康的工作经历,能开启她后来的创业之路; 也很难说,她在富士康代工行业工作近二十年后,出来创业,能在其他行业取得成功。 这样的人能成功,一点都不稀奇,他们并不是通过指定、定向培养出来的,他们是经过这个社会的优胜劣汰筛选出来的,这样的能力和优势是无法被剥夺的。 你不能指望一个连自己本职工作都干不好的人,或者说甚至连一份正式工作都没有的人,能创业成功,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这样的人缺乏的并不是一个创业的机会,而是缺乏创业所必需的各项技能。 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这样的天赋异禀的人能创业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 但这样的人太少了。 你要相信这个社会的筛选机制,如果一个人能创业成功,相信他干别的事也一样不会太差。 定下心来好好工作吧,它能让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也能让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到工作上,减少不必要的内耗;还能让你融入社会,改善自身的物质条件。 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将提升我们对抗自身惰性的能量,让我们越活越闪亮,越活越通透。
  • 那几年,如果有个健康的身体
    2024-11-05
  • 那几年,如果有个健康的身体
    小时候,身体弱,经常生病,时不时就感冒。 一感冒就吃药、打针。 到最后,打针吃药根本不管用,非要输液才可解决问题。 那时候的农村,不像现在一样看病有医保报销,生病了都是自己花钱看病。 每次一生病,父母就发愁,不只是担心我身体的问题,更是担心家里经济问题,医药费的问题。 某些时刻,我在想,父母,特别是父亲,非常希望我SI掉吧。 从他看我的眼神里,让我感觉到了厌恶和鄙弃。 是的,是我给他添了麻烦了,是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问题是我也不想生病啊,我也不想打针吃药输液啊。 人的悲苦并不相通,即便他是我父亲。 那个年龄,活得小心翼翼,免得遭父亲嫌弃。 可越是活得小心翼翼,身体越是不听话,越是要生病。 我就像是上天派来索债的一样,让一家人看了都讨厌,特别是父亲。 要是遭外人嫌弃,也想得通,他是自己亲人,一样的嫌弃我,仅仅因为我经常生病。 他也想不到好的办法,阻止我生病的办法。 由于不停地感冒,不停地生病,我的身体越来越弱,慢慢地发展成一种叫鼻窦炎的慢性病,说起来是慢性病,但对人体的伤害一点都不小。 表现出来就是头昏、头痛,压迫的那种痛;鼻塞,咳嗽,眼睛近视; 得这个病的时候,正在念初中,面临着升学的压力。 经常去看病,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渐渐地,自己也变得没有信心了。 一方面是自己对治好这个病没有信心,鼻窦炎这个慢性病困扰了自己起码有一年多时间,这一年多来,伴随着头昏、头痛,大脑就没有清醒过,记忆力下降得很厉害。 另一方面是由于缺课太多,自己已没信心把失去的那些课程补回来,从原来班上的前几名,一落千丈,跌落到末尾。 心有不甘,但又无能为力,看到别的同学每天开开心心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玩耍,心里好羡慕。 要是自己能战胜病魔,像他们一样无忧无虑,该有多好。 转机来了。 那时班上订了语文报,上面有一则关于治疗鼻窦炎的广告,看得很心动,想立刻感受一下药物的疗效。 很快,就按地址汇了款,下了三个疗程的订单。 收到药后,恨不得一口气吃完,以驱除身上的病魔。 但病不是一天得的,是慢慢积累,拖成慢性病的,当然,药也得慢慢吃,才能见到效果。 不得不说,这个药还真有效果,三个月后,大脑不再那么沉重,也不再那么痛了,反应开始敏捷起来,思路开始清晰起来,记忆力也慢慢地好起来了。 欣喜若狂,我终于战胜病魔了,将再次展翅高飞。 由于之前缺课严重,中考成绩不甚理想,虽说考上了高中,但未能进入重点班。 即便如此被病魔耽误、困扰两年,还是在后半程发力,考上了高中,很多科目成绩还不错,化学差一分满分,数学90分,英语90分。 严格来说,天赋还是不差的,只是信心有些不足。 回过头看,那些小感冒,鼻窦炎算什么? 平时多锻炼身体,多出汗就能很好地预防这些疾病。 加上父母也没什么见识,自己那时也太年轻,面对一个小小的鼻窦炎,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成年后,由于加强了身体锻炼,已经很多年没有得过感冒了,鼻窦炎更是被彻底地治愈。 那些年少时候看似不可战胜的困难,现在早已灰飞烟灭,不见踪影。 你弱的时候他强;你强的时候他弱。 狗日的病魔,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种你倒是来找找大人的麻烦啊?不要像个怂货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专挑小孩子下手啊? 通过这段经历,越发觉得有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无论你多大年龄,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无论你拥有多少财富,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只有、唯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你拥有的其他的东西才有意义。 健康的身体才是0前面的那个1,否则,拥有再多,都只是一串0而已,毫无意义。 锻炼吧,把自己锻炼成钢铁之躯吧,这样,你将百病不侵;这样,你将战胜一切困难,驱除一切烦恼,活成一个真正的勇士。
  • 其实你已经非常幸运了。
    2024-11-04
  • 其实你已经非常幸运了。
    为什么这样说? 长大的过程中,你好几次遭遇危险,但都有惊无险地避开了,只要其中任何一次运气稍微差点,你的人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很糟糕的改变。 一次是在上小学时,在自家地里打猪草,俯身下去摘猪草时,右眼碰到暗藏在猪草丛中的一根果树枝(农村为了增产,在猪草地里插种果树),当时用手一摸,右眼全是血,完全看不清楚,以为右眼已经被戳瞎了,心里很慌,要是真瞎了怎么办? 自己用纸把右眼眶的血擦干净后,对着镜子,慢慢睁开右眼,才发现右眼珠完好无损,只是眉毛下的眼皮被戳破了。 但是依然很惊险,再往下一点,右眼就保不住了。 时隔多年以后,每每想起这事,依然很害怕,情不自禁地摸一下右眼,右眼完好无损,这才放下心来。 那个惊险的场面,至今不敢再回想第二次。 另外一次是上小学之前,被父亲带着去县城赶集,那天人实在太多,开始父亲还能牵着我的手,后来因为太拥挤,父亲只好放开手,让我跟他后面; 父亲毕竟是大人,能架开人流往前走,他也只顾走他的,看他的;我一个小孩子,个头小,力气弱,哪里挤得过那些个子高力气大的大人些; 由于人流的阻隔,很快我就看不到父亲了,急得哇哇大哭。 依稀记得,一个年轻女子走过来对我说,“不要哭了,跟我走,我给你买好吃的。” 牵着我的手,就要把我带走。 “他又不是你家小孩,你凭什么要把他带走,放开他。” 一个奶奶模样的老人的呵斥下,年轻女子放开了我。 老奶奶把我带到她的铺子前面,说不要哭了。 问我叫什么名字,爸妈是谁,来自哪里,让我就在铺子这里等我的家人,末了,还给了我一些吃的。 等了好一阵子,才等来父亲。 “你娃娃都看不好,你在干啥子?” 父亲呵呵地笑着对这位老奶奶道谢,把我领走了。 一点都不想离开那位照顾我的老奶奶,在糟心的那一天,只有她才在认真地待我,只有她才让我感受到一丝温暖。 本来那天我就不想跟父亲去赶集的,在棍棒的伺候下,我才两眼噙着泪水,不情愿地跟着他出了门。 没想到,人的预感往往是很灵的,与他走失后,我差点被人贩子拐卖,要不是那位善良的奶奶出手相助的话。 人要经历多少糟心和危险才能顺利地长大? 其实,自己已经非常幸运了,至少你现在是没病没灾、没有缺胳膊少腿、健健康康地活着的,确实不容易,如果还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愁、不开怀,把日子过得忧心忡忡,实在不值得。 与那些威胁到自己生命的意外相比,这些小事,实在不值一提。 因为活着的每一天,都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 还不如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该发生的,就顺其自然,让它发生吧。 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其他的一切,交给命运吧。
正在载入...